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誰的故鄉,誰的迷惑──郭強生談最新小說《惑鄉之人》

採訪/葉佳怡    

身分認同向來是台灣土地上的艱難問題,無論省籍、國籍、文化、性別、還是階級,都紛紛在複雜的歷史中散落成難以拼貼的符號。人們選擇將其穿戴全身,或無意識地將其背身隱藏,有時動機不見得是為了民族大義,而是滿足內心深層更幽微的失落或慾望。於是在郭強生最新小說《惑鄉之人》開頭,一個小鎮、一間電影院、一對父子、及一部電影的製作,為我們從每一段微型歷史中揭開了大歷史投射出的光影。



Q.為什麼這次選擇電影當主題?是否有創作上的契機?小鎮電影院是一項講時代變遷的常見素材,是否有想要運用此種類型優勢的意圖?



A.我父親是師大美術系教授,曾擔任過電影《蚵女》和《養鴨人家》的藝術指導,在兩屆亞洲影展中獲獎。因此我從小就接觸這個工業,常常在李翰祥和胡金銓等大師家中跑來跑去。那是一個特殊時代中的特殊產業,國語片、日語片、和台語片因為歷史背景而各據不同市場,卻又是產業下的共同體,像南部許多聽不懂國語的人,如果沒有台語片看,就一定只能看日語片。後來我進入學術領域工作,也對民國五十年到八十年的台灣電影史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因此在《惑鄉之人》中,你所看到的事件背景都是真的,也都確實查證過。



然而,真正讓我想要把這段歷史寫出來的契機,還是因為年歲的累積。當你還小的時候,你會想要迫不及待地去了解歷史,但活到一個年紀後,當你看到自己經歷的歲月被寫成歷史時,你才發現其中有太多沒有說出來的故事。而生為一位小說家,我認為和史學家有本質上的不同。我們並不是要呈現歷史真相,也不是要為真相背書:我們要藉由想像力呈現出歷史當中各種可能的面向。



Q.每一段落使用一位不同的主述者似乎一直是你喜歡運用的方式,這樣的選擇是否有其意圖,是否反映你所想呈現的某種世界觀?你有在迴避全知觀點的使用嗎?如有,原因又是為何?



A.因為歷史就是歷史,它有自身的不可穿透性,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誰又能扮演全知觀點?但我們可以試著讓歷史「活」起來。舉美國的西部小說為例,雖然有許多作者試圖重述那段歷史,例如以《孤獨之鴿》得普立茲獎的作者賴瑞.馬可莫瑞(Larry McMurtry),但終究還是離不開一種既定的「西部英雄」樣板。因為後代從一開始就被植入了假的歷史,是因為迴避了屠殺印地安人議題而被迫建立出來的謊言,而如何穿越這種魔咒,我認為是文學可以作到的事。文學家可以帶領人們進出那段歷史,他不必擔任仲裁者,卻能為讀者找到跟歷史連結的不同方式,因為歷史的意義是很多面的,不是只有還原現場而已。



舉例來說好了,1988年發生的520農運事件,我們幾個年輕編輯從報社下班,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幾乎所有路都被封鎖,城市整個癱瘓。我一路從八德路走回永和的家,才從電視報紙上發現是農民抗爭,而我竟然就這樣後知後覺地經過了歷史現場。那是不是表示這段歷史對我沒有意義或影響了呢?不是的。對當時才二十多歲的我來說,那晚讓我經驗了類似解放的狂歡氣氛,台北城第一次發生這麼大的騷亂,彷彿一切都要開始改變。如果我把當時的歷史寫成了一個彷彿夜遊冒險的故事,會不會被批為過於小資或雅痞呢?但我認為不該這樣看。正因為當時保守的氣氛,那場騷亂對我們來說才這麼刺激、讓人對未來充滿無限想像,而這就是大歷史在個人歷史上面投射出的結果,也是一個脫離樣板的文學性描述。



Q.在《惑鄉之人》中,由於所有的背景都非常真實,常常讓人疑惑角色是否有所本?您是否為此去對任何人物作過田野調查研究?



A.如同我前面舉了農運一事當例子,我認為任何人身上都存在著歷史,即使生活中的人云亦云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我不需要取材自真實人物。因為在大歷史的背景下,回到個人身上後,剩下的就是人性了。既然基於人性,那就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需要仰賴的只有作家的想像力。當我要寫一個日據時代的角色時,不代表我一定得去訪問她,並分析她的一字一句,才有資格寫這個角色。我有自己身為文學家的觀點,而這正是文學珍貴的地方。



在讀者看完這本小說之後,應該會有一個印象,覺得裡面的人物似乎都有所本,但其實完全都是我的虛構,他們是一群「不能說絕對沒有」的小人物,發生了許多「不能說絕對沒有」的事情。我從自己的角度切入,為我所看到的歷史作了一次「想像力的體操」。



Q.這次的故事特別處理了日據時代結束後的電影史,並加入「灣生」、「本省人」、「外省人」、「日本人」、「到日本造飛機的台灣少年工」、「為日本作戰而死去的年輕台灣孤魂」等等因為時代背景導致身分相當曖昧的人物,這是否有要和「電影中的扮演性」及「同志情慾」等母題交相呼應?



