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們店裡賣的肉品安全嗎?有經過檢驗嗎?」「我又怎能相信你們的標準是否有作假?」相信這是許多大賣場、有機店、甚至是專賣有品牌的肉品鮮食業者,最近兩個月來,接到手軟的電話,全是消費者對市售肉品的不安。
肉品外觀判斷不易 須靠檢驗確認
在台灣,每隔數年,肉品的安全問題就被提出來炒作,先有私宰豬肉的感染問題,接下來一連串的口蹄疫、黑心病死豬事件,到目前吵得沸沸揚揚的瘦肉精、禽流感等問題,我們總是看到政府搬出一堆數據企圖粉飾太平,告訴消費者安啦,就連這次的瘦肉精事件,農委會對瘦肉精的說法出現分歧,從一天要吃六公斤到500公斤的肉才會出現心悸問題,言下之意是,一個人即便胃口再大,也不太可能一口氣吃下這麼多的肉品。
「每當肉品出問題時,大家第一時間都想要追問肉品來源。」天和生物董事長劉天和表示,不過,從豬肉攤老闆口中所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知道!這就凸顯出後端控管的重要性。即便有產地履歷的食品,也難免出現差池,必須要勤於現場稽核,問題才能有效控管。
以「自然豬」「御牧牛」品牌行銷的台灣肉品運銷合作社經理蔡文仁指出,消費者要從肉品的外觀判斷是否有抗生素、磺胺劑(抗發炎劑)、荷爾蒙等藥物殘留或是使用瘦肉精等,「非常難」!他說,即便是專業養殖者、農畜專家也很難光從外觀就能判定,只有靠檢驗的方式才能確認。
只看油花、色澤 無法為健康把關有不少醫師、專家建議消費者少買油花分布均勻或是顏色過於鮮豔的肉產品,就能避免買到含有瘦肉精或經過非法加工的產品,但蔡文仁認為,這個論點不全然是對的,因為根據他多年來的經驗,有心的業者只要改良品種就能改變外觀,所以,光靠顏色無從辨識,唯有透過檢驗才能為消費者把關,才能知道肉品健不健康、有沒有毒等。
此外,他認為,即便是畜牧業者本身不使用添加藥物的飼料,但在肉品屠宰運送過程也有可能遭受抗生素、磺胺劑等的污染,例如,運送前一批肉品本身就有這些問題、或是飼料製作過程中被管路污染等。
由於消費者無法從外觀判別肉品的安全性,蔡文仁建議選購市面上有品牌的肉品,不管是牛肉或豬肉,例如市面常見的海藻豬、自然豬、御牧牛等,業者為了提供消費者吃得到健康的肉品,在飼養的過程也特別嚴謹。
CAS、GMP認證 可視為基本標準
劉天和解釋,在豬隻飼養過程中,添加抗生素、磺胺劑是為了讓豬隻可以平安長大、降低生病的機會,至於瘦肉精原本是一種治療動物氣喘用藥,但被發現使用過量時可以刺激瘦肉的生成,有人用「吹氣球」般形容,於是成為業者廣泛使用的藥劑,更不用說違法添加生長激素(荷爾蒙)了。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常可從新聞中得知,孩子性早熟、或是長喉結的女性、小女孩初經很早到的例子。
但他指出,其實養豬戶不見得真的蓄意要使用藥劑,有很多豬農是無心的,受限於專業知識不足,養殖大部分透過口耳相傳,當鄰居的豬長得特別肥大,就打探是使用哪種飼料,於是也跟進使用,卻不知是飼料業者為了要讓飼料賣得好,自行將動物用藥摻在飼料中,豬農完全不知情。
由於目前農委會推出多種產品認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CAS優良食品標誌、GMP食品認證,民間機構HACCP(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等,不過,消費者仍會不時聽到某CAS食品還驗出藥物殘留等不合格的新聞。蔡文仁解釋,以肉品而言,CAS是屠宰場的認證,豬隻送進來後,從宰殺到包裝完成,一切處理過程的標準,「但是對於肉品的來源是否有問題,就不在掌控的範圍內。」
說白一點,這是工廠製程合乎中央標準,除非是目視肉品的外觀出問題,並當場由駐場獸醫剔除,若是肉源違法摻加藥品,就不在它的管轄範圍。他認為,政府的管控只做了一半,無法完全為消費者把關。
劉天和認為,產品認證只能算是低標準,因為從生長環境,到加工處理、包裝、運送過程,都有可能造成汙染,唯有做到批批檢驗,才能有效把關,但檢驗費相當龐大,政府恐無力負擔,以台灣每天宰殺約兩萬兩千頭豬隻為例,政府是無法一一檢測,而品牌業者從盈餘中提撥檢驗經費,這也說明了有機食品很少聽到出問題的原因;另一方面,有些認證機制立意良善,如果業者沒有完全落實,產品市場只流於文件記錄的形式,出問題的風險相對提高,也是無法提供消費者保障的原因。
瘦肉精知多少
瘦肉精的學名為「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是一種類交感神經興奮劑,本來用於治療人類氣喘,後來被發現添加在動物飼料中供豬或其他動物長期食用,可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新陳代謝,降低脂肪堆積,並使其長得快且瘦肉多、脂肪少、賣相佳,可增加利潤達15%,被稱作使動物「轉大人」的藥;但若人類誤食瘦肉精,可能會產生心悸、頭暈、四肢顫抖、神經受損等不良影響,因此被農委會公布瘦肉精為動物禁藥。
新鮮肉品怎麼挑?
在無法百分百保證無毒的前提下,營養師與食材達人 建 議 , 選 購 冷 凍 肉 品時,留意品牌包裝是否完整,上面是否註明貨品來源、日 期 以 及 客 服 電 話等,這些均可視為業者對產品品質相對的重視度,其次是經過認證的肉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