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採訪撰文/張晴宜;諮詢/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康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翁少萍;梳化/TOMOKO;攝影/老麥攝影;模特兒/張雅琪、孟品浩    

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是指在與親近或熟悉的人分離時所產生的焦慮或不安。康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翁少萍和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皆表示,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成長中的自然發展過程,就如同寶寶在會自己站立、行走前,要經過翻滾、爬行等階段。翁少萍強調,有人認為寶寶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寶寶的個性太內向,或是照顧者過於寵他而造成,這是錯誤的觀念。由於每個寶寶的氣質不同,有的寶寶會有明顯的焦慮表現,有的寶寶則不會。



分離焦慮症



翁少萍醫師指出,寶寶在正常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和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是不同的。若寶寶除了大哭大鬧,還出現作噩夢、頻喊這裡痛、那裡痛等情形,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就要帶寶寶去讓專業醫師診斷是否為病症。黃倫芬副執行長說明,要是寶寶到了5、6歲還有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也要注意,寶寶是否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或問題,可以尋求兒童心理醫師協助或相關機構的諮詢專線。





寶寶何時開始依賴?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寶寶在7個月大之前,可能還在認識自我、瞭解週遭環境的情況,尚沒有對主要照顧者有依附的感覺。但在寶寶7個月大之後,會開始對照顧者產生依賴心理,並且會開始分辨誰是和他親近的人,誰是陌生人。寶寶這時開始會期待照顧者的關心與安撫,對照顧者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種依附關係就如同情緒上的臍帶,連結寶寶和照顧者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況會持續到約寶寶2、3歲大時,這個階段也是奠定寶寶的人格發展與未來人際社交能力的基礎。





黃倫芬副執行長指出,寶寶會將熟識的4名照顧者在心理作重要性排序,舉例來說,媽咪排第一,爸爸排第二,阿嬤排第三,阿公排第四,當四個人都在的時候,寶寶首先最找的人就是媽咪,假如媽咪不在就找爸爸。因此,建議寶寶不要只有媽咪一個依附者,讓寶寶有多種選擇,最重要的照顧者離開了,他才不會覺得無依無靠。





正常的依附關係?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過去有一研究,說明寶寶和重要他人(以下均以媽咪為例)分離的表現形式:





A寶寶和媽咪的依附關係良好,媽咪離開,寶寶不捨,但會耐心等待媽咪回來。



B媽咪離開,寶寶就哭鬧,媽咪再回來,寶寶就不理媽咪了。



C媽咪離開,寶寶就哭鬧,媽咪再回來,寶寶想跟媽咪親近,但又不想,呈現一種矛盾狀態。



D媽咪離開,寶寶就哭鬧,媽咪再回來,寶寶會很開心地去迎接媽咪,但是眼睛不直視媽咪,接著馬上就從媽咪身邊離開。





黃倫芬副執行長說明,真正良好的依附關係是,媽咪離開時可能會哭鬧,但是過一會兒就不哭了,等到媽咪回來後會很開心地抱她,之後又可以自己去探險。要和寶寶建立這種安全依附關係,必須從平時的相處做起,舉列如下:





1. 照顧者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例如:寶寶肚子餓,馬上滿足他)。



2. 時常抱寶寶,給予他關愛與呵護。



3. 發現寶寶不快樂時,照顧者會去關心、安慰他。



4. 平時經常陪伴寶寶(例如:和寶寶一起玩遊戲)。





黃倫芬副執行長指出,好的依附關係,就是要讓寶寶知道照顧者有能力保護他、讓他依賴,當寶寶出去在新奇世界探索、冒險時,即使受傷、受到挫折,寶寶知道有一個避風港隨時等待著他,就如同嫁出去的女兒有娘家回,知道有人支持著自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這個背後的支撐力不容小覷。





分離焦慮的表現



黃倫芬副執行長說明,當寶寶發現照顧者要離開他,就會開始哭鬧,強烈抗議照顧者的離開。因寶寶開始把自己託付給他人(重要他人),而這個人卻要和他分離,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最重要的人就要不見,就開始苦惱、鬧脾氣,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並且寶寶這時候會以為,照顧者離開就是不會再回來,自己再也看不到他了,因此開始焦慮。翁少萍醫師表示,寶寶在8、9個月大時,雖然還沒有時間的概念,但逐漸會瞭解東西不會平白消失。隨著他們的心智成熟,不僅懂得空間概念,也漸漸有時間概念時,就會明白照顧者會回來的意義。黃倫芬副執行長同樣指出,寶寶到 1歲多之後,就會知道某個東西雖然看不見,但其實還在,重要他人離開並不代表就此消失。





