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為何大跌?一月後,受歐債危機以及中美經濟數據疲軟等利空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持續暴跌。國際油價從每桶一○五美元上方一路跌至目前不到八十美元水準,累計跌幅達二五%。美聯準會(Fed)二十日大幅下調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二十一日未宣布更有力的刺激措施,投資者備感失望。當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微幅減少二千人,減幅低於市場預期。
在歐洲,六月份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跌;希臘聯合政府各黨同意向國際債權人提出推遲兩年時間至二○一六年達成援助協議要求的目標。在中國,匯豐公布的六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也連續第八個月下跌,創下今年最低水平。這些原因,使投資者對全球幾大工業國經濟前景均顯信心不足,嚴重打壓全球大宗商品價格。
馬英九總統對油價連降有感而發說「世事難料」。油價再降,這將是經濟部四月一日宣布油氣價格合理化方案以來,連續第十二周調降國內油價,也創下中油採取浮動油價後,連續降價周數最多、降幅最大紀錄。連十二降後,中油先前吸收的凍漲款已全數回收,七月二日起,國內油價將從「漲全漲,降減半」,恢復為「漲全漲,降全降」的正常機制。
未來一定要堅持此機制,不要再緩漲或凍漲,與市場脫鉤。緩漲或凍漲是短多長空,因為都是扭曲價格,導致資源錯誤配置,最後還是政府補貼虧損,不但加重政財負荷,更破壞社會正義。價格未能忠實反映成本,在「物價穩定」的表象下,在「照顧民眾」的美意下,反而間接助長浪費。油價本來就是隨機游走,無法準確預測明天的漲跌。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了油電價格,搞到舉國民怨沸騰。拋棄人為干預,就讓市場主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