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任何裝飾的提拉米蘇蛋糕,如何在網路上熱銷10年,始終人氣不退?一家在花蓮的糕點小工廠,如何變成在北中南擁有8家門市、年營收超過2億元的事業?花蓮的「提拉米蘇精緻蛋糕」就辦到了。
最近,禽流感風暴愈演愈烈,只要是「蛋」製品,幾乎銷售都下滑,尤其是用生蛋液製作的「提拉米蘇」,因被媒體第一個點名,而首當其衝。但「提拉米蘇精緻蛋糕」的老闆劉敏賢,卻大膽公開自家的蛋糕製作機密,用的是蛋黃而非生蛋白,且採高溫殺菌,果然讓消費者安心吃,訂單完全沒減少!
家裡會做糕餅,是從劉敏賢的祖父開始,不過一開始做的是傳統中式糕餅;到了父親手上,就因應消費者喜好而轉型為西式麵包、蛋糕為主。
但隨著同類型店家愈來愈多,生意不好做,在劉敏賢念三專時,麵包店已經營不下去,收掉店面,他毅然放棄即將到手的畢業證書,回家幫忙,靠著父親長期做生意累積的人脈,26歲的劉敏賢開始做起了糕餅類原物料的批發。但由於規模小、資金也不夠,無法與當地的原物料大盤商競爭,才3年,負債竟達700萬元。
1992年,為了不讓負債再快速增加,劉敏賢只好把批發生意轉給朋友經營,他就帶著兩位家人,和朋友寄放的電爐、攪拌機及一個工作檯,從做餐包開始。
因為沒了店面,劉敏賢做出來的餐包,不是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銷售到有供西式自助餐的餐廳和飯店。由於劉敏賢的餐包做得不錯,餐廳和飯店也開始會把餅乾、蛋糕等甜點的訂單下給他。
「Buffet的餐點多,但好的東西客人會吃很快,不好的東西客人吃兩口就會丟在盤裡,餐廳經理都會跟我講。」劉敏賢說,每天從這些直接反映,他不斷調整餐點配方跟品項。結果發現,最供不應求的商品就是提拉米蘇蛋糕,讓他想到就用提拉米蘇來當作工廠的招牌。
劉敏賢的提拉米蘇深受客人喜愛,後來甚至有人向餐廳詢問,想直接與劉敏賢購買蛋糕,因此劉敏賢開始在工廠門口搭個簡易招牌販售。
到了2002年8月,因有了低溫宅配的配合,劉敏賢終於在網路上開始銷售,並且改善原本的陽春包裝,售價也因應宅配成本,調整成220元。這時他做提拉米蘇的口碑,已從大學生社團之間,傳送到台積電、聯電等科技廠,又再傳到醫院及公家機關,使得網路訂單快速成長。
2006年,劉敏賢的網路宅配做了4年,不但讓他還清所有債務,還存下資金,在台北市的承德路上開起第一家實體店面。
從網路崛起、做網路宅配已經將近10年的劉敏賢,一再強調經營事業的核心,不是網路,而是產品從用料到製作的投入。劉敏賢除了從海外進口最好的原料,還堅持要把工廠、總公司留在花蓮,原因就是,「這裡有從四面八方來的觀光客,可以接受各地方口味的考驗!」劉敏賢說,就像當年他供應餐廳自助餐的餐點一樣,只要是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類型的客人都喜愛的口味,那就是一個能夠放諸四海皆準的產品,所以他要留在這,繼續做出下一個提拉米蘇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