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給嬰兒安全感 很重要

採訪撰文/吳慧敏;諮詢/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周仁宇;參考資料/《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遠流出版);模特兒/帥氣爸比賴悅聖&溫柔媽咪徐姿玫&俏皮    

沒有人是完美父母











談論嬰兒需不需要安全感,以及如何給予嬰兒安全感前,首先我們必須先行釐清一件事「嬰兒究竟有沒有壓力來源?」答案是肯定的。



生存的壓力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一書中提到,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以兩條腿站立行走,其一節省能量將大腦變大,其二造成骨盆腔縮小,如此一來,胎兒大腦的大小與產道形成微妙的衝突關係。若是胎兒大腦太小,又在醫療設備不完整的情況下,不易存活;假使胎兒大腦太大,容易危害母親的生命安全。權宜之計則是等到胎兒腦成熟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前迎接孩子的出生。





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嬰兒出生了,結論是,身為母職的你要在旁人的幫忙下負責扶養孩子到長大成人。





上述與孩子的壓力來源究竟有何關係?人類在發育初期,胚胎會以驚人的速度製造出許多的神經元,等到女性懷孕後半期,胎兒大腦裡一個神經元可以做一萬五千個以上的連結(突觸發生)。直到嬰兒出生時,連結仍然沒有完成,大約有83%的突觸發生是在出生後進行的,直到二十歲後才完成大腦迴路。所以大腦是人類最後成熟的器官。





於是,胎兒原本在母親的子宮中享受溫暖舒適的羊水之家,離開子宮後大腦容易受到傷害。一旦長期暴露在敵意之下,將侵蝕他的IQ與應付壓力的能力。周仁宇醫師指出,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求生存是最優先的選擇。而嬰兒在大腦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來到這世上,面對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求生存就非得要能得到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的擁抱與餵養。





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是生存考驗當中最重要的一環。





生存考驗 讓嬰兒焦慮?



「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是這場生存考驗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周仁宇醫師指出。例如:在正常的情形下,孩子一出生自然會出現飢餓的感覺和尋乳反應,照顧者通常也有能力和意願去餵養孩子。另一方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孩子會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將他的需求和焦慮拋給媽媽,不過這些需求與焦慮對嬰兒來說常常是很模糊的,他還沒有能力清楚知道這些,但他只要把這些抛出來,媽媽便會回應他的需要以及消化他的焦慮。





然後,在無數的照顧與溝通之後,孩子慢慢地在媽媽的表情與行為中越來越清楚地看到自己。例如,當嬰兒哭時,他只是覺得不舒服,然後媽媽聽到哭聽,自然地抱起嬰兒,想辦法弄清楚嬰兒是餓了、尿布溼了、或是肚子痛。就這樣,嬰兒從一開始把所有的壓力都拋出來,完全抑賴媽媽來處理他的生存壓力,在很久很久之後,當嬰兒長大了,才慢慢知道媽媽曾經為他做過了什麼。





嬰兒更需要安全感



嬰兒的生存壓力讓他將需求拋出來,同時他也在尋找安全感的依附。學者哈洛(Harry Harlow)便曾經做過一連串令人震撼的實驗,他將剛出生的小恆河猴與母猴隔離,單獨放在小房間中,房間內分別有一個鐵絲做成的媽媽,身上有奶瓶;一個是絨布做的媽媽,身上沒有奶瓶。結果發現除了飢餓時,小恆猴大多時間都依附在絨布媽媽的身上,假使把小恆猴放在只有鐵絲媽媽的房間時,他會嚇到不知所措……。這個研究反駁了當時極為盛行的行為主義,證明了嬰兒需要的東西不止是食物,他更需要安全的依附關係。





提供安全感給嬰兒有多重要?其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觀察這個世界,和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周仁宇醫師提到,孩子的神經迴路同時在三個主要的脈絡下發展:第一個是他自己的先天氣質、第二個是照顧者所提供的環境,而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則是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關係」。照顧者與孩子的關係若是良好,往往可以彌補內在與外在脈絡的惡劣狀況。





