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因ECFA而更顯緊密,也讓許多上市櫃公司維持甚至擴大西進政策;雖然面臨工資高漲、法令限制頗嚴,不過頭已經洗下去,要抽身也不是那麼容易。台灣人擁有無比韌性的生命力,再艱困的環境也能夠勇往直前,上市櫃公司之前所種下的果實,雖不見得都是甜美的,獲利與否卻能提供趨勢參考。
西進政策回不去了
台灣電子業以代工或零組件的廠商居多,因此對於人力需求相對較高,而中國就算是不斷調高基本工資,不過當廠房、設備已經準備好,若要進行大規模遷移至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恐需花費更多資金,因此當獲利還跟不上折舊或是擴產速度,加上景氣需求不如預期,則出現虧損也屬正常現象。
第一季認列中國收益成長逾一倍共計有三十二檔,其中電子股就占了二十五檔、七八%,包含廣達、佳世達與緯創三檔重量級電子股;另外PCB進軍中國也屬多數。而傳產股最值得留意的就屬統一,另外瑞智、友華與喬山也持續拉高。
NB代工前進中國除了同文同種、工資相對便宜、土地取得容易外,中國轉型內需市場,距離歐洲、西亞等市場距離較近也是重要原因。雖然全球代工一哥鴻海,第一季認列中國收益大幅度衰退,但並沒有停止西進計畫,預估接下來代工產業在中國仍會蓬勃發展。
IC通路持續耕耘
除了NB代工與PCB之外,通路商在中國也是持續布局,而近年來因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大增,且隨著電信商綁標方式力推,品牌取代白牌的趨勢日趨明顯;如IC通路龍頭大聯大掌握聯發科、晨星與展訊的代理權,而文曄則有中興、聯想與小米等中國手機品牌客戶。
IC封裝材料通路商長華,第一季認列中國收益雖金額僅一一三四萬元,不過卻是大幅成長二十四倍,高居上市櫃公司之冠;且日前又透過子公司華德光電材料,併購中國光學材料廠的豐泰光電和群億光電,間接取得兩家公司百分之百股權,預估六月起在中國營收將更上層樓。
高達十三億以上的人口紅利,加上十二五計畫的工資調漲,是中國轉型成為內需市場的重要基石,帶動人民消費力道也持續向上成長,尤其是在民生必需品上的花費,搭配政策實施,將是最受到矚目的投資趨勢,從統一企業中國獲利的大幅成長就可嗅出端倪。
傳產強攻中國內需
除了傳統所知的水泥、鋼鐵等,加上近年最熱的食品與汽車及相關廠商,都是屬於基本需求為主,而接下來則會要求品質上的提升,如手機朝智慧型手機、電視朝LED,住家內也會從電扇到冷氣,食品則從泡麵、零食,到有機食品或是更養生的食物。
一個家庭有一到兩台電視機是正常狀況,不過冷氣機卻可能是一個房間就需要一台,因此對於瑞智來說,就是站在正確的產業趨勢上,且背後又有中鋼與日商夏普兩大巨人加持,並已打入TCL、美的、海爾等中國家電大廠供應鏈,發展相當具有潛力。
瑞智、友華高成長
瑞智第一季認列中國收益達到二.一八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二五倍,占整體第一季EPS達到八成以上,顯示正在收穫深耕中國的甜美果實。從過往營收來看,第二、三季是年度營收高峰,近五季認列中國收益也是如此,且今年第一季就已經來到高檔水準。
由於進入旺季,四月營收維持在歷史高檔區,預期五月仍可望維持滿載,且已於中國惠州、青島各新增一條一五○萬台生產線,預計五月及六月將投入新產能,雖然可能受到景氣影響,報價較為競爭,不過在新產能開出下,推估第二季營運仍有成長機會。
生產成人紙尿褲的富堡,首季在中國也成長超過一倍,比重也來到五成之上。雖然第一季中國收益成長的公司,傳產類股為相對少數,然EPS占比超過七成則約占有半數,包含正新、麗嬰房、新麥、豐泰等,不過也有不少中收股,營運漸漸出現疲態,恐須多加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