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or百家爭鳴?
孩子2歲後,一般雙薪家庭若沒人可幫忙照顧心肝寶貝,將會送孩子到托兒所,再大一點則選擇幼稚園就讀,儘管少子化延燒已久,學前教育仍是打得火熱。今年教育界的大事便是爭議許久的幼托整合。本期將從幼托整合的內容方案,現階段公訂的收費標準,再到父母該如何聰明選擇幼兒園,一次完整告訴您。
New! 幼托整合大車拼
101年1月1日,幼托整合法案正式上路。實踐大學附設幼兒園園長劉小瑜向我們解釋:過去根據「幼稚教育法」的規定,幼兒需滿4歲才能進入「幼稚園」,主管機關為教育局;年滿2歲~6歲皆可進入「托兒所」,主關機關為內政部,適用法規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劉小瑜園長進一步指出,民國101年將進行「幼托整合」政策,依「幼照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將過去的「托兒所」與「幼稚園」整合,改制為「幼兒園」,招收年滿2歲~6歲的幼兒,統一由教育部門(教育局)主管。因此,2~3歲的師生比例降到1:8;3~6歲以上的師生比例為1:15。
不過,因為新制甫上路,尚有許多待整合的規劃與空間,像是師資問題、空間設備等還有一段時間需要執行。因據新法的規定,私立托兒所及幼稚園自101年1月2日起即可申請改制為幼兒園;公幼及公托統一101年8月1日換發幼兒園設立許可證書。
托兒所及幼稚園最遲應於101年12月31日前申請改制幼兒園,需填具申請書並檢具立案、備查或許可設立證明文件、建築物公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所定檢查期限內申報合格結果之通知書,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局(處)申請改制為幼兒園。
Why? 幼兒園學習重要嗎?
孩子一定要進入幼兒園學習嗎?雖然這個答案取決於家長的決定。但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從中學到什麼,或許家長們可以評估看看。劉小瑜園長就她長期在幼教經驗中的觀察與心得,分別就以下幾點向我們分享:
1學習生活基本自理能力
劉小瑜園長認為,孩子常見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幼教老師無不感嘆現代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普遍缺乏,問題往往出自於家長的過度保護與幫孩子打點好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無形間剝奪孩子生活自理的機會。劉小瑜園長也觀察到,很多孩子可都是進入園所後,經過老師的指導與小朋友之間的相互學習模仿下,孩子才慢慢學習自己喝水、吃飯、如廁、穿脫衣物和鞋子等基本能力呢!有些能力不代表孩子不會,而是大人沒有試著放手。
2學習正向的情緒與語文表達能力
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少子化的社會,每個孩子都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也因此,許多孩子常會使用一些負面的情緒達成所要的目的,或是用哭鬧代替語言的溝通。久而久之,有些家長似乎也莫可奈何或是甘之如飴,但孩子將會缺乏正向的情緒表達和語言溝通的機會。因此,一開始在幼兒園中常與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教師得從活動的安排或是親職教育中,讓孩子漸漸學習情緒的調整,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
3擴展人際關係,適應團體生活能力
學齡前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現代的居住環境、生活型態難以提供給孩子一個與人群的互動的機會,或是學習彼此分享、溝通等過程。在幼兒園中,則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溝通、合群習性與同理心等社會技巧和人際關係。
4幫助幼兒健全身心發展
若是居住在都市叢林中的孩子們,受限於活動範圍的不足,孩子很難有大範圍的活動空間。幼兒園將可提供較為寬敞的活動空間、遊樂設施,或是藉由運動、遊戲的進行,加強孩子的肌肉發展、體能訓練、情緒宣洩等,身心發展與活動空間的大小有著重要的關係。
5培養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態度
劉小瑜園長表示,三歲定終身的意義在於養成基本習慣與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因此,幼兒園也將強調孩子們的品格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健康的習慣。
6培養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已經成為國際競爭能力的指標之一。而孩子的創造力從小便已展現,隨著年紀越大也越僵化。因此從幼兒園所提供多元的活動安排、情境設計、不同素材可豐富生活經驗,激發創造思考的潛能,並且嘗試遇到問題時,能靠自己摸索學習解決的能力。
劉小瑜園長向我們分享,現在孩子的智力一年比一年提升,家長較重視常識的灌輸,相對的,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卻變弱,常常見到甫進入園所的幼兒完全不會自己動手吃飯、還包著尿布、不會自己穿脫衣物,也曾有孩子看到柳丁時詢問老師:「這要怎麼吃?」因為在家中柳丁是喝下肚的果汁,而非吃下肚的柳丁。園長進一步表示,絕對不是孩子的能力變差,而是家長沒有給予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例如,常見到許多家長送孩子到園所時,立即蹲下來替孩子脫鞋子,這可是會剝奪孩子的學習能力!
When? 我家寶貝何時進入幼兒園?
寶貝,你準備好了嗎?
而今,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雙薪家庭普遍形成,相較於托嬰中心或是私人保母,加上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下,2歲後便可進入幼兒園,不啻為家長的選擇之一。那麼,究竟我家寶貝幾歲進入幼兒園較為恰當?劉小瑜園長指出,就幼兒的發展而論,受到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影響,其實個別差異也不同。
不過,根據劉小瑜園長在幼教經驗的長期觀察指出,她認為整體而論大部分滿3足歲的幼兒都很適合進入幼兒園學習團體生活,加上現代家庭子女數少,和鄰居、親友間也少有往來互動,較難給予孩子學習適應團體生活的經驗值,而團體生活的學習對幼兒終其一生的發展卻是格外重要。
3歲以下的幼兒為什麼不在劉小瑜園長的建議範圍內?對此,她認為3歲以下的幼兒抵抗力較弱,若是接觸團體生活擔心因為經常生病恐影響上學的情緒,也會增加家長的擔憂。此外,在孩子的語彙能力尚未成熟之下,一旦處在團體生活中,因為缺乏和老師與小朋友之間的溝通能力,也容易遭受挫折與失敗的經驗,再加上不擅於使用言語向老師和家長表達內心所需,將會導致孩子們的焦慮不安,或是出現不明就裡的哭鬧情形,也會造成他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匱乏,久而久之,孩子便討厭上學去了。
然而,劉小瑜園長也提到,如果家庭教育無法提供比幼兒園更完善的照顧和教育環境,提早進入園所反而是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