良好的關係其實就是嬰兒安全感的來源。





早年經驗影響大腦系統



良好的關係其實就是嬰兒安全感的來源,當然,取得安全感的時間越早越好,周仁宇醫師提醒家長,早年經驗對孩子的大腦系統有絕對的影響。





最好的例子便是有一位西方記者在1990年時,曾寫過一篇令人難過的孤兒院報導。1966年的羅馬尼亞處於二次大戰後的環境,因為壯丁都戰死沙場,為了急速增加勞動力,下令不准25歲以上的婦女避孕與墮胎。不過人口增加,貧窮率也跟著增加時,孩子就被大量遺棄,幾千個孩子最後收容在國家成立的孤兒院。



然而國家情況未見改善,且甚至更加惡化時,孤兒院出現許多嬰兒無人關心、注意的景象,死亡率大幅提高,並且出現一群飽受創傷的孩子。





之後一些西方家庭開始收養這些孩子,透過加拿大家庭收養孩子的過程中,啟動一個研究,發現收養年紀的不同,日後出現的行為表現也不同(出生後四個月前被收養與一般孩子無顯著差別;八個月大之後才被收養的孩子則容易出現顯著社會偏差的行為)。





不過,周仁宇醫師認為,以四至八個月為分水嶺,只是一個統計研究上的數值,不盡然代表每一個個案,而且這個研究因為倫理的考量很難再被複製。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是沒有在早年經驗中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的確會對孩子的大腦系統造成影響,也是造成孩子壓力的來源,更將影響日後的行為。





嬰兒一出生就在觀察你了



於是,完全沒有自我防衛能力的嬰兒,從一開始就必須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提到,建立依附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將會監控他所接收到的照顧訊息,舉凡吃東西、被撫摸、被擁抱、誰是安全可靠的人等,若是孩子的需求完全被滿足,大腦的發育是一種方式,如果沒有,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表現。





其實,嬰兒一出生就在觀察你了。《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指出孩子對安全感非常敏感,身為主要照顧者如果不仔細觀察幾乎發現不到,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嬰兒顧著吃喝拉撒睡,而家長卻每天處於心力交瘁與作息不常的循環中。不過有許多的實驗發現嬰兒天生帶有讓人驚異的認知能力,嬰兒會不斷的觀察照顧者,同時被照顧者的行為舉止所影響。





周仁宇醫師指出,嬰兒的確需要安全感,但有趣的是,最好的情況便是嬰兒完全不用意識到有安全感這回事,換句話說只有當他備受驚嚇時,他才會開始不斷尋找安全感的依附來源。有個有趣的實驗指出,讓孩子在桌面上爬行,突然前方發現一塊玻璃,通常大多數的孩子在此受到驚嚇,第二個動作則是轉向媽咪,見到媽咪如果出現微笑那麼孩子通常會繼續往前爬;如果媽咪表現出慌張的樣子,孩子也會跟著大哭,這就是安全感的尋求。





另外,周仁宇醫師也提到,如果一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將會勇敢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要證明給誰看,而是自己要做的;但相反的,如果從小沒有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安全感,他將過度的去尋求安全感,長大後就得不斷做許多只是為了讓自己放心的事,費盡力氣在避免各式各樣的危險。





沒人比你更清楚孩子怎麼了



那麼,究竟照顧者要如何讓嬰兒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呢?周仁宇醫師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空間,一個四面有牆壁,中間有溫暖的環境。四面有牆壁指的是一個清楚的界限,在有限空間中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最好的玩具是專心地陪孩子一段時間(絕不是一邊看電視打電腦,孩子放一邊的那種陪伴)。但是這段時間過去後,照顧者也要有能力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當然,越小的嬰幼兒需要越多的時間。無可避免,剛開始時,幾乎是要花上你全部的精力。





當所有教養書都在教我們如何教養孩子時,我詢問周仁宇醫師究竟誰最了解孩子?他舉Winnicott一個令人深思的說法為例:「我一天到晚都在談論抱小孩的重要性,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比你知道怎麼抱小孩。」常常透過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向全國媽咪演講的Winnicott要媽咪們小心專家的建言,專家未必真的比你還了解怎麼帶孩子,最重要的其實是你的直覺。





