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殊國與國關係」倒退變「一國兩區」
最近很少公開露面的李登輝,心情不是太好。
最近和他見過面的朋友說,還不是因為「一國兩區」那四個字。李登輝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那個國,是哪個國?」「很奇怪ㄟ,我卡早講過的話,他都忘記啊?」李登輝口中的他,指的就是馬英九。
什麼是李登輝以前講過的話?
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其實就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以現任總統身分,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兩岸關係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或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但什麼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就是「兩國論」嗎?
李登輝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時的原文是:一九四九年中共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管轄的台澎金馬,我國並在一九九一年修憲,增修條文第十條將憲法的地域效力限縮在台灣,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統治權的合法性;增修條文第四條明訂立法院與國民大會民意機關成員,僅從台灣人民中選出。一九九二年的憲改更進一步於增修條文第二條規定總統、副總統由台灣人民直接選舉,使所建構出來的國家機關祇代表台灣人民,國家權力統治的正當性也祇來自台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大陸人民完全無關。
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所以北京政府將台灣視為叛離的一省,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上的事實。也由於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國與國關係,因此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李登輝覺得在歷史事實和法律事實的交相影響下,讓兩岸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此直接喊兩國論,國際不容易接受。幾經思量,他才決定用「特殊國與國」來定位兩岸關係。他曾跟友人說過,「這是一個很藝術的講法」,因為如果直接喊出兩國論,會沒有任何折衝迴旋的空間,祇是喊爽的而已。
「提出來,一定會被罵,要罵就罵吧 ……」,這是李登輝當時決定要講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時的心情。
不過,李登輝在講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時,其實已經快卸任了,為何要挑那個時點講這麼重要的事?是因為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原定一九九九年四月訪台,結果一拖再拖,李登輝當時覺得「怪怪的」,最後透過管道得知,汪道涵十月訪台要提「政治談判」,讓政府措手不及。
這消息讓李登輝失眠了好幾天,碰巧當時《德國之音》提出專訪申請,李登輝決定透過國際媒體發聲,先發制人,將兩岸定調成特殊國與國,讓中國知難而退,汪道涵的訪台行程也因此無限期延後。
那一年,是中共建政五十週年,澳門也回歸了,是整個中國民族主義最高漲的時候。汪道涵如能來台,而且在台灣開了政治談判的頭,台灣應該早就回歸了。這是中國當時的如意算盤。李登輝曾說,為了破這個局,他「用盡心機」。
(圖片提供/新新聞)
「一國兩區」走回統一的老路子
又是小圈子決策的結果
李登輝自認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是兼顧歷史、法律,以及現實的講法,所以他無法理解,現在怎麼還會有什麼「一國兩區」這樣的字眼出現?
「你可以不喜歡李登輝,但總不能拿國家的未來開玩笑吧!」一個親近李登輝的友人這麼說,還說從不少國民黨、民進黨人的反應來看,一國兩區這樣的宣示,又是小圈子決策的結果,沒有擴大共識。
而李登輝最扼腕的是,在主政後期,未能突破萬難做第七次的修憲,將增修條文中的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修掉。
對李登輝來說,努力了大半輩子,才將兩岸關係定調成特殊國與國關係,結果有人上台才四、五年就推翻了,甚至讓人懷疑是要走回統一的老路子,這讓李登輝很難受,直呼「奈ㄟ安呢?」台灣的未來是要怎麼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