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問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父母親已經想出一些具體方案、並以溫和的態度建議長輩,而長輩卻完全不聽從進而發生衝突時,父母親就必須問問自己兩個問題:
1.「這真的是因為隔代教養所產生的問題嗎?」
林如萍副教授表示,若祖父母與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方面產生歧見進而發生衝突,有時候並不一定是隔代教養所造成的,也未必是老人家太疼愛孩子或觀念太傳統,有可能是祖父母與父母之間原本就有問題存在,隔代教養只是表徵及讓不滿情緒爆發的最後一根稻草。應回頭思考問題的癥結點,比方是否為婆媳溝通不良等,再由基本層面去改善、化解既有心結。
2.「這是不是因為我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所造成的落差感?」
目前社會少子化,許多父母都只生一個孩子,理所當然會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及最優質的教養方式,所以比較容易對長輩的養育方式感到不滿意。不過爸媽應該要考慮到一點:每天照顧孩子其實很辛苦,尤其長輩的年紀又比較大、體力上可能吃不消,與其對養育方針抱持高期望的理想,不如折衷、別太苛求。若是長輩做不到的,父母親可以等到週末自己來做,比方長輩平常沒體力帶孩子去郊外踏青,那麼父母週末可以自己帶孩子出門,別把期望都放在老一輩的身上。林如萍副教授也指出,有些案例的父母可能會設定雙重標準,希望老一輩多帶孩子出門走走、但到了週末假期輪到自己帶孩子時,卻窩在家裡不動。這類父母常說:「我平常上班很累耶!週末沒力氣出去啦!」不過老一輩帶孩子也很辛苦,雙方應體諒彼此,設定合理的期待與要求。
兩代「共教養」,並善用第三方客觀意見
若希望長輩能夠聽從自己的教養建議,有時候也可以透過客觀的第三者來傳達意見。有些長輩可能會抱持著這種想法:「連孩子的爹都是我撫育的,為什麼我要聽孩子的爹的建議去撫育孩子?」這時候可以嘗試藉由第三者客觀的角色或權威書籍去變相說服長輩。林如萍副教授建議爸媽,說不通的時候可以提供權威育兒雜誌或書籍試試看,有時候專家的意見比較容易被採納。另外,祖父母與父母也經常會有「決定孩子照護方式的主控權」之爭,兩代都想自行決定該如何照顧孩子。不過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共教養」,也就是兩代共同撫養,沒有一代有絕對的主控權,而是改採共同協商的方式、共同合作,別用「不」字溝通,而是提供合適的建議:比方長輩不想帶孩子出門,父母可進一步詢問原因,例如有些長輩是擔心孩子出門會著涼才不愛帶孩子出門,這時候父母可以建議:「那我幫寶寶買一件比較暖和的外套好不好?」雖然只是瑣碎的日常對話,不過只要態度委婉且意見具建設性,他人也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隔代教養方式對於孩子的優缺點
對孩子來說,隔代教養的優點為擁有安全且固定的照護支持系統,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會比較穩定,不會造成孩子長期在保母家流浪的局面;而且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所照顧,也能加強親情之間的連結;另外曾有一項研究指出,小時候由老一輩帶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對老年世代較為友善。不過當然隔代教養也有其缺點,一則是對長輩而言,如果長輩的年紀太大、健康較差,照顧嬰幼兒當然會對本身的健康造成負擔,隔代教養會演變成一種「愛的勞務」;一則對孩子而言,長輩可能會太過於疼愛,不太要求規矩與紀律、甚至讓孩子予取予求。孩子被寵壞之後,父母要教育起來就更加困難,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個性的養成出現問題,父母親即應建議長輩採取兩代「共教養」的方式,尊重彼此的角色,不僅相互合作、並盡量建立一致的教養步調,雙方也要加強溝通。
隔代教養,不一定會導致親子關係日益生疏
林如萍副教授表示,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日漸生疏,要取決於「母親涉入照護的比重高低」而定。如果母親根本沒有扮演好應有的角色,使孩子看到母親的機率微乎其微,那麼當然會日漸生疏;若是母親看到孩子的頻率較為頻繁且固定,比方每天晚上能看到孩子,便比較不會有親子生疏的問題。其實即使無法全日都陪伴孩子,母親也仍能透過對孩子關心的問話,來參與無法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時光。比方每天晚上接孩子回家時,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也別忘記問問孩子:「你今天在爺爺那邊有沒有乖乖呀?你們今天做了哪些事?」以詢問孩子一天生活的方式,讓孩子分享不在母親身邊所發生的生活點滴,就可以縮短兩人之間的距離。如果祖父母與父母是採取共教養的方式養育孩子,兩代之間合作得越好,親子疏離的問題越不會產生。
隔代教養,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
1.不要只是下指導棋,也別奢望一下就改變現狀
如先前所說,溝通最忌諱以「不」作為話語的開端,比方看到長輩給寶寶吃甜食,最好別說「不要給寶寶吃甜食!」也先不要明訂「完全要改掉」的目標,可以設定一個較能做到且合理的短程目標,比方請長輩先以較為健康的零食替代高甜度零食,採漸進改變的方式來控制零食的質與量,讓長輩與孩子都能逐漸適應這種改變。斷然說「不行」,也無法立刻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
2.發現問題,應先感謝長輩教育孩子的辛勞
有發現問題就要與長輩溝通,但不要直截了當向長輩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點,而應先肯定長輩照顧孩子的辛勞,再婉轉地提出自己想說明的問題。
3.不要一次列出所有不滿的地方
在長輩對孩子的養育方面,媽咪若有很多地方都不滿意,不要一次全部講出來。一次將問題全部列出來,會讓長輩覺得「天啊!我幫妳照顧孩子這麼辛苦,妳對我卻有這麼多不滿,根本沒一件好事嘛!」進而感到心灰意冷,也會造成雙方之間的二度摩擦。如果媽咪對於長輩有很多地方都看不過去,最好只挑妳覺得最嚴重的問題先與長輩提出討論,一次提的問題少一點,長輩心裡也會比較舒服。
不要忘記:自己才應為照顧孩子的主角
林如萍副教授指出,隔代教養的生活型態建立久了,許多媽咪就會忘記「自己才應該是需要對孩子負責的角色、才應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長輩只是提供幫助的協助者」。當媽咪將自己抽離於責任領域之外,往往會陷入將全部責任都推到長輩身上的思維。也提醒媽咪隨時別忘記,其他人都只是在幫助妳,不應對試圖幫助妳的人過於苛求。
林如萍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博士
經歷:台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教育部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