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
隨著身體發展、語言表達都越來越進步,孩子的求知慾也好像到達了高峰,疑惑總是接二連三不斷傾瀉而出、喜歡不停追問「為什麼」,活潑又可愛,好似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對語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孩子而言,跟別人對談是件很有趣的事,雖然他目前還沒有辦法用組織清晰的語句和他人聊天,卻很想對周遭事物有多一點了解,甚至有時候孩子不見得要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是想透過互動得到「你在乎我」的感覺,希望有個人可以陪伴他一同尋找答案、探索世界。
用「為什麼」建立生活常規
舉例來說,當媽咪煮好飯菜說:「來吃飯囉!」如果孩子反問:「為什麼要吃飯?」這時媽咪就可以告訴孩子:「因為現在已經晚上了,而且你的肚子一定也餓餓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吃飯囉!」給孩子解答的同時也幫助他了解「晚上」、「肚子餓」就需要吃飯,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不過,有時孩子也會以連珠炮似的「為什麼」挑戰大人的界限,比方說孩子還想玩玩具所以遲遲不肯上床就寢,還一直反問為什麼現在不能繼續玩,像這樣帶有一點耍賴情緒的為什麼,這時就不一定要說出明確的原因,只要讓孩子知道現在時間很晚、當下應該做的是什麼事,堅持自己的原則也是在幫孩子建立規矩。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接招!
一個又一個,問題怎麼那麼多?
陪著孩子一起看生命中喜歡追問的原因,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有時孩子接二連三不斷拋出疑惑,如果這時你手邊有工作正在忙,沒辦法挪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好好互動,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建議,當下就要讓孩子知道限制在哪,比方說:「最多再問3個問題好嗎?媽咪的頭腦快打結了!」,或者說:「媽咪講了這麼多話口好渴喔!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喝一點水?」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跟孩子明說:「媽咪知道你還有好多的疑問,可不可以先給我一點時間處理?處理完就馬上來談談你的為什麼喔!」和孩子約定並給他一個具體的期待,一方面訓練孩子等待的耐心,等你把手邊的事情處理完後再來回答問題,自己的心態也有周全的準備,比較不會感覺問題很多令人不耐煩。如果孩子的問題好多,適時把問題丟還給孩子也是一個小技巧,因為孩子心中其實常常早已有答案,讓他反覆思考並回答自己的問題,有時可以看見孩子不一樣的成長。
不知道答案或答案令人尷尬
勇於承認也有不懂之處
如果孩子拋出的問題是你所不了解的,不妨放下面子承認不足,然後邀請孩子和你一起查書或詢問他人,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當爸媽這麼示範,孩子會明白不懂並不是件丟臉的事,勇於承認並設法排除困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當答案令人尷尬
若孩子問到和「性」有關的問題,有時真令爸媽不知該從何說起,甚至令人有些尷尬難為情。回頭想想,其實孩子可能只是想確認「我是不是你生的?我們是不是一家人?」並非想聽生理器官的細節描述,真正會問到尷尬問題的,往往是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另外有些情況,是孩子的不禮貌帶給父母尷尬,比方說大聲嚷著:「為什麼小明家好漂亮又有好多玩具,可是我都沒有?」這時家長應該先將孩子的情緒承接下來,再逐步解決掉孩子心中的疑惑。涂妙如副教授提醒,如果孩子真的太過無禮,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剛才真的好沒禮貌,我聽了覺得很不舒服。」然後雙方先暫停對話一段時間,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分析原因與對錯。當然,如果孩子的不禮貌影響到別人了,也別忘記要帶孩子向人致歉喔。
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分析原因與對錯
偶爾陪孩子天馬行空一下
學齡前幼童的想像力豐富,覺得萬物都有生命,所以會將生活周遭事物全擬人化,如果孩子出現天馬行空的問題,首先家長要釐清──孩子是不是感覺害怕呢?比方說孩子告訴你:「我覺得床底下有怪物,我怕被吃掉我不敢睡覺。」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應該先解決孩子情緒上的焦慮,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拿手電筒看看床底下有沒有東西、請孩子把怪物畫出來然後撕碎丟掉,以天馬行空的方式巧妙處理孩子的焦慮。
但如果孩子是開玩笑的聊天,大人也可以偶爾陪他天馬行空一下,好比說孩子表示想養隻恐龍,爸媽可以順應他的話:「對呀!可是我們還要跟小叮噹借縮小燈把恐龍縮小,不然房子太小不夠讓大恐龍住耶!」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講故事的過程,親子一起編織有趣的想像,陪伴孩子對事物保持著盼望、想像的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曾經受過創傷的孩子,可能會把過往不愉快的經驗轉而用想像包裝,再以言語或圖畫表達,大人必須格外留意孩子的狀況並了解背後的意涵,幫助他走出傷痛。
陪伴孩子對事物保持著盼望、想像的心
當下孩子帶有負面情緒
當孩子拋出疑問的同時也帶有負面情緒,好比說剛起床有起床氣然後憤怒的問你:「為什麼現在要去上學?」就建議先解決心情再處理事情──這個時候情緒大於疑問,爸媽跟孩子講再多大道理都無法聽進去,因此建議給正在氣頭上哭鬧的孩子一點時間轉換心情,用同理心的角度和孩子說明原因,之後再處理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童言童語,怎麼說話不傷人?
