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上午九點,上海新黃浦實驗學校小學三年級的教室裡,傳來一陣朗讀詩詞的聲音,那聲音洪亮帶勁,捲舌兒的韻味,聽來特別有趣。三十幾個孩子齊聲朗讀完畢,孟慧老師俐落的展開今天的課文〈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這是一篇關於四位中華健兒在一九六○年首度攀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上海新黃浦實驗學校學校的語文課上,老師剛問完問題,學生個各迅速舉手,搶著回答老師的提問。
「今天要討論的課文議題是什麼?」孟慧老師問。
此刻,幾乎隨時都把手放在桌上準備發言的學生們,立刻迅速舉手。「我想要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登上去的?」一個女孩說。
「我想知道他們怎麼樣上去的?」一個男孩問。
「我想知道他們去的世界第一高峰是哪裡?是哪一座山峰?」
「我想問,他們最後成功了嗎?」
「喔!結果怎樣?」孟慧老師聽完孩子的提問,轉身將問題關鍵字寫到黑板上。
接著她說:「好,你們把書翻到一○一頁,我們來讀讀課文,看看讀了課文之後,這些問題能不能迎刃而解呢?誰來讀?」
老師才剛問完,立刻又見眾小孩把手像劍一般快速舉起。
老師節奏明快的點了幾個孩子,他們就一個個站起來,抑揚頓挫、帶著感情的大聲朗讀起來。
老師又說:「好。接下來這些生字、生詞,誰會讀?」
可以想見的,學生舉手踴躍,被點到名的學生一個個站起來,放開喉嚨,領著全班一起讀:「逾,逾越」、「階,台階」……
接著,老師又提問:「讀完課文之後,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一座山峰?」
「珠穆朗瑪峰!」
老師接著問:「有沒有同學查了珠穆朗瑪峰的資料?」
一位同學舉手,唸出了他在家查的資料。
此時老師指著黑板剛才寫上的問題—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什麼時候誰攀登哪兒?我們來解決下面的問題……」孟慧老師說。
課上得很緊湊,學生也很積極參與,即使有些孩子回答問題時,緊張的舌頭打結了,老師會輕輕說:「還沒想好,是嗎?沒關係,你先坐下。」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學生搶著回答,上課氣氛其實有點緊張,但孩子似乎習慣了。學生不但熱衷舉手發表,小組討論氣氛更是踴躍。課堂中,老師請同學四人一組,分組討論文中的精華段落,小組討論後,讓他們小組集體發表。
發表的時候,有些小組會挑出喜歡的段落一起朗讀,帶頭的小組長會說:「來,讓我們一起朗讀這一段……」很有領導的架式。小組其他成員則會陸續站起來分享他們的心得或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有了學習小夥伴,上課更積極
新黃浦實驗學校課堂所呈現的,其實是上海二次課改後,教室裡常見的景象。
副校長湯國平指出:「過去傳統的教育讓學生的思維過於一致,有問題也不敢提。現在我們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我不行,小組裡的同學,大家一起幫助我來學,來交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老師就是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遇到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就來點一點,真正的把課堂交給學生。」
孟慧老師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愈來愈強,老師就是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從小學就不斷的訓練,學生也變得很勇於表達、勇於提問。觀課結束,我忍不住私下問孩子: 「你們好愛問問題?有特別練過嗎?」
小五女生賈妮莎說:「我們平常有問題就問老師,弄懂了就好,不懂就問。」
我好奇的問孩子們是怎麼預習功課的,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孩元迪告訴我:「就先讀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劃上問號,可以在課堂上提問,也會到網上查資料。」
在這樣鼓勵主動學習的環境裡,孩子的學習都顯得很有後勁,也比較懂得學習方法;更重要的,孩子們變得熱愛學習、喜歡上學。
賈妮莎睜著她水汪汪的眼睛主動對我說:「我覺得上學好開心,回家好無聊,家裡沒伴啊!」 童言童語的賈妮莎,彷彿說出了學習的祕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