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有個搖滾樂團從利物浦跋涉到倫敦迪卡唱片(Decca)錄音室,進行兩小時的試音,結果並不理想。負責發掘新人的製作人迪克.羅(Dick Rowe)告訴該樂團經紀人他不喜歡這些男孩的聲音。「已經不流行樂團形式了,」他宣稱,「彈吉他的四人團體更是沒前景可言。」
從此,「拒絕披頭四的那個人」這封號就一直跟著迪克.羅。誰管他還簽過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湯姆.瓊斯(Tom Jones)和憂鬱藍調合唱團(The Moody Blues)等明日之星,他的名聲始終和那個錯誤決策劃上等號,由此可見在音樂界要認出璞玉有多困難。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謹記在心。每年都有幾首歌曲遠遠把其他所有作品甩在後頭。就算是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和整個《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評審團也一樣,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某首歌的成敗。殘酷的事實是,所有唱片中大約有九成完全不賺錢,只有少數獨享傲人的成功。
自然有些歌曲不太好、有些很棒。但那無法解釋,為什麼奈爾斯‧巴克利(Gnarls Barkley)初試啼聲的單曲〈瘋狂〉(Crazy)能在二○○六年告示牌(Billboard)百大排行榜第二名盤據七個星期,而該樂團之後推出的其他作品從來沒能排名高過八十八。
現在,這個謎題的解答可能誕生了。不是靠星探的內心直覺和金耳朵,而是透過紮實的數學分析─更精確的說,是一款電腦軟體。
看數據挑音樂
「我們的技術能分析音樂背後的數學模式,將新曲子和過去的成功作品相比,以判斷這首曲子會遇到多少市場阻力。」紐約軟體公司「音樂X光」(Music Xray)執行長麥克.麥克瑞迪(Mike McCready)說。
該公司軟體從歌曲中萃取出描述旋律、和聲、拍子、和弦進程以及其他多種特徵的數值,將之和暢銷作品的數學檔案相比對,為這首歌打個分數,代表商業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事實證明,結果準得令人驚訝─「暢銷」或「不暢銷」的準確率達60%到70%,足以為一家唱片公司省下原本會浪費在失敗作品上的數百萬美元行銷費用。
麥克瑞迪原本的計畫並非幫音樂產業研發預測工具。他一開始是研發給聽眾用的歌曲建議系統,有點類似iTunes的Genius功能。
原本的點子是根據歌曲的數學特性,在一個大的「音樂星圖」上標示出星星。「你可以在星圖裡圈出任何一首歌,」麥克瑞迪解釋。「如果你喜歡那首歌,只要以它為中心畫個圓圈,圓圈裡就會出現其他你可能也會喜歡的歌。」
接下來就是靈光乍現的一刻。他突然想到,根據人們過去的喜好來推薦歌曲,和根據整個市場過去的喜好來做推薦沒什麼兩樣。的確,事實證明「音樂X光」對索尼、BMG、華納和EMI等大型唱片公司很有幫助。
但麥克瑞迪現在已把軟體的功能擴大到整個音樂產業。他的新客戶包括藝人本身、藝人經紀人與發行商,以及幫電視、電影和廣告找音樂的代理公司。
運作方式如下。樂團把作品轉成MP3,上傳到音樂X光的入口網站。軟體分析MP3,再把結果放到線上資料庫以供搜尋。然後,下次有代理公司尋找音樂供廣告之用時,就可以在資料庫輸入查詢詞彙,描述他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曲調。
「他們可能會說:幫我們找一首感覺類似瑪丹娜〈宛如祈禱者〉(Like a Prayer)的歌,但每分鐘要130拍。喔,然後歌詞裡也要有這些字:『我喜歡蛋糕』,有50%到60%的『暢銷潛力』,並且在推特趨勢向上。」麥克瑞迪說。「我們可以分析藝人上傳作品裡的所有特質,然後自動算出歌曲的成功機會。」
目前音樂X光的資料庫裡大約有五千首歌,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科技已讓音樂製作流程民主化,過去需要數萬英磅以及專業工作室的錄音工作,現在只要在一位青少年的臥室裡,以基本設備和軟體就能輕易做到。
這件事進展之快,導致新作品創作及上傳到網路的數量,正迅速達到資訊爆炸的程度。音樂X光這類軟體,可能成為去蕪存菁、同時確保勢必暢銷的金曲不會遺失在渣滓之海裡的工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