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每天早上起床後,總是「噌、噌、噌」個不停,鼻子又乾又癢,有時還會一連打幾個噴嚏,讓媽媽以為他怎麼「又」感冒了?由於小寶的情況常常反覆,經醫師診斷原來是過敏性鼻炎。
依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國人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從二○○三年的15%增加到二○○六年的27%,也就是每四人至少有一人有過敏性鼻炎困擾,尤其是季節變換、溫度驟降的寒冬,更是疾病的好發時期。
成因:遺傳、季節變化、塵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弘孟,根據陽明醫院及台北長庚醫院分別針對台北市學童進行的調查發現,約有五成學童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他推測這與都市化及工業化有關,鄉下地區過敏兒的比率可能比較低,但全人口盛行率也在兩成以上。
他表示,過敏性鼻炎的成因包括遺傳、氣候、季節的變化,或者是受塵蟎等過敏源的影響。雖然鼻炎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鼻塞、流鼻水或合併的共病症如眼睛結膜炎、氣喘等若常常發作,容易導致鼻竇炎、中耳炎、或是中耳積水等併發症與睡眠障礙,影響生活品質,所以不應輕忽。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醫師楊佳峰表示,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不單只是鼻子問題,主要是脾(消化系統)、肺(呼吸系統)、腎(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加上外在因素的誘發,如氣候變化、環境中的過敏原等,才會造成鼻子過敏症狀。
鼻塞用口呼吸 易暴牙、臉變長
除了常見的鼻塞、鼻涕倒流外,黑眼圈、常揉眼睛、揉鼻子、清喉嚨……也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常見眼、鼻症狀,另外,過敏性鼻炎患者若是在兒童時期發病,也常因鼻塞而長期張口呼吸,造成臉部發育受影響、牙齒咬合不正等問題。
黃弘孟指出,過敏性鼻炎會造成兒童臉部發育受影響的原因,在於患童的鼻腔黏膜因為長期發炎而紅腫,併腺樣體肥大,上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氣量不足,轉而依賴嘴巴呼吸。張口呼吸會讓面頰肌肉對上顎齒弓的壓力增大。長期下來,上顎齒弓變得高聳狹窄,過深的上顎齒弓將骨頭往前壓、壓迫到鼻子,下頷骨生長發育不良,下頷頰部後縮,導致暴牙、後牙錯咬、前牙開咬以及臉型變長。外表看起來,跟民間傳說中「雷公」相似。
易累、睡不好 學習力變差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鼻塞只是小問題!」黃弘孟強調,除了臉部可能變形,嘴巴呼吸還會讓孩子容易疲倦。門診中他常聽到媽媽抱怨孩子上課常打瞌睡。其實這是因為長期張口呼吸,導致肺泡及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就會易累、睡不好,學習能力當然變差。
黃弘孟提醒家長,孩子如果有鼻塞問題就要盡早就醫,使用正確藥物進行治療,可避免長期因鼻炎症狀而影響臉部發育。「即使孩子的臉部受影響,如能愈早治療,還是有機會讓臉部發育正常。」他認為,傷害一旦造成,要恢復較難,但愈早治療便能降低傷害程度。
西醫療法-難根治,以治療症狀為主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容易混淆。黃弘孟表示,兩者症狀類似,皆會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水、流淚、全身倦怠及頭痛。
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居多,較不易造成喉嚨及眼睛癢,且感冒多由喉嚨痛開始,全身痠痛、發燒……大約五至十天就痊癒。至於過敏,通常是先打噴嚏,接著流清鼻水,最後鼻塞,在避免過敏原後症狀即可緩解。如果減少接觸過敏原,症狀即消失,就表示是過敏性鼻炎。
平時保健 有症狀才吃藥
