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進蔡英文四年後再參選的聲音不斷,蔡本身也未排除這種可能。四年說短很短,若不積極準備,四年後再出馬可能依然只能掌握綠營基本盤和「中間選民空氣票」。
四年內蔡英文該做什麼?三件事:基層、兩岸與對美關係。
蔡英文有沒有決心深耕基層?大選時蔡英文縱貫線南北奔波,其實和馬英九的「Long Stay」一樣,不算真正下鄉,只是選舉造勢。真正深耕基層的好例子是台中新科立委林佳龍。
二○○五年空降台中選市長失敗,經過七年蹲點耕耘終於選上立委。當初沒人相信這個幹過府院高官的耶魯博士,會有耐心做草根工作。林佳龍卻做到了,也成為民進黨中生代少數代表性人物。
這次立委選舉,蔡英文把民進黨幾位最有戰力的中生代納入不分區名單,而非讓他們開疆闢土選區域立委,這透露出蔡英文對基層經營的輕忽。她倚重的蕭美琴,一○年以刺客之姿參加花蓮立委補選,開出高票雖敗猶榮;選後她宣稱留在花蓮服務卻食言。若她在花蓮繼續蹲點,這次立委選舉當選機率非常高。
蔡英文有群眾魅力,但本質上是個非常自信的上層精英。本質難改,精英也毋須變草莽。就像她的前老闆李登輝也是個自信的精英,但他有興趣去了解台灣社會,掌握基層政治具體問題。蔡英文要先培養出這種「興趣」,才能養成掌握基層的能力。
兩岸是第二個重要議題。未來四年中,蔡英文能否扭轉民進黨在此議題的劣勢?長期參與兩岸政策讓蔡英文在這個領域自信更強,這次失敗後,她應該更開放地重新了解對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接觸對方。
期待蔡英文高調訪問中國,短期內並不切實際,也無助於深刻了解真實中國。該思考的是,如何結盟中國社會的進步力量,這些力量不必然是激烈的異議分子,而是相對獨立於中共政權、生根於民間的經濟、社會力量。民進黨必須讓這些力量了解你,也和他們建立互信與互動。香港是建立互動的重要窗口。此外,許多在美國學界工作的中國知識精英,都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在力量,蔡英文團隊必須去與他們溝通互動。
這次大選美國扯綠營後腿,暴露出民進黨與美方關係的薄弱。當年台灣同鄉會、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經營出來的台美網絡,二、三十年物換星移,都已失效了。民進黨必須建構新的對美網絡,這是蔡英文的第三個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