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後1972的華文小說書寫──世代與記憶的倫理學 (下)

文/陳國偉    

●時間的空間化與變異



正如最開始時所述,駱以軍與袁哲生的藝術取徑雖然相異,但時間都是他們最關懷的命題,甚至不約而同地展開時間的個體化與空間化敘事實驗,並且延續到這個作家世代的書寫中。不論是童偉格、甘耀明、伊格言、許榮哲,都將時間放在鄉土語境中,呈現出或凝結或複線的美學景觀。但也有像高翊峰的《幻艙》,將現世投影成科幻質感的異界,頗有幻想文學類型中「新怪譚」(New Weird)的況味,並將時間規範在個體中,展演時間的不同變化態,以時差呈現主體情境終極侷限的同質與異態。



又或像黃崇凱的〈玻璃時光〉,以時間作為重新界定個體存有、複寫家庭倫理的中介,而讓原本活在時差中陰陽兩隔的夫妻╱父子,在鐘面的隱喻中重新連結、對話與增生記憶,呈現出靜物感的時差景觀。而馬華作家龔萬輝在《隔壁的房間》中,也採取空間異境化的策略,而讓時間在其中凝膠化,並架構出新的個體與空間倫理關係,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回應駱以軍文學系譜的軌跡,以及對於處理時間的文學╱美學方法論的嘗試。



●類型越界的敘事美學



當然,西方小說家如我們熟悉的波赫士、卡爾維諾、帕慕克、瑪格麗特.愛特伍等,透過混用類型小說的敘事形式來進行創作,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因為類型小說在情節結構上的特殊要求,往往能夠豐富小說的敘事層次,並成為風格化的美學。而這個作家世代相較於前行代,其實對於這樣的挪用,有著更多的體會與更大膽的創意。



像是中國作家阿乙的《鳥看見我了》、《下面,我該幹些什麼》、路內的《雲中人》、以及笛安的《芙蓉如面柳如眉》,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推理小說中常見的犯罪與死亡,來作為故事的核心。當然,這些作品一方面集體性地再現了一種無機質暴力,顯示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中,隱藏在個體與社會網絡間無處可去的憤怒與焦慮;但另一方面,也凸顯出這個世代作家對於生活或社會中「真相」的渴望與追求,而推理、犯罪的敘事提供了承載這些欲求的最好容器。



而在台灣,朱宥勳的〈堊觀〉從頗推理味道的失蹤開始,但實為向林燿德〈惡地形〉及駱以軍、黃錦樹等五年級作家致敬的後設之作。不過較諸〈惡地形〉更進一步的是,〈堊觀〉的敘事文體游移在小說與論述之間,正文、引文與註腳更形成敘事的多重換位,而最終仍是走向結構與意義的漫漶,完成作者原本就預設的文字光爆演習。



但在這個作家世代中,此類敘事最傑出的,還是要屬伊格言的《噬夢人》。該作融合了科幻、推理、間諜等多種類型,並透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與(偽)維基百科條目,以及詩性的文字,擬造出一個抒情化的後人類時空。在那裡,人與非人的疆界不斷曖昧,人類與生化人的唯一區別在於夢境,但夢境卻又是可以取出、植入與複製的,因此當夢境成為人類主體的判斷標準時,真實與虛構、夢境與記憶便產生了無限的辯證意義。在作者極為宏大的企圖中,他將所有這個世代對於人類與文明、科學與感情、歷史與命運的思考,全部收攏在這個精巧且充滿創造性的終極寓言裡,並建立出此類書寫不易超越的高度。



●屬於我們的時代



的確,對於這個作家世代的中國作家,由於與前行世代的斷裂性,讓他們有著高度正當性,在作品中不斷地宣說與界定屬於他們的獨特世代感。所以像韓寒的國境公路小說,或者是笛安《西決》、《東霓》,以及張悅然《水仙已乘鯉魚去》中對於家族與愛的想像,還有葛亮《朱雀》對於故鄉南京的歷史觀點,其實都充滿著他們的世代思維。而聞人悅閱從《太平盛世》到《黃小艾》的跨國經驗,更是映照出香港這一個年輕世代的成長與求學記憶,小說中縈繞不去的美國911,其實正是世代感獨有印記的最好證明。



而在這點上,台灣的七年級作家也有著類似的傾向,也許是有感於六年級也有自己的旗幟,因此他們也更有意識地想要去彰顯「自己是什麼」。因此他們先一步地出版了「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系列」,並在實際的書寫中,努力建立足以辨識的標籤。像是同樣從自身鄉土經驗出發,但七年級的楊富閔選擇的是鄉土書寫中最容易被辨識的「語言」,作為他個人風格的重要標誌,彷彿就有如他筆下〈我的名字叫陳哲斌〉中的主角,不斷強調自己是本土、是「新台灣之子」,猶如一種對情感記憶的現╱獻身。而在陳柏青(筆名葉覆鹿)那裡,則是要在城市中建構世代的記憶,《小城市》猶如七年級生的懺情錄,不斷要找出的是七年級的「我們」被消音的痕跡。



然而究竟專屬於七年級的獨特記憶是什麼,與六年級是否有重疊性?顯然是兩個年級都要面對的難題。不過,相較於六年級作家,七年級創作者對於新的電子物件與網路媒介,如何介入人際倫理,以及日常與非常的秩序中,的確別有心得,而這也將成為他們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然而,新的倫理猶如潛伏的土石流,隨時都將席捲而來,後1972世代作家未來究竟能不能在台灣文學史中,擁有更明確的文學史位置,其實關鍵仍是在於他們能否掌握時代的胎動,並藉此發展出更新、更具區隔性與突破性的美學形式,創造下一個階段的文學潮流,以回應新的倫理難題與謎題。但其實不必多久,也許十年之後,當下一個四十歲以下華文小說家的專題又再浮出之時,屆時那些要被克服的巨大名字,就會為我們開啟謎底之所在。



◎作者簡介



陳國偉



1975年生,中正大學中文博士。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主持人。研究領域為台灣現當代文學、亞洲大眾文學、推理小說、全球流行文化。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首獎、賴和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獎等。著有專書《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編有《小說今視界:台灣新世代小說讀本》(與江寶釵合編)。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28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