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東買西買 就能管好生殘病死
風險需要分散,但是理財最好集中管理,才能把小錢的功效發揮到極致。變額(萬能)壽險是讓小錢發揮大功效的好平台,只要善加利用,人生風險與資金規畫就能同時兼顧。
你有幾張保單呢?至少2張以上吧!如果你有家庭又有小孩,全家保單超過10張也不算多。這麼多張保單,你都知道買了哪些保障?又存了多少錢嗎?如果可以只買「1張保單」,一次規畫好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等保障,還可以強迫儲蓄,滿足各階段的理財需求,不是很好嗎?
然而,這樣1張就可以搞定「走太快」、「殘悲哀」、「病不起」、「活著要用錢」人生4大風險的保單,卻經常被業務員亂賣,消費者也因為貪心、缺乏正確認知而產生誤解,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壽險型投資型保單」,俗稱「投資型保單」,正確名稱是「變額壽險」以及「變額萬能壽險」。
妥善規畫 壽險、醫療保障都能兼顧
有人說,投資型保單的名字取得不好,因為很多消費者都是被「投資」兩個字所誤導,認為這張保單是拿來賺錢用的,結果想要用錢時才赫然發現,「怎麼繳了100萬元保費,投資報酬率20%,卻只能拿回30萬元?」也常因為只把焦點放在投資這部分,忽略了投資型保單其實還是一種「保險」,具有壽險保障功能。45歲的張小姐就是這樣的例子,問她到底買了哪一種投資型保單?她反問:「投資型保單還有分嗎?不是只有一種,就是買基金。」
再好的理財工具,如果不會用或是亂用,下場只有一個,就是「生氣、賠錢了事」,然後從此不再碰這個商品。目前投資型保單在銷售上就存在許多扭曲的怪現象,例如,保戶不知道為何而買,或是買了卻不會好好利用,甚至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一些不專業的業務員更是只談報酬、避談風險,只要求把保單賣出去就好。
其實,投資型保單除了可以做為儲蓄、投資的工具之一,只要善加規畫保單內容,保戶還能擁有完整壽險、醫療保障,解決買太多張保單的困擾。
盈虧須自負 投資失利保障會縮水
想要善用這項工具,就得先從保單的基本內容談起。首先,保戶一定要認清的是,變額(萬能)壽險的保價金會隨著投資績效而變動,而這又會關係到領取保險金額的多寡。舉例來說,變額(萬能)壽險的保戶若發生身故/全殘,保險公司不只會看壽險保額,還會看保價金,保戶所領到的身故理賠金會隨著保額的調整以及保價金的變動而不固定,但基本上身故理賠金都是大於或等於當時的壽險保額,除非保單失效,才領不到身故理賠金。
相對來說,傳統型壽險的保額及保價金都是確定的,是你在買保單的那一天就知道的,所以在理賠時就會拿到確定的金額,例如購買保額500萬元的終身壽險,身故就能領到500萬元理賠金。
「『保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這句話不只是警語,而是投資型保單和傳統型保單最大的差別,也是保戶在購買前必須要有的認知。」保發中心執行副總梁正德強調。其實這就是業務員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最需要跟消費者說明清楚的一件事:存在不確定的投資風險,當然這個風險得由保戶自行承擔,不像業務員說的:買了就會賺。
簡單區分,投資型保單就是由保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的保險,傳統型保單則是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風險,並且依照保單條款給付保險金的保證型保單。也就是購買投資型保單,20年後能夠領回多少錢,保險公司並不保證,得看保戶的投資功力。
心態不正確 保單功效無法發揮
但不管是投資型保單還是傳統型壽險,本質上都是「保險」,只是投資型保單保戶可以決定投資標的,並自負盈虧;傳統型壽險的保戶則把投資決定權交給保險公司傷腦筋,坐享最低保證收益。
所以,在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前,消費者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要買一個確定給付的保險?還是不確定給付的保險?」千萬不要被保單建議書上面所列的6%、8%、10%投資報酬率所吸引,忘了保單建議書上的另一邊同時也清楚的提醒保戶,可能發生-6%、-8%、甚至-10%的賠錢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