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共享餐桌 比Facebook更真實

Text/Esquire    

哲學家說,獨自用餐是有害的?



想像一部電影中的長鏡頭,低頭思考的文學家或哲學家,一人獨自穿越大街小巷,來到他偏愛的咖啡店,旁白淡入:我不在家裡,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長鏡頭中的主角推開大門,踏入店中,接下來,你腦海中的畫面是什麼?

















繼續維持獨角戲狀態挑張小桌、沉默地啜飲著咖啡,或是拉開大桌邊的椅子坐下,來場高談闊論的時光?如果問問著名的哲學大師康德,他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若是將咖啡館與餐廳以「第三空間(The Third Place)」的角度想像,兩者的確都扮演著家庭、辦公室之外的緩衝空間--一個可能被期待產生不同交流、共鳴的社會場域。基於這樣的想像,哲學家康德在他的《實用人類學》中曾生動地描述一個人吃飯如何對於哲學家、學者多麼有害。堅持不一個人吃飯的他認為,單獨用餐不但無法休息,反而會因為持續沉浸於自己的想法,一下就沒勁了,在吃飯時能夠和同伴--他的建議的人數是3位以上、9位以內(除了人數適中之外,有趣的是,剛好希臘第9位女神就是謬思)--無拘無束地聊天,才能保持思考的生猛活力。





時間推回到當代,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曾經提出關於「一個人的經濟」的見解,鄰國日本近年來相當盛行「一人樣」思維,都提點出針對「一」為單位而衍生出的市場機會。有趣的是,此些趨勢大多著墨在沉溺於個人狀態的「寂寞產業」現象,長條狀面對牆壁的餐桌(避免需要交談的尷尬)、小份量食物(自己回家快速解決用餐)、個人遊戲機(其實手機遊戲也能創造這種旁若無人的狀態)。





關於.com的真實/虛擬網絡



但是,若將一人從封閉性的想像,延伸到較開放的人際網絡中,置放於空間中的共享餐桌正散發出「不需設限、感覺真實環境、多多互動」的暗示訊息。無論是原本就熟識的親友聚會,或是從陌生逐漸產生互動的新人際關係,共享桌在真實空間裡再直白不過地搭造出平台,拉近單獨個體的距離,創造釋放善意的可能。只要保持任何一個現代人應有的禮儀與警覺,跳出畫地自限的舒適圈,即使不需像康德一樣隨時期待遇上謬思女神,想像自己在共享餐桌上即將展開一趟體驗式的自由行,拓展真實人際互動,怎麼說都比閉門造車精采有趣多了。





話說回來,編輯曾經在某個屬於親友團聚的節日當晚,在設置有大型共享桌的咖啡館中,親眼目睹圍坐在大桌一側,5、6位約莫30歲上下的人們,明明剛剛才一起進店坐定,寒暄點餐之後就幾乎沒有再交談,紛紛各自取出smart phone,表情專注地沉浸在虛擬網路中。面對眼前這幅奇特(或其實早該司空見慣)的景觀,只能期待Communal Table字首代表「共享」的com,有朝一日能戰勝「.com」數位時代的偽社會網絡。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645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君子一年12期 2160 20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