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3M,多數人腦中浮現的印象是Postit® 便利貼、荳痘貼、無痕掛勾或是百利菜瓜布等產品,而且大多人都聽過Postit® 的發明故事。當年3M 化學工程師SpencerSilver 研發強力黏膠失敗,認為這種要黏不黏的膠水毫無用處,但另一名3M 的化學工程師Art Fry,卻因為夾在詩歌本中的書籤常掉落而苦惱,產生了「若能在書籤上塗膠黏住,撕除時又不傷紙」的靈感,作出第一版Post-it®。1981 年3M 將此產品命名為「Post-it®」並開始銷售,小小的Post-it® 便利貼從此改變人們的留言方式,也為3M 帶來驚人的獲利。
3M 容錯、轉彎、創新的思維不僅展現在產品研發方面,對於人才養成,3M 也堅信要讓正確的人上車,就像當年那要黏不黏的膠水的一樣,放對了位置,就能展現出乎意料的價值。也因此,協助每一位3M 人建立員工個人發展計畫,打造未來職涯與志業,始終是3M人才培育最重要的工作。
橫向人才移動 跳脫舒適圈
從全球視野到在地創新,3M 或許每年都有不同的人才策略與目標,但人力資源的4 原則:1. 尊重員工的個人尊嚴與價值;2. 鼓勵員工的創造力和主動性;3. 激發員工的潛能;4. 提供均等機會;是不可動搖的最高標準,這4 項重要原則落實到人才的養成與發展,則延伸出各種工作設計方法和制度,「其中,我們特別重視頻繁地提供職務輪調機會,藉此磨練員工職涯發展所需的各種專業能力,也讓他們有更多接觸總部的機會。」3M 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Zoe Dickson 表示,橫向的人才移動在3M 是非常重要的發展管道,但必須在員工與組織兩方面都準備好的狀態下進行,尤其是,「良好的輪調風氣端看主管是否具備開放的心胸,願意放手讓員工去歷練、拓展視野,並迎接更大的挑戰。」Zoe 強調,讓優秀人才轉調考驗著主管的胸懷,雖然不捨部門中失去一位長才,但卻是組織與主管必備的開闊心態,因此,3M 在相關主管訓練中會不斷強調職務輪調風氣,讓主管更「捨得」放手,甚至主動替員工安排適合的轉調機會。
3M 台灣子公司人資長高霞也補充說明,在3M,工作輪調是常態性的職務調整,因為這對於員工生涯發展有極大助益,「內部的流動的原因通常是,1. 替員工找到更適合的位置,主管有義務了解自己同仁的專長,並協助他為自己的職涯成長做出規劃;2. 讓有能力的人多歷練、嘗試、往高處爬,脫離了舒適圈,員工也比較容易自我突破。」不論是哪一種,都緊扣人力資源的4 原則:尊重員工、鼓勵員工、激發員工潛力,並一視同仁地給予更多機會。
此外,Zoe特別提出另一種職務轉換方式:「exchange」,以不同單位的人互相調換的模式取代直接輪調,「這能降低組織必須替出缺的位置找到適合人選的風險,主管的接受度也較高。」而職務調換也可以是有時間期限的,例如安排財務與業務單位的人互換,限期1 至2 年,讓他們在彼此的位置上快速成長發展,然後再將經驗帶回原部門,人才的流動帶來了部門間的知識交流與互動,自然帶動組織走得更遠、更好。
不跳槽也能轉換跑道
除了內部工作輪調,外派機會也能加速人才成熟,Zoe 認為,通常人才輸出的考量來自1. 人才具有特殊專長或技能,藉由外派在世界各地複製成功經驗;2. 當地沒有適合的人才,必須由總部派駐;3.認定員工有外派需求,藉此協助其開發潛力、拓展經驗。不過,Zoe也特別指出,「外派須留意員工本身意願以及家人的支持,尤其是3M 非常重視員工家庭生活,雙方兼顧才可能達成外派前提。」否則,當員工遠在別的國家,人事風險與成本都會增加,留才更困難。
高霞也認為,「雖然3M 的全球事業版圖遼闊,外派仍需花費昂貴的成本,3M 同樣會調整外派的期限,以『賦予任務』的方式讓員工出去,限期完成後回國。」
不論是職務輪調、互換或者是外派,3M給予員工的承諾是:在3M 工作不需要跳槽也能擁有不同的生涯機會。「3M 是跨國公司,涵蓋6 大事業群,製造6 萬種以上的產品,在這裡只要有心擴展經驗與學習,人人都有機會。」高霞說。
接班人出列 空降部隊OUT
由於重視人才的養成,3M 很少有領導人或主管是由外部聘請進來的空降部隊,「不論是中高階主管或是基層主管,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訓至少2 位接班人。」高霞根據其經驗表示,台灣3M 的人力資源部門依循著總部的理念,每年都會要求主管評估哪些員工具有足夠潛力能被列為接班人選,並針對該員工完整的職能資料,找出做為主管所需之技能和專業,並請主管與員工共同協助提出培訓計畫,以避免主管在職務調動時,有青黃不接的現象,領導也才不會出現斷層。
秉持著這項良好的傳統,3M 隨時都在進行人才培訓,擁有源源不絕的人才庫,並期待員工在未來有需求的時候能馬上擔任管理之責,「不過,身為接班人選不代表升遷的承諾,我們只是努力讓潛力人才到達『ready』狀態,那麼一旦機會來臨,舞台就是你的!」高霞說,以台灣3M 為例,40 多年來已陸續從基層成功培訓多位優秀的高階主管,被總公司派至各國擔任廠長、財務主管等,更培養出5 位總經理,實為亞洲人才的搖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