學齡前的幼童,正在學習從生活大小事架構出應有的禮儀,大人適時糾正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孩子說:「我不要吃奶奶煮的菜,好難吃喔!」這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不禮貌的話奶奶聽了會很傷心,可以教導孩子以婉轉的方式表達:「謝謝奶奶煮菜給我吃,可是這個肉有一點鹹,下次煮淡一點就更好吃了!謝謝奶奶!」,培養孩子禮貌的好習慣是良好人際溝通的第一步!
透視爸媽9大教養難題
1 性別觀念
「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為什麼妹妹尿尿的地方和我的不一樣?」當孩子這麼問的時候,怎麼回答比較恰當?
How to do專家建議
孩子到3歲左右以後,認知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程度,才會察覺生活中有些事情隱藏了背後的原因,或是想要了解人與人的外觀為何不同,所以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詢問這樣的問題。
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大人要怎麼回應孩子必須視孩子的年紀而定,現在有一些圖畫童書可以滿足孩子對身體的好奇,順著孩子的疑問用教材輔助解釋身體構造差異,也是很不錯的方法!切忌以「哎呀那個你不懂!」、「這樣很羞羞臉耶!」的方式逃避,人體器官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大人應該以健康的態度和孩子進行討論。
涂妙如副教授也說明,當孩子詢問生殖器官為什麼長得不一樣的時候,家長不需迴避問題,這僅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展現,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有的人比較高、有的人比較矮,有的人比較胖、有的人比較瘦,生殖器官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份,所以每個人也可能長得不一樣呀!」告知身體器官不同是正常、提醒孩子每個人的身體都需要被尊重,以健康正向的態度回應。
延伸概念
順著性別觀念延伸,有時孩子在外一直把「小雞雞」、「尿尿」、「放屁」這些辭彙掛在嘴邊,難免引起旁人側目讓爸媽有些尷尬,但這或許是因為大人迴避問題反而讓他覺得有趣,所以不停複述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大人在這個時候無需嚴厲斥責孩子,畢竟這多半是孩子感覺無聊才會有的表現,可以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就會停止叫嚷不雅辭彙。大人在給予孩子和人體有關的教育時,也別忘了讓孩子明白隱私和尊重的必要性,下次在外面要更注意這方面的禮貌喔!
2 老大情結
二寶出生後,大寶反而開始時時黏著爸媽、希望關愛都投注在他身上,甚至退化成變得事事需要人幫忙,我該怎麼辦?
How to do專家建議
孩子會有老大情結,是因為他發現小貝比只要一哭大人就會急著安撫,所以他才會嘗試複製同樣的行為想搏取注意。不光是家裡有第二個寶寶誕生後,其實現在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就算是親近的親友家屬聚會時出現了新生兒,都可能讓大孩子覺得關愛被剝奪。
謝明慧心理師建議,新生兒的出現並不意味給大孩子的照顧必須減少,父母一定要有一方有品質的陪伴大孩子,在家庭的照顧工作上分工合作。母親在產後無可避免會花較多的時間哺餵母乳、照顧新生兒,這時爸爸可以多陪伴大孩子做喜歡的活動,比方說到公園玩溜滑梯,爸爸也不忘告訴大寶:「我們長大了可以出來玩溜滑梯很棒對不對?弟弟(或妹妹)現在還太小,所以媽咪必須一直抱著他,下次你也帶弟弟來玩好不好?」一方面告訴孩子長大的好處,另一方面說明弟弟因為年紀太小還需要人照顧。
不過,媽媽的角色對孩子來說仍是無可取代的,所以父親也要撥空和媽媽交換工作照顧新生兒,盡量均衡分配照顧兩個孩子的時間。時間一長孩子也會發現,新生兒的出現並不會剝奪掉他享有的愛,最後一個步驟再將大寶拉進來一起照顧寶寶,就算只是幫忙扶著奶瓶或是拿尿片,邀請孩子加入照顧弟妹的行列,有助他意識自己成為哥哥姐姐的身份轉變。孩子的老大情結多半一段時間就會過去,期間需要大人幫助孩子適應、調適心情。其實也可以提早在新生命報到前,開始告訴孩子未來家庭將有什麼樣的轉變,與孩子一起培養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涂妙如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現任: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兼輔幼中心主任
專長:幼兒教保、托育服務、幼兒文學、親子關係、家庭教育
謝明慧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軍松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現任: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