作為一個見過數萬對母嬰的專家,Winnicott知道,最重要的是讓照顧者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所做的,是一件意義多麼深遠的工作。





我一天到晚都在談論抱小孩的重要性,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比你知道怎麼抱小孩。





媽咪就是嬰兒的環境



Winnicott有個頗負盛名的概念’’ Holding Environment’’,關注嬰兒原始情緒的發展。對嬰兒來說,媽咪就是他的環境。周仁宇醫師表示,Winnicott稱這個媽咪為ordinary devoted mother(正常程度投入的母親),這個媽咪會依她的直覺,在一開始努力當一個完美的母親,滿足嬰兒所有的需求與慾望。





但漸漸地,隨著孩子漸長能力漸強,媽咪自然變成一個 good enough mother(夠好的母親),身為母職的你開始調整行為,認知到你無法也不該完美地滿足孩子,因為他已經開始擁有自我的活動空間,開始可以忍受挫折,開始能夠提出要求。母親也要學習慢慢放手,重新找回自己的主體性。





這個過程,媽咪需要很多的協助。就如同Winnicott說的:「我絕對不比妳更會抱孩子,但我要告訴妳,妳現在做的事情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如果媽咪不知道她正在做一件無與倫比重要的事,她就不知道可以很大聲的要求老公支持,幫忙做家事。告訴身邊的人:「我的時間是拿來陪孩子,不是拿來做瑣事的。」





換句話說,媽媽要有強有力的雙手能擁抱嬰兒,而爸爸則要有更長的手臂能擁抱母親與嬰兒,而國家則要提供家庭必要的支持,例如父母的育嬰假。





專家是用來做什麼的?



這麼說來,專家是用來做什麼的?周仁宇醫師表示,所謂的專家主要有兩個角色。其一是提供某些參照點,例如有時候媽咪總是懷疑自己的做法到底對還是不對,專家(長輩、育兒書、小兒科醫師)可以提供許多重要的資訊,做為參照點,他可以撿拾那些對她有用的資訊。但要特別小心,若是專家的語言已經凌駕於求助者的經驗之上,變成是她在努力達成專家以及書本裡所說的理想,這時便容易出現盲點,而需要第二類專家的協助。





周仁宇醫師表示,一個孩子的誕生,往往為家庭帶來空前的改變。得到上天賦予禮物的同時,失落也相伴而生:生活改變、夫妻關係起了變化。有一點許多人沒有認知到,其實母親常常是氣小孩的,氣孩子剝奪她原本生活的模樣。但大多數的母親有更多的愛來包容這些恨意,她們知道自我在付出什麼。這需要身為母職的你有高度的自覺,認知到自己並非全能,一旦出現撐不住的狀況時,必須得尋求協助,允許他人做替代性照顧者的角色。





誰都不是完美父母



但在如此大的壓力下,父母親過去人生經驗(尤其是兒時經驗)中的挫折,也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入侵,如同兒童分析師Selma Fraiberg所稱「育兒室裡的幽靈」(ghost in the nursery)。例如一個急於證明自己是好母親(比自己的母親更好)的媽媽,可能會看不到眼前孩子的真實需要,而執著於要讓她的孩子依照育兒寶典上的標準成長。





當父母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過去經驗的困境時,專家便有了他的第二個任務:在諮商室裡協助家庭成員們重建一個安全的空間。具備安全感的父母自然有更大的機會能夠給予嬰兒安全感。





雖然在此過程中,身為主要照顧者的你有絕大的責任,而教養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正如 Winnicott 所說,我們其實不需要也不可以是完美的父母,嬰兒需要的,是一個夠好的母親,雖然好,但也會犯錯,會對嬰兒生氣,會有自己的需要。母親必須知道自己的重要以及限制,才能大聲地向旁邊的人說:我自己也需要一個能給我安全感的空間。





有一點許多人沒有認知到,其實母親常常是氣小孩的。







周仁宇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經歷:臺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現職: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學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4800元
暢銷雜誌假日限量特價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51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