A.當然有的。當我在美國的時候,常常看到華裔人士有身分認同的問題,而且他們習慣用學院中習得的論述去為自己的認同危機找理由,但其實人本來就是複雜的,不是用論述可以整理出來的課題。我從美國回台灣之後,有一段時間沒有再去思考這個問題,但隨著生命經驗的沉澱,我開始慢慢思考自己是個怎麼樣的「台灣人」,然後發現「台灣人就是自己」,那沒有什麼框架或標準,就是每個人內裡複雜的組成。



以我自身為例,1970年代台日斷交前,我看的都是日本電影,聽的是日本歌,許多日文歌翻唱的台語歌我也唱得津津有味,那時根本沒有政治正確的問題,純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到現在,過年時我還是習慣看紅白歌唱大賽,看到北島三郎、森進一等人出場還是會有種熟悉感,因為那就是我生命經驗的一部分。另外談到台語。我不會說台語,但生活中從小都常聽台語歌,所以也很愛唱,甚至還可以替其他會講台語的人作「台語歌正音」,但同時我也會唱幾段京劇,習慣的是外省北方麵食,這就是我身為台灣人的方式。回到《惑鄉之人》,裡面的所有的角色卻都還在不同的身分認同間掙扎,一直試圖想變成另一種人,這映照出了那個時代的掙扎氛圍,也是我直到現在才慢慢梳理開的認同困境。



Q.電影作為本部作品最大的隱喻,是否有您希望直指的中心概念意涵?



A.電影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隱喻,但在不同人心中一定會發酵出不同的意義。對松尾森而言,電影是他重回人生現場的方式。對那位早早戰死的敏郎而言,電影則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媒體,他無法理解電影背後「假造」及「扮演」的本質,只能把那些影像當成新聞片在理解,彷彿那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在這樣真實與虛構的轉換間,每個角色都在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至於對我而言,理解電影的方式反映了每個人思索人生、整理回憶的方式。為什麼有些人看電影只看到情節、有些人只在意結局、又為什麼有些人會聯想到更多的延伸意義?這都是每個人在閱讀時可能會各自發酵的不同取徑。



正如同故事中日治時期小學課本中〈君之代少年〉課文一樣,松尾森老是在想,既然日本人捏造了這個故事、用這個故事來安慰台灣人,為什麼不來安慰像他這樣貧窮的日本裔灣生?所以他只好一直在藉由電影讓自己重回人生關鍵場景時,試圖進一步去接近那個假想的「君之代少年」,這樣虛實間的轉換看似「人之常情」,看似一種個人簡單的想望,卻濃縮了整個時代的文化、國家、階級、性別等所有問題。



Q.《夜行之子》與《惑鄉之人》相較,語言出現了明顯變化,這樣語言的轉換是有意識的選擇還是自然流露的結果?您是否有想要挑戰更多不同語言使用的方法?對於之後的創作又有什麼想法?



A.回到文學家對歷史詮釋時使用的想像力,我認為文學家也有創造語言的權力。在《惑鄉之人》當中,雖然有講各種語言的人,而我也的確試著模擬他們的語氣,但那都是我身為一個文學家的詮釋。至於未來的計畫,我沒有規劃得太長遠。畢竟對我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人生當下的沉澱與省思,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個人的生命故事,也希望能不停找到新的興奮、新的想法。所以我隨時隨地都在累積素材,只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或氛圍把它寫下來。有趣的是,當我回頭看自己的作品時,發現它們都已隨著時間脫離我的掌控,而且我常常不記得當時為什麼要這麼寫,卻深刻記得自己想要寫的原因──因為那一定和我的人生體悟相連結。



Q.據說這部小說原名「惑鄉人」,為什麼發表之時又改為《惑鄉之人》?



A.這本書裡的每個角色都是「惑鄉人」。因為歷史舞台帶來的身分認同錯亂,他們都迷惑著自己的故鄉究竟在何處。不過如果只寫「惑鄉人」,那就是個名詞;「惑鄉之人」則多了一層含意:當「惑」變成動詞,這些人也同時讓「故鄉」這個概念變得令人困惑。於是在「人」與「鄉」的交互作用間,歷史形成,我希望讓讀者看完後也能開始思考自己的歷史,並重新找到樣板以外的切入點,去理解那些曾經影響了我們的一切。



◎受訪作家簡介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著有小說集《作伴》、《掏出你的手帕》、《傷心時不要跳舞》,散文集《就是捨不得》、《書生》、《我是我自己的新郎》,系列長篇小說《夜行之子》入圍博客來嚴選、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與201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劇本《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給我一顆星星》獲文建會劇本創作首獎。至今已出版中文創作作品二十餘部,及英文文學論述專書Ghost Nation: Rethinking American Gothic After 9/11。最新作品為長篇小說《惑鄉之人》。



◎本文作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人,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及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在從事翻譯、寫作、影像及編劇等工作同時,繼續積極準備遠行。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81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