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隱性患者嗎?
有了寶貝之後,為了更接近寶貝那小小的世界,媽咪們在帶小孩時,通常會跟著寶貝一起跪、趴在地上,或是在帶著寶貝出門時,將他們揹在身上一整天;幾年累積下來,媽咪們也會漸漸感覺到膝蓋上的壓力、甚至是於早上起床時感到膝蓋僵硬,這些都可能是關節炎的徵兆!
軟骨是支持膝關節的重要媒介
討論退化性關節之前,首先必須先認識一下膝蓋中最重要的組織──軟骨。膝蓋是身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掌管著每一個人的各種動作,後彎之外,膝蓋還具有受力、旋轉、滑動等等功能;在構造複雜的關節之中,有最裡層的硬骨掌管身體的支撐能力,還有韌帶及肌肉幫助骨頭改變位置以做出各種動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於硬骨與韌帶之間作潤滑、幫助骨頭移動時不至於磨損的軟骨及關節液。從顯微鏡中看軟骨,可以發現它由一層層的節構所組成,其中99%都是鬆散可承受重力的「軟骨基質」,只有大約1%的軟骨細胞;有趣的是,每個人身上的軟骨基質會隨著每個人的活動量而有不同,當一個人越常在軟骨上加諸壓力,那麼軟骨細胞就會製造更多的基質承受力量。
從這個原則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相較起很少使用關節的人,固定、適時的使用軟骨,將可以讓軟骨增加更多的承受能力,為了保持膝蓋的健康,絕對不是「不動就好」!而即便軟骨會隨著運動量而改變,但仍有其「極限」,包括對膝蓋有強大衝擊的運動如跑步、重訓、及需要大量體能的球類運動,都可能會磨損膝蓋的軟骨,造成次發性的關節炎。
小辭典:原發性VS.次發性
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的原因可以分作「原發性」及「次發性」,其中沒有特殊原因造成的原發性佔退化性關節炎的最大比例,大都是由於遺傳或老化產生。不過也有許多人膝蓋老化後卻沒有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現象,爸比媽咪們只要沒有感到不舒服,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必太擔心自己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喔!
女人的膝蓋承受更大的壓力
與男人相比,女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比男人來得高,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男人和女人天生的身體結構不太相同!台灣運動醫學會秘書葉文凌醫師表示,在膝蓋骨與大腿骨交接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作「髕股骨關節」,這個關節每天都承受著身體最大的壓力,其軟骨的厚度也最厚;女性由於有較高的X型腿的比例,如此的體型會造成髕股骨關節的壓力,若又經過環孕時的體重改變,許多的年輕女性做爬樓梯、蹲下等膝蓋需要受到壓力的動作時,會感到不太舒適,這樣的症狀就屬於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又被稱作「髕股骨軟化症」。值得注意的是,生產過的媽咪身體中的膠原蛋白大量流失,是最容易感到髕股骨疼痛的族群。
小心骨質疏鬆引發關節炎
以前普遍認為,退化性關節炎的形成就是老化所造成的結果,隨著年齡邁入老年之後,才可能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事實上,經過醫師們長年的觀察研究發現,退化性關節炎與關節老化並沒有絕對的相關性,退化性關節炎屬於一種生化疾病,原因是於膝蓋中包覆硬骨的軟骨出現代謝異常,造成軟骨被漸漸磨損而逐漸疼痛或是僵硬,若更嚴重則會影響膝蓋功能。另一部份,過往認為與關節炎無關的骨質疏鬆,漸漸地被證實與退化性關節炎有關連──當硬骨的骨質流失,軟骨會跟著被磨損,這就是女性另一個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有越來越多醫師們也傾向將兩種症狀一併治療。
退化開始,動動就不痛
若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媽咪們可能會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覺呢?葉文凌醫師表示,當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時,關節初期會感到疼痛,但痛感會隨著身體的活動量而降低;相反的,若疾病已發展到後期,就反而可能會越動越痛,並會在早上起床時有僵硬的感覺。有許多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到疾病後期時,便會因為疼痛而不敢亂動,導致少動的身體體重逐漸增加,同時加深了膝蓋的負擔及少動造成的軟骨退化,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最後可能就必須要開刀了。
老化時,還會抽筋
除了疼痛之外,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還會出現突然肌肉抽筋的現象,葉文凌醫師解釋,抽筋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還有一部分與身體的老化相關。當身體逐漸邁向更年期時,有許多人的體重會跟著減輕,這是因為身體的肌肉使用程度降低,組織便會開始分解以填補身體其他部位的需要,於是當一個人越來越少使用自己的身體作適度運動時,肌肉組織流失,便會出現抽筋等等現象,雖然與退化性關節炎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有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的人,通常抽筋的狀況也會比較嚴重,是需要被注意的一個現象。
小辭典:關節長骨刺?
