當人民還在期待,獲得連任的總統馬英九,要端出什麼「牛肉」時,剛改組的新內閣,就先被牛肉K得滿頭包。
美國牛肉議題,成為新內閣的首要挑戰。
電話那頭,新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字斟句酌回應著,「我們沒有預設立場。」他的意思是,是否開放美國牛肉,制定瘦肉精「培林」的最低殘留量標準,要經過行政院跨部會討論。
因為,這還牽涉國家經貿、和外交政策,農委會無法全權做主。
其次,開放還需考量國人健康、產業發展,及國際規範,「順序上,當然是國人健康優先,」《天下》記者追問下,他加重語氣。
在處理美牛開放上,新內閣如何接招,才能讓剛上路的「新手」免於夭折?另外,是否可能兼顧國人健康、和產業發展?
○九年底,台灣開放帶骨牛肉進口,因為擔憂狂牛症效應,引起軒然大波。後來,雖在「三管五卡」,管源頭、邊境、市場後平息,卻也讓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丟官。
時隔不過兩年,美國牛肉再度叩關。AIT理事主席薄瑞光,選後立即拜訪馬英九,提出解除牛肉中含瘦肉精培林的禁令,以利美國牛肉進口。
台灣人對美國牛肉雖有解不開的心結,卻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辦公室很多人刻意不吃美國牛肉,但是,一想到某美式牛排餐廳,就食指大動,」上班族張小姐說到美牛的甘甜,眼睛頓時發亮。
二○○九年,台灣進口牛肉主要來自澳洲,市場佔有率達三八.六%,美國無骨牛肉為二九.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