黃弘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多因性疾病,目前沒有特定藥物或手術可以根治,以症狀治療為主,採用最少藥物、最短用藥時間來改善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當沒有鼻炎症狀出現時,只要保健不必吃藥。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咽達永樂、抗膽鹼劑與白三烯調節劑(血管抑制劑)等。
他強調應依嚴重度給予正確的藥物治療,較嚴重者需要長期治療才能解除相關症狀。在長期治療藥物中,類固醇鼻噴劑是對於各種症狀緩解效果較好且較一致的,治療時須依循專業醫師的建議。當藥物無法有效緩解症狀,或有難治之併發症時,才會考慮手術治療,但主要改善鼻塞造成的生活不便。
藥局鼻噴劑 勿長期使用
一提到類固醇,很多家長不免有疑慮。黃弘孟表示,新型類固醇鼻噴劑裡類固醇含量很少,且藥物多只集中在鼻內黏膜作用,隨血液運行到其他器官的機率很低,且有研究顯示,小孩在醫師處方下適當使用新類固醇鼻噴劑,可減少因過敏引發的併發症,且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另外,一般可在藥局買到的多屬於鼻黏膜血管收縮劑,適用於急性期鼻炎,可快速使腫脹的下鼻甲黏膜收縮,緩解鼻塞,使用初期效果很快,但如果使用超過十天,就可能產生依賴性及黏膜上皮破壞等副作用,反而使症狀惡化,造成「藥物性鼻炎」,嚴重時還會演變成不可逆的後果,可能須靠手術解決病灶。
中醫療法-改善體質,並從飲食、穴道下手
至於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楊佳峰表示,主要強調改善過敏體質,在治療上採取「補益肺氣、溫腎健脾」,常用藥方包括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六味地黃丸等,可增強心肺活量,促進胃腸道蠕動、消化及排便,增進腎上腺功能,進而調整免疫系統的功能。
補脾肺 貼三伏貼預防
當症狀緩解後,再配合一些辛溫解表的藥物,如小青龍湯、川芎茶調散等,促進鼻腔周圍血液循環,緩解鼻子過敏的症狀。持續服藥一段時間,體質獲得改善,鼻子症狀就會緩解,停藥後,療效也可持續很長時間。
不少家長會帶鼻炎症狀已緩解的孩子繼續調養身體,楊佳峰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在冬季貼「三九貼」、夏季貼「三伏貼」療法來預防。日常調養主要以補脾、肺為主,例如顧肺氣的玉屏風散,保護身體不受外邪侵襲;鼻涕較多的人,以補脾胃為四君子湯,加強免疫系統。
粉光參沖茶 避吃菇、筍、瓜
在食療方面,建議用補肺氣的粉光參沖茶或磨成粉拌飯吃,或以黃耆三錢、紅棗兩至三顆與枸杞一湯匙,用500毫升熱開水燜過後當開水喝。一般民眾也可泡來喝,但若喉嚨乾癢時就應暫停。冰涼飲料、奇異果、芒果與螃蟹、蛤蜊等也是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不宜吃。中醫認為會「發」的食物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故像是香菇、竹筍等應盡量少吃;容易生痰的寒性食物也最好不要多吃,像是柿子、橘子、水梨,偏涼食物西瓜、冬瓜等瓜類也要避免。
迎香穴緩解鼻塞 足三里穴增體力
此外,有鼻塞困擾的人,也可透過穴道按摩的方式保健。楊佳峰建議家長,可教小朋友按摩位在鼻孔兩旁約拇指二分之一寬的迎香穴,按摩方法先在穴道部位局部點按,而後用大拇指根部手掌摩擦迎香穴,或用中指指腹由迎香穴上推至鼻根,再由上往下自鼻根推回迎香,呈正三角型方向按摩。由於拇指屬手太陰肺經,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裡」關係,而且刺激範圍大,頗值得推薦,一次約一分鐘,如此反覆30至50次。
另一個重要穴位是足三里,它位於膝蓋外膝眼下三寸的地方,大約是四隻手指的寬度,楊佳峰說,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加體力、健脾胃,可提升身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如頭痛、頭暈、肥厚性鼻炎、腹痛、腹瀉、嘔吐、脹氣及過敏性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