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台灣製造」,撐不起一個平價品牌?

文/王柔雅    

二月二日以來,標榜百分之百MIT(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網路平價服飾品牌SOFU,一週內業績暴衝了五倍。這天,卻也是網購服飾龍頭品牌lativ面臨最大危機的一天。

量變大,非出走不可?



當日lativ發出一則「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聲明,並提醒民眾「若非﹃台灣製造﹄不買,請不要下單」,網友痛批這句話等於表示:「不爽不要買」,讓許多原本大力支持國貨的消費者悲憤交加,甚至發起拒買運動。lativ在十三日緊急發布回復產地標示的聲明,但恐怕也難挽回信任,不少網友早已轉進SOFU等業者懷抱。



以MIT為感性訴求的lativ,成立四年來成功號召一群「愛台灣」的死忠消費者,年營業額從二○○七年的一千多萬元,一路成長到一一年的四十億元,足足翻漲四百倍﹗拜民眾「愛台灣」的商機威力所賜,lativ所屬的米格國際公司得以在去年發出四十個月的年終獎金,笑傲許多產業。



然而,業績翻紅的兩家業者,言談中卻有幾分無奈。lativ指出,台灣的成衣生產環境已無法負荷大量訂單,只好逐步將訂單移往國外製造;而SOFU也擔心壯大後,原本合作的本地代工廠難以承接。難道出走是台灣成衣業者最終的宿命?要撐起MIT這塊招牌,得付出多少代價?



至今仍堅持全部台灣製造的SOFU,受惠於lativ事件而頗受注目,但品牌總監王中輝卻忍不住為同業叫屈,直言:「一個品牌要全品項MIT,在台灣是真的有困難。」道出台灣成衣製造業的生存難題。



小廠連結而成的生產線



一九八○年代之後,受到台幣急速升值、工資高漲衝擊,曾是台灣外銷主力的成衣業陷入空前危機,不少工廠被迫關門,或外移到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各國,當時知名的成衣代工廠德式馬、當今台股紡織類股王聚陽實業也紛紛出走設廠。



德式馬企業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台灣區製衣公會理事長黃華德表示,目前鎮守台灣的成衣工廠,規模大多只有二十到三十名員工,能創造的產能規模有限。「以前在台灣要一千名員工才算大廠,現在有一百人就算大了,甚至夫妻倆就能接單。」



黃華德說,一家幾十人的小工廠無力負荷一個月數十萬件的龐大訂單,也很難獨立完成整套成衣製程。因此台灣業者開始各自轉型,「工廠規模由大變小、分工由集中而分散,」專做擅長的其中一項製程,例如裁剪、印花、車縫都有專屬工廠。負責接單的外銷廠接到訂單後,再整合數家工廠的資源,以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率趕工拚業績。



王中輝則表示,中小型成衣廠多集中於新北市、中南部各地,SOFU創業初期透過網路、電話黃頁簿,以及上游廠商推薦才慢慢找到合作廠商,已經不容易,要找到「理念相符」的業者,更耗時費力。



例如SOFU一件塗鴉T恤得經過裁剪、印花、車縫等至少八道工序,歷時四十五天才能完成。為了控制產品品質,王中輝堅持同業多半省略的「成衣後洗」步驟,打版前得先放大衣服尺寸、算好縮率,再洗滌、烘乾,「良率控制的難度、工序增加,不認同你的理念的工廠,不會願意做,我們光是印花廠就換了三家。」



標榜MIT的業者,運用小而美的台灣成衣代工廠擦亮招牌。例如lativ一一年在台灣五八二萬件的採購量,需仰賴二十多家供應商才得以順利出貨。SOFU一個月十萬件的業績,也是由十多家協力廠商共同打造。



雖然不少業者認為台灣成衣業仍「大有可為」,但小廠苦撐、產值銳減卻是不爭的事實。一九七○、八○年代鼎盛時期,曾創下年產值三、四十億美元的台灣成衣業,據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統計,到一○年只剩下近九億美元。黃華德指出,其中全部台灣製(包括布匹)的成衣產值,大約只有一成。



業績逐年翻倍成長的lativ,即使在台採購量從一○年的三七二萬件,增加到去年五八二萬件,成長逾五成,如今終因無法在台灣找到足夠、多樣的合作生產廠商,而只能逐漸將部分商品外移到國外製造。



王中輝指出,平織類的羽絨衣、襯衫等產品生產線,早期已外移到中國、東南亞等地;作工較繁複的牛仔褲,因工資成本高,留在台灣的業者多採高價、量少方式生產,也不適合平價市場,這類產品只能向外找代工廠。至於製程較簡單的T恤、POLO衫,才比較有全部在台製造的機會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183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財訊一年26期 (此方案01/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9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