有些人會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就等於膝蓋長了骨刺,其實不然。醫師們在專業上並不會普遍使用「骨刺」這個名詞,因為不只病理性的骨刺,有時人的身體自然也會產生物理性的骨刺,且此類骨刺無害不會影響到生活,會隨著身體老化越來越多;退化性關節炎由於軟骨磨損,硬骨之間互相磨擦使得骨頭變得粗糙,才會有骨刺的產生。
治療藥物,持續吃才有效
如果媽咪們感到不適、又被診斷罹患初期退化性關節炎,除了應該減少平日加在膝蓋上的負擔之外,藉由醫師開立的藥物,有時可以讓膝蓋回復到患病前的狀態。葉文凌醫師說明,在患病初期醫師開立控制疼痛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除了可以減緩患部的疼痛之外,其實更有著治療的效果,但必須依照醫師的指示持續服用,才能發揮療效。若是到了後期,就只能靠較強效的止痛藥治標,且也要注意其副作用,包括對胃、腎臟及心臟的傷害。
退化性關節炎,別來!
一旦發生了退化性關節炎,如果沒有善加治療或是改善生活方式,隨著膝蓋退化日趨嚴重,將可能會大大地影響到生活品質,若是因此而喪失可以帶著孩子到處「趴趴走」的機會,更是得不償失;為了避免這樣的憾事到來,「預防」絕對大於治療。
體重控制最重要
前面提到,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膝蓋承受到過大的壓力;根據研究,當一個人在行走時,小小如1/5名片的膝蓋會負擔身體3倍重量,若是下樓梯,則會承擔身體7倍的重量,在跑步時最多,大約是7~10倍。由此可知,對膝蓋做各種彎曲、用力的動作時,它的負擔會呈倍數方式成長,包括家事中常見的擦地、搬物品都是不被建議的動作;為了減少持續增加的壓力與治療的效用,媽咪的第一要務便是──控制體重。對於體重的要求其實不會太高,葉文凌醫師建議只要維持在BMI28以內,不要達到肥胖的標準即可。
搭配運動,健康又健身
根據軟骨「用進廢退」的原理,媽咪們於產後也應保持適當的運動習慣,特別是不會增加乳酸堆積的有氧運動(心跳建議一分鐘能達到220-年齡*0.7的速率),例如在家騎立定式腳踏車、躺著踩空中腳踏車等等,可以訓練肌肉的肌耐力。如果沒有太多時間,也可以試著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抬腿撐30秒,每天做30~50次,即可訓練強化腿部四頭肌的肌耐力,用肌肉吸收膝蓋需承受的力量。
營養補充別忘記
最後,若媽咪已發現自己有膝蓋不舒服的現象,可以趁早補充葡萄醣胺補充身體的組織元素缺乏,但要注意葡萄醣胺的補充僅限於關節炎初期才有效用;另外,無論是退化性關節炎、髕骨軟化症或是骨質疏鬆,「膠原蛋白」在其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葉文凌醫師提醒,其實一般飲食的膠原蛋白其實就足以應付身體的需要,比起直接補充膠原蛋白的營養品,食物中的維他命C及太陽下的維他命D才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的吸收,加上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的蛋白質及鈣,其實就非常足夠囉!
葉文凌
現職:台灣運動醫學會秘書長、長庚桃園分院外科系主任、長庚桃園分院骨科主任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華民國膝關節暨關節鏡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骨科主治醫師、中國骨科主任級醫師、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醫藥委員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