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之後,
台灣是全球基金經理人在新興亞洲中最想加碼投資的國家,
投資人該如何佈局,才能有效增加獲利、降低風險?
一場總統大選,瞬間讓全球知名投資大師掃瞄全球的探照燈,集中到台灣身上。
繼羅傑斯之後,「新興市場教父」坦伯頓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墨比爾斯(Joseph Benhard Mark Mobius)、施羅德資產管理亞洲區總裁葛禮達(Lester Gray)等陸續宣佈加碼台股。最新出爐的美林調查報告,更顯示台灣是全球基金經理人在新興亞洲中最想加碼投資的國家。
資金潮推升萬點行情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受美國陰霾壟罩,修正不斷,過去當紅的亞洲新興市場「雙引擎」印度和中國,更創下三成以上的跌幅。反而台股因總統大選後,著眼於兩岸關係進一步開放和台幣走升等利多因素,資金大舉回流,更吸引外資加碼。根據中經院及證期局統計,今年以來,光是自大陸回流的資金就高達一.四兆新台幣,而外資也大舉湧入五千億元,觀望進場。
資金行情的推升,使台股今年以來兩度叩關九千一百點,報酬率更「萬綠叢中一點紅」,逆勢達到近五%,讓投資人再度恢復信心。根據ING 亞太總部最新調查,台灣投資人對第二季經濟與投資信心,高居亞洲十三國之冠,樂觀指數更較前期成長一倍。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去年自九千八百點暴跌的陰霾同樣如影隨形。對於這個投資人最熟悉的「主場」,投資人該如何佈局,才能有效增加獲利,降低風險?
關鍵一:類股釐清短、中、長期目標
德盛安聯全球投資長柯志元(John Crossman)指出,過去幾年台灣每年、甚至每季每月的類股主流都不一樣,變化更是迅速。此時唯有先釐清自己的投資屬於短中或長期,再來消化資訊,評估風險。
現在市場上政策開放利多消息充斥,但實際兌現者很少。摩根富林明台股投資組合經理何銘銓舉例,以短期而言,台股的重點在於博鰲論壇開啟兩岸進一步協商的契機,因此資產、營建和金融和航空等類股成為大盤的「領頭羊」,也是投資人關注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