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郭台銘、許文龍兩位富爸爸不撐 奇美電成史上最大紓困案

文/黃琴雅    

一月九日,台灣銀行以密件形式發函給包括兆豐金、合庫、一銀、中信銀等四十多家銀行,告知有關面板大廠奇美電提出申請「債權債務協商」一案,要在一月十八日、股市封關當日,召開銀行團會議,台銀選擇在總統大選投票前四天發出這封密函,引起銀行團譁然。



奇美電向經濟部提出「債權債務協商」申請的時間為十二月二十八日,是奇美電母公司鴻海董事長出面賣力為總統馬英九站台的後十天,經濟部與財政部聯手,馬上要求台銀主導,而且選在大選前通知,要求在大選後迅速通過,令許多債權銀行頗有意見,因此,一月十八日協商不成,祇好在農曆年前後分兩次協商。





銀行業年獲利兩千億 要撐奇美電兩千四百億債









(圖片提供/新新聞)



弔詭的是,奇美電要接受銀行紓困的消息一出,股價馬上以「利多」回應,從一月十七日的十二元多一路漲到十六元,與過去企業紓困案一旦宣布,都以跌停作收比較,奇美電一案確實相當「特殊」。

祇是,在經濟部的包裝下,奇美電美其名是進行「債權債務協商」,但看在銀行團眼中,「分明就是紓困案」,而且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企業紓困案,總負債金額高達二千四百億元,即使拿去年所有銀行的整體獲利二千億元,還不夠繳清奇美電單一家企業的借款總額。



有些銀行團成員頗為不滿地說,「這麼大的紓困案,為何要用密件,還要求保密一年,我們都是上市公司,有股東要交代,萬一股東不滿,對銀行提告,銀行還要吃上官司,政府的做法是要置銀行業於何地?這分明是政治力干預。」「難道,這是對賣力助選的郭台銘所進行的『謝票』行動嗎?」



奇美電資金缺口之大,也讓外資券商充滿疑慮,紛紛對台灣銀行業降評,銀行業不僅要承擔債務風險,還要被降投資評等,承受股價下跌的壓力。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就坦承,奇美電貸款幾乎集中在大的行庫上,使得這些行庫面臨財務與獲利的減損,可能導致信用評等被調降,「銀行業背負政府給他們拯救的責任,又要兼顧股東獲利,兩者是互相衝突的。」銀行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在政府的壓力下,許多銀行不得不接受。目前銀行團初步的共識是,今年與明年到期本金,展延還款期限為三年,分別在二○一五年與二○一六年後到期,並且加碼一%利息,其中,今年要到期的七五○億元,將從今年起,分一五%、三○%、三五%、二五%逐年攤還,明年到期的七五○億元,則另外協商。而奇美電必須遵守三年內要增資四百億元、奇美電董事長要在三月底選出的條件,預計在各銀行通過董事會決議後,這項紓困案就會開始實施。





富爸爸不增資 銀行怨聲載道





放眼台灣上市櫃公司,沒有一家企業擁有像奇美電如此雄厚的背景,有兩個富爸爸當後盾:一位是曾經當過台灣首富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位是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這兩位身價即使沒有千億,也有百億,是身處台灣金字塔最頂端一%的有錢人,但他們的公司負債為何會淪為要銀行集體來紓困呢?



原因出在這兩大股東的理念不合。二○一○年三月,鴻海旗下的群創與奇美電正式合併,原本是一樁台灣面板廠大整合的美事,卻因為持股一一%的鴻海集團與持股一七%的奇美實業兩大股東,對公司營運有不同的意見,過去群創的利基是小尺寸的面板組裝,而奇美著重於大尺寸電視面板生產,加上兩者對於西進大陸的策略又有不同想法,私底下暗中較勁許久,而鴻海取得相對優勢的主導權,但真正引爆雙方爭端的是奇美電聯貸案破局。



面對韓國大廠的競爭,台灣面板業已淪為「慘業」,經營陷入困境,去年奇美電為了增強財務結構,提出八百億元聯貸案申請,但一路被銀行從六百億元砍到四百億元,高齡七十多歲的奇美電前董事長廖錦祥,為了聯貸案跑了一整年的銀行,卻在去年九月底一夜之間失聰,被醫生判定為耳中風,還併發肺炎住院多日,一度掛著點滴到台北跑聯貸案,最後卻因為郭台銘不願意背書,某些官股行庫也有意見,導致聯貸案談不成,廖錦祥也在去年十二月初閃電請辭,回家休養。



