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搭乘新幹線,只要一個多小時,就能來到東北地區的福島縣。這裡依山靠海,面積是日本第三大,也保留日本最多的原始風貌。這裡桃子產量冠居全國,福島牛的霜降肉,入口即化,滋味鮮美,越光米又香又甜,一直是日本知名的好地方。
可是,311核災事件改變了福島縣原有的面貌。沿海的核電廠在半徑20公里內,被列為禁區,不能進入、居住,共有7萬8200名居民被迫遷離家園。
CNN今年1月報導,禁區成了死城,雜貨店裡物品過期,時間在這裡停止,剩下的,只有流浪動物。 雖說政府已劃定禁區,保護民眾,但輻射物質卻會隨著風向、雲霧雨雪等氣象條件,飄到不同地方,形成輻射熱點(hot spot),令人難安。
旅日作家劉黎兒在著作《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中寫道,距離福島250公里外的東京,有部分地區成為輻射熱點。連700公里外的大阪河川也測到輻射物——銫。她認為,核災問題將會纏繞日本至少未來100年,日本只好變成與輻射共生的社會。
福島兒童:我能活到幾歲?
她在書中寫到,日本原本容許的輻射劑量是一年1毫西弗,可是,核災後卻大幅放寬標準,連小孩的容許量都增加到一年20毫西弗。如果小孩吃到遭輻射污染的食物,一年承受40毫西弗,相當一年照800次胸部X片的輻射量,令人擔憂。
事發之後,不少日本家長擔心子女安危,要他們戴帽子、口罩,有能力的家庭早就辦理轉學。據福島縣教育局統計,截至去年12月,共有1萬4674名學生轉學,還留在縣內的父母曾經一度關閉家裡門窗,不敢讓孩子到外玩耍,只待在室內活動。
「我能活到幾歲?」「我將來能不能生小孩?」「我沒做壞事,為什麼上天要降下輻射來殺害我們?」劉黎兒在書中轉述福島兒童投書媒體的心情。
至於搬到外縣市的福島人,也沒有比較好過。他們曾經被誤認為帶有輻射物資而遭到歧視。所幸,經由政府解釋,化解誤會,福島縣政府也替居民安排健康檢查,檢查白血球數量。
核災屆滿一年,雖然空氣引發輻射問題的疑慮逐漸減輕,但食物安全的問題仍是大疑慮。為了避免輻射物進入體內,福島縣府官員表示,縣內設有113個偵測點,學校等公共場所設有1萬8000個點,還檢查土壤、河川、湖泊、海洋和農產品,以免食物污染。
驅車來到沿海的南相馬市,這裡是核電廠半徑20公里的禁區邊界,告示牌上寫著「禁止進入」的字樣,遠遠就能看到警衛人員,禁止民眾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