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設計背後的思維

撰文/萊德(Helmut Leder);翻譯/姚若潔    

重點提要



■人們偏好大的東西勝過小的東西、圓形勝過銳角形、複雜設計勝過較簡單的設計。



■人們常認為「原型」最漂亮,包括人臉、沙發或圖案等,但這些「平均值」的例子,可能會讓行家或甚至心情正好的人覺得無趣。



■在使用某個產品一個月之後,該產品的觸感往往會變得比外觀重要。





夜裡走過住宅區,經過透出燈光的人家時,你或許會往窗戶裡瞧。看到室內陳設,你很可能會在心裡評估住宅主人的品味:這戶人家有桃花心木躺椅,搭配著線條彎曲的扶手;另一戶則有造型簡潔的皮沙發與幾幅極簡派繪畫。





每個人的審美觀似乎都很獨特,這種看法讓我們忘卻了其實人類也擁有共同的喜好。人們對各種物品會有情緒反應,而筆者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團隊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企圖闡明這些情緒反應背後的模式與原則。雖然流行趨勢會影響某些設計上的決策,科學家已經找到了一些心智的基本特性,持續主宰著人們對產品的好惡傾向。現在心理學家的研究工具已經大為進步,可以解釋你為什麼會買下某些東西,然後也可以解釋在買了很久、早已失去原先的光鮮亮麗之後,為什麼你依然喜歡其中的某些東西,而其他的就得躺在垃圾堆裡。





我們的喜好不僅可以預測,也有可塑性。只要一些簡單的操作,研究人員便可以讓你在幾分鐘內改變審美判斷。這個基本想法在1960年代首次提出,當時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現已過世的心理學家札炯克(Robert B. Zejonc)提出了「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無論是沙發、車子或咖啡壺,只要你反覆觀看,對於該物品的好感就會提升。不過,最近的研究顯示,重複也會造成厭倦,於是讓我們喜歡上新的、不同的設計。我們對於某個東西的外觀有可能會大大失去興趣,即使曾經覺得那種樣子是我們的最愛。





大而圓



產品設計師一直想要知道什麼樣的視覺特性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或讓人轉頭而去。探求這個問題的科學家找出了許多原則,可以做為起點。舉例來說,科學家發現人們喜歡大的東西勝過小的東西,雖然沒有人確知背後的原因。相較於尖銳的形狀,人們則偏好圓滑的形狀。在一份發表於2006年的研究中,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巴爾(Moshe Bar)與內塔(Maital Neta,現任職於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提到,大多數的消費者喜歡線條圓滑的沙發和手錶,更勝於稜角分明的設計。一年後他們提出一種解釋,他們觀察到,與圓弧形比起來,角度尖銳的形狀會強烈活化腦中恐懼中心(也就是杏仁體)的神經元,或許因為刺或刀子等尖銳的東西代表著危險。





人們也會被對稱的東西吸引。中國古代的陶器與20世紀的西洋繪畫都不乏對稱的外形與圖案。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比較喜歡對稱的臉,這種對稱性通常代表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殖能力。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心理學家賈可布森(Thomas Jacobsen)與同事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請受試者判斷基本形狀或抽象圖案美不美時,對稱性是最強的預測變數。





還有其他因子可以強化視覺上的吸引力,例如物體的複雜度。我們通常覺得複雜的東西比簡單的東西來得漂亮,這裡複雜度的定義是構成一個影像或形狀的個別元素數量。我與心理學家堤尼歐(Pablo P. L. Tinio,目前任職於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報導了對稱性與複雜性如何共同影響人們的美感判斷。我們請維也納大學心理系的16位學生評估160個黑白平面設計對他們的吸引力,這些圖形分為四類:複雜對稱、複雜不對稱、簡單對稱、簡單不對稱(見95頁上方插圖),結果與過去對於複雜性與對稱性的研究吻合,複雜對稱圖形被認為是最漂亮的;其次受歡迎的是簡單對稱圖形,顯示了在我們對於美的印象中,對稱性比複雜性更重要。這項結果同時也支持了對稱性與複雜性結合時,會比單一因子更加吸引人。





熟悉帶來安全感



有一個較為微妙的因子也影響我們的美感判斷,那就是人們對於原型(prototype)之美有著根深柢固的喜好。原型通常被定義為某產品或物品所有例子的統計平均。由於原型與該形式的眾多實例都有著相似之處,所以即使是我們實際上從沒見過的新物品,看起來仍有熟悉感。也因此人們會被以數學方式結合後的「平均」的臉孔所吸引(也就是以數學計算許多張臉孔的鼻子、嘴巴、眼睛等的比例與彼此的距離,最後所產生的平均值)。研究結果也顯示,人們在多數情況下傾向喜歡平均的形式,包括家具、藝術作品,甚至是沒有意義的斑點圖案。





有些研究者將之理論化,認為就像人們喜歡對稱的臉孔,原型由於沒有突兀之處而顯得怡人;這是延伸自我們偏好看起來健康的人或動物。但認知心理學家提出另一種解釋,即越是標準的臉孔或是物體,越容易被辨識;對於刺激大腦的回饋中心,有著效率上的優勢。目前任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家溫基曼(Piotr Winkielman)以及芝加哥大學的卡西奧普(John T. Cacioppo)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中,讓16位自願受試者觀看20張不同物體的黑白圖片,並對於自己有多喜歡這些圖像給予評分,圖像包括馬、狗、鳥、房子或飛機等,但容易辨識的程度經過調整。與此同時,研究者還使用肌電圖(electromyogram)記錄受試者臉部肌肉的活動,來測量他們的情緒反應。溫基曼和卡西奧普發現,當一個物體越容易被辨識時,受試者就越喜歡,與笑相關的臉部肌肉也有越多活動。此結果顯示,辨識難易度是令人喜歡與否的一個重要因子。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暢銷雜誌假日限量特價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480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364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