借不到錢的奇美電,眼看著今年一月就有一筆五十億元的聯貸案即將到期,儘管奇美電的帳上現金六一○億元,根本無法負擔今年即將到期的七五○億元現金,祇好請求經濟部協助,所以台銀選擇在最敏感的時間點進行協商,是不得不的做法。



但看在銀行團經營者的眼裡,多數都頗為不滿,「奇美電兩大股東不合,憑什麼要銀行,甚至全民埋單?為什麼銀行要紓困這兩大有錢人呢?」有銀行團成員說。站在銀行的立場,企業最佳充實財務結構的做法是,大股東先拿出錢來增資,而不是一直跟銀行借錢,加上奇美電每股淨值還有二九‧六六元(二○一一年第三季),根本未達紓困標準,怎會現在就要銀行救?





政府出手挽救 不能祇是給錢





「DRAM廠比面板還艱困,但南亞科與華亞科的富爸爸台塑集團就有Guts(膽識)!都是自己不斷拿錢出來增資,何況奇美電還有兩位富爸爸!」一位分析師如此說。



然而,製造業起家的大股東許文龍早就想退出科技事業,才會將奇美電交給鴻海的群創經營,因此不可能再掏錢出來增資,而郭台銘的鴻海最近也自顧不暇。



有「獵豹財務長」之稱的部落客分析師郭恭克,長期觀察鴻海與奇美電財報,他分析鴻海的負債比逐年拉高,去年至六七%,自有現金也不斷流失,自身壓力頗大;再者,奇美電的現金流也呈負數,增資對股東而言,無異是「錢坑」,股東自然不想再當呆頭鵝,所以奇美電的難題祇好丟給銀行。但郭恭克認為,展延本金也無法解決奇美電的長期營運困境。他建議,投資人應避開鴻海與奇美電。



「政府的角色不應祇是提供資金,而是要介入經營。」李信佳認為,銀行祇是資金的提供者,屬於被動的角色,且奇美電合併報表的借款已經占放款銀行的一四‧四%,逼近《銀行法》規定的單一企業占放款總額一五%的上限,未來可以融資的金額相當有限,政府不應把責任放在銀行身上,而是要更積極主導,協助大股東找出新的策略或是合作夥伴,將奇美電的資產活化,才是奇美電的出路。





產業結構失衡 還有下一個奇美電





李信佳以美國於○八年金融海嘯後,拯救GM(通用汽車)、克萊斯勒汽車為例,美國政府強勢介入,指派有能力的人進去重整,讓一度瀕臨破產的汽車產業得以起死回生。美國的案例,就是告訴台灣政府,除提供經營環境,還要找來更強投資人,協助改善營運模式,而不是祇單靠銀行一直提供資金,這樣並無法救活奇美電。



奇美電的紓困案,透露出台灣金融業的窘境。一位銀行業者表示,台灣產業結構長期向科技業與製造業傾斜,金融業不斷萎縮,導致有市值上兆的國際級大企業,卻祇有市值千億的本土銀行,一旦大企業出事,卻都要銀行盡「社會責任」,但台灣銀行業哪撐得起高達千億放款的大企業?導致最終爛攤子要全民埋單,況且,「奇美電計畫移廠到巴西,政府如此出手相挺,結果還是產業外移,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面對不得不接受的紓困案,銀行團有成員建議,政府應該有類似匯豐銀行介入東隆五金重整的做法,不是要鴻海放棄主導權,就是要讓銀行團有認股權益,否則撐起了奇美電,銀行團卻祇有壞處,沒有好處,銀行的股東成了冤大頭。



曾幾何時,企業還流行高唱「哥哥爸爸真偉大」,尤其是鴻海,祇要被點名鴻海要入股,股價就會應聲大漲;如今,即使有兩位富爸爸撐著,奇美電還是落得爹不疼、娘不愛的下場,台灣產業的窘境,絕不是祇靠銀行資金就可以解決,當政者若不正視結構問題,恐怕奇美電不會是單一個案而已,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奇美電何時會冒出來!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564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95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5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