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美國發生了多起造成國民「信任危機」的大案,主要有三起:
第一起是「九一一」恐怖攻擊。當時聯邦調查局的好多個駐外單位,都向總部做了預警報告,但聯邦調查局總部卻不理不睬。
尤其是,明尼蘇達分站的情報最確實,它已確定後來的一位劫機者,要求查扣那個人的電腦,但也被總部拒絕。九一一恐怖攻擊原本可以避免,但許多正確的情報,都被吃案吃掉了。
第二起是全球第七大的安隆公司案。安隆公司連續四年透過會計造假,製造假交易而圖利。它涉及勾結會計公司及律師公司而舞弊,使美國人民對公司,及管理公司的政府,喪失了信任。
第三起則是天主教會的醜聞案。在過去四十年裡,計有八十個神父,犯了一千兩百件性騷擾及性虐待案。而整個教會卻都拖延不辦,或輕率了事,使得公眾對天主教的信任大幅下滑。
這三起大案在美國都引發軒然大波。學術界也開始討論,重建信任這個課題。
重建信任有兩個方向,一是如何讓每個體制內的個人,提高道德責任;另一則是,如何強化制度性的監控。
在討論各體制內,個人道德這個課題時,自然就討論到「吹口哨的人」(whistle-blower)的角色。
「吹口哨的人」乃是政府及公司組織出問題時,會吹口哨示警及檢舉的人。而前述的美國三大案件,其實都有這種「吹口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