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電視台變「華南電視台」?
「華視的虧損已經超過資本額一半以上」,一位不願具名的公視董事證實,依照<公司法>,華視早就可以宣布破產了。據透露,光是在華視前總經理周建輝任內,不得不用華視名下不動產當抵押,向華南銀行借款超過六億元,不少電視圈人戲稱,華視可以改名叫「華南電視台了」!
(圖片提供/新新聞)
一年虧損近兩億,「肥羊」遲早會被拍賣
當年由國防部、教育部及企業人士等共同成立,是「老三台」中最晚成立的無線電視台,在台灣民主化及黨政軍退出三台浪潮下,成為改革目標,後來在媒體改革團體呼籲下,於二○○六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為台灣公共媒體集團──「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一分子。
公視、華視變成一家人,命運卻從此急轉直下,落得如此下場,究竟是誰造成的?有人說是民進黨推動的公廣集團政策,也有人說是國民黨擺爛不管,究竟如何?
「資本額一半,少說應該有十億」,一位華視工會成員表示,光是去年結算下來,華視就虧損了一億九千九百多萬元,等於是二億元,再這樣下去,遲早都會被拍賣……華視很多不動產,「都位在菁華區」,不少財團早已虎視眈眈,等著這頭肥羊出事,狠狠地大撈一筆。
有些華視員工認為,寧願被賣掉,也不要公廣集團,「太綁手綁腳」。
說起華視的興衰,人事更迭是主因。八年前,扁色彩濃厚的江霞入主華視,不諱言自己因為挺綠挺進華視擔任總經理,還爆出「官邸的關說,不得不買帳」等傳聞與爭議,四處安插人事。而晚間八點檔原本是無線台兵家必爭之地,江霞獨排眾議,撤掉戲劇,開了政論節目。連她自己延攬擔任副總經理的朱立熙,也因理念不合離開,朱後來還在部落格痛批江霞管理華視是笑話。
據傳,在江霞任內的一年九個月,慘賠十三億元,藍的觀眾跑了,綠的觀眾也不賞臉,連員工也爆發離職潮。
接任的小野,雖然先前在中視擔任顧問任內,曾經帶動中視八點檔連續劇的製作方向朝向「年輕化」,製作《 少年十五二十時 》等八點檔連續劇,不過,到了華視,正巧碰上華視加入公廣集團,在欠缺財源下,也是無力回天,更別說是後來的陳正然,縮減節目製作,期望能損益平衡,卻是持續虧損。
後來接任的王麟祥,已是國民黨執政時代,王本身是做節目出身,他在任內恢復自製節目,更難得出現了四個月有進帳的紀錄。
五年內換了四位總經理 加入公廣集團之後,綁手綁腳
不料,沒多久又被換掉,改以馬英九市長任內顧問、前華納唱片台灣區總經理周建輝上場,此時,周已是五年內華視第四位總經理。
據傳,周建輝是繼江霞之後,造成華視虧損最多的總經理,後來更和兼任華視董事長的公視董事長趙雅麗不和。
相關人士指出,當時趙雅麗為了整頓華視,經常坐鎮在華視辦公室,沒時間回公視,有人形容桌子表面疊的不是公文,而是一層淡淡的灰塵;當去年十二月華視發生「梁春姬事件」時,趙雅麗承受巨大壓力,和華視主管開會時,一度情緒激動。
最終,周建輝今年選後辭職走人,由趙雅麗兼任總經理。
上層人事走馬換將,基層的離職潮沒停過,然而,華視收視不見起色,財務缺口更是日益擴大。
由於加入公廣集團,華視的財務狀況嚴重惡化,每一年都少掉了一筆為數可觀收入,也就是「置入性行銷」,儘管馬政府三令五申要求政府單位不得進行置入性行銷,然而,不在公廣集團的無線台,一年光靠置入性行銷就可進帳一億五千萬元。
不止置入性行銷不能收,連選舉廣告也不能賺,宗教廣告也是在禁止項目之中,擁有七、八百多位員工的華視,每年支付的人事費用,就占掉大半,放著一堆廣告都不能賺,入不敷出,難怪不少員工都想擺脫公廣集團的束縛,跳槽他台。
收入驟減,就得撙節開支,攝影棚要錢,就減少開棚,採訪新聞要用的OB車︵戶外轉播車) 能少開就少開,可以省油錢。更有公視員工說,先前公視和華視新聞部合署辦公時,連一張影印紙也要記帳。
然而,吵歸吵,當公視新聞部撤出華視,不再合署辦公時,華視員工反而「依依不捨」,因為公視員工進棚錄影、借帶子、燈光、辦公室租金等費用,怎麼說也是一筆收入,走了就沒了。
藍、綠兩黨皆放任 坐吃山空,人謀不臧
華視員工指出,當初公視「撤走」後,有人就在垃圾桶撿到好多一顆上萬元且「還堪用」的攝影機電池;華視商借公視「汰換掉」的攝影車,反被以「銷帳流程繁瑣」為由拒絕,「大家不都是公廣集團嗎?」
不僅如此,連節目內容、取材也被限制。去年,華視趁著電影「艋舺」大受歡迎之際,推出年度八點檔大戲《 艋舺燿輝 》,被台內不少人期待。這部充滿社會寫實的電視劇,描述的是混跡黑道,後來浪子回頭的故事,畫面不免會有打打傷傷、動刀動槍的場面。不過,這種「熱血激情」畫面,最後還是被相關人士「關切」,令不少華視人聞之氣結,「那要怎麼做大家才滿意呢?」
然而,更殘酷的例子是台視。當年,台視賣給非凡電視台之前,員工少說也有四、五百人,非凡入主後,進行了一波瘦身裁員計畫,砍了一半以上的員工,三年後,台視就開始賺錢。
有線電視近十年蓬勃發展,造成早年獨大的老三台,收視率、廣告收入直直落,台視早已脫手給非凡,中視在國民黨「妙手回春」下重生,唯獨華視,加入公廣集團後,未見起色。
公廣集團的龍頭公視,每年由新聞局提撥九億元預算給「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再由基金會撥款給公共電視,然而,華視加入公廣後,「祇做半套」,未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精神,既未編列預算將華視現有十多趴的民股買回,也未編列「附負擔」捐贈的預算,民進黨下台前沒處理,後來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則擱置不處理,任憑華視坐吃山空,人謀不臧,導致如今的窘迫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