分離焦慮徵兆



緊黏著照顧者:照顧者走到哪兒,寶寶就跟到哪兒,照顧者從自己視線內不見就開始大哭大鬧。





1. 對外界(外人)敏感:討厭看到陌生人,尤其不認識的人想摸他、抱他的時候會很排斥。寶寶可以察覺出照顧者和某人的相處情況,若照顧者討厭某個人,當寶寶看到這個人時,也會特別排斥。



2. 情緒不定:特別愛哭、固執,或是什麼都不要,只要照顧著留在身邊。





翁少萍醫師說明,有些照顧者可能無暇照顧寶寶,必須把寶寶給保母帶,寶寶可能會很抗拒、大哭大鬧,或是以身體上的不適為由(例如:肚子痛),拒絕給保母帶或是不去幼稚園,想一直黏著照顧者。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寶寶在這個時期的哭鬧是正常現象,不要壓抑他或避開他,而是要幫他一起度過這個敏感時期。另一方面來說,寶寶的這種表現不見得是壞事。寶寶能夠哭出來,代表寶寶的身心都很正常,而且寶寶已經有所成長,能夠和他人建立一個穩固關係。





緩解方式



翁少萍醫師建議,可以讓寶寶在熟悉的家先練習短暫的分離。舉例來說,當寶寶自己移動到另一個小空間時,照顧者讓他自處一下再叫他,或是過一會兒時間再出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慢慢習慣沒有照顧者的時間。寶寶可以藉由這些短暫分開的練習,逐漸瞭解照顧者和他分開不代表消失。另外,當照顧者要離開寶寶身邊一下子,也要明確告訴寶寶,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經由這些經驗,寶寶就知道照顧者會出現(守信),和照顧者分離時也就不會再那麼焦慮與不安。





寶寶交手給他人的照護方式



1. 確認環境:



翁少萍醫師表示,當要將寶寶交給保母或其他人照顧時,最好先去確認環境是否妥當,或是托育中心的環境是否安全。





2. 慎選替代的照顧者:



替代的照顧者除了要選擇可信賴的人,他如何與寶寶的相處模式也非常重要,是否能安撫寶寶,寶寶能不能依賴他,將寶寶交給他是否能將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狀。





3. 將寶寶熟悉、喜歡的東西一起帶著



寶寶要到新環境或是和不熟悉的人相處時,可以將寶寶喜歡的東西一起帶在他身邊,讓他覺得不會那麼陌生,且可以轉移他的焦點,避免一直依附於主要照顧者。





4. 主要照顧者的東西讓寶寶帶在身上



寶寶除了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種安定的感覺,對主要照顧者的物件、味道也會覺得熟悉。可以讓寶寶帶著照顧者的照片、衣物等東西,讓寶寶更加有安全感。





5. 和寶寶說再見



有些照顧者會覺得應該要偷偷離開,寶寶才不會大哭大鬧。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寶寶的恐慌、不安。應該讓寶寶知道,現在只是暫時和他分開,等一下就會回到他身邊。因此,建議照顧者在每一次和寶寶分離時,都要和他說再見,同時和寶寶說一些安撫的話,大約什麼時間點就回來,請他要好好聽話。寶寶也許還聽不懂照顧者的話,但若是照顧者說話的態度很篤定,寶寶會瞭解。





6. 不要十八相送



和寶寶分離時,要表現出堅決的態度,將寶寶交給替代照顧者並說再見後馬上離開,不要和寶寶在那上演十八相送、難分難捨的戲碼,如此做只會導致寶寶鬧得更厲害,更不想離開照顧者。





翁少萍醫師建議舒緩分離焦慮的(遊戲)方式如下:



1. 親密的聯繫:和寶寶分開時,親一下寶寶,送一個kiss在寶寶的手心。(The kissing hand)



2. 秘密盒子:讓寶寶帶著這個祕密小盒,裡面裝著照顧者或全家人的照片,讓寶寶知道照顧者隨時陪伴在他身邊。



3. 抽卡片:照顧者做一些小卡,上面寫著可以和寶寶互動的動作(例如:親親或擁抱等),在寶寶每次要離開媽咪之前,就讓寶寶抽一張,例如抽到親親,照顧者就親寶寶一下,讓寶寶覺得分離就像玩遊戲一樣。



4. 將相片簿交給替代照顧者:主要照顧者可事先將裝著自己或家人的照片簿交給保母或老師,當寶寶開始大哭時,就將這本相片簿讓他看。







翁少萍

學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醫學系

經歷:

耕莘醫院永如分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次專科臨床研究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現任:康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倫芬

學歷:東吳大學社工碩士

經歷:東吳大學、實踐大學社工系講師

現任: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合格社工師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145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嬰兒與母親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嬰兒與母親一年12期掛號費用 240 24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