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這一者,本已是皇宮之尊,曾與14位龍族皇帝見證了中國朝代興衰,而西方這一位,貴為皇帝珠寶商,與15國皇室歷經了歐洲歷史起落。「故宮」與「卡地亞」,兩者各是東方與西方尊貴之身,本該不容彼此,如今卻願為對方獻舞。而珠寶,正是理由。
從1989年開始,卡地亞便開始尋覓世界各地具有文化意義的歷史性建築,為「Cartier Collection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展覽,如1989年巴黎小皇宮博物館(Petit Palais)、1992年聖彼得堡和爾米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而東方則曾足及首爾、東京,以及上海。在2010年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展後,卡地亞下一站該落腳何處?一年前,這位皇帝珠寶商,找到了台灣。
台灣,這個歷史僅有400年的小小島嶼,哪有如巴黎皇宮此等殿堂,好讓這些珠寶們展現風華?「Cartier Collection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品非同於一般珠寶,全是卡地亞為貴族侯爵們所打造的珍藏文物,不販售,更耗時費心才得以集全。終於,卡地亞得知「故宮」,更喜獲這本為中國明清兩代皇宮的紫禁城,如今已變成了博物館,1948年國共戰亂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到了台灣,如今更被列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原本卡地亞自信滿滿,心想當西方皇室來訪時,這座東方宮殿必定會敞門恭迎,未料,故宮早見數眾皇帝於此生、於此歿!皇袍奢華,在他眼裡僅是衣裳。當卡地亞正失望準備重返西境時,故宮卻看到了皇袍珠寶鑲嵌身後,盡是西方美學以及大時代縮影,而「Cartier Collection卡地亞典藏」眾多作品,也正恰巧落於中國清朝時期。於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興奮的又找了瀋陽故宮,三方以「珠寶」為軸,再取「中國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對比,因此有了這場展至9月初的國立故宮「皇家風尚」珠寶展。
展覽共分三區,第一區為皇族首飾。在中國「皇家禮制」中,可清楚看見清高宗《皇朝禮器圖示》是如何規範君臣后妃們的冠服,衣著全因地位、時慶、場合,而有嚴格分別,以「滿族」文樣,並繡黃金,與大量珠翠寶石。而西方「貴族象徵」,則有卡地亞為印度大公、英國等國王皇后所打造的皇室珠寶,又以象徵權力地位「王冠」最為精彩。而卡地亞極具18世紀宮廷藝術的「花環風格」(Garland Style)也能在珠寶作品上見其蹤影。
第二區為時代風格。在中國「絕代風華」中展出各色簪花,女子所梳的「兩把頭」,都可聯想滿族在清代社會中是多麼獨樹一幟,男女普遍於胸前掛戴念珠也反映佛教傾向,金纍絲、點翠,更是清代仕女時尚。西方「引領風騷」主題則十九世紀名流黛西.費洛斯(Mrs.Daisy Fellowes)、芭芭拉.赫頓(Barbara W. Hutton)、溫莎公爵夫人…,向卡地亞特別訂製的頂級珠寶,每一件皆極盡奢華之能。
第三區則為東西融合。在中國「西風東漸」中,展有英國為清朝末帝”溥儀” 製造的金銀懷錶,以及皇后”婉容”所穿珍珠鳳凰佩花,這些珍藏都可見西方觀點在清末二十世紀初,是如何影響著中國皇室。而西方「東風西漸」裡,中國古玉、道家太極,全成了卡地亞珠寶首飾元素。第三代傳人雅各.卡地亞(Jacques Cartier)親赴印度經驗,更造就後來以古印度式寶石切割技術為基礎,全新的卡地亞新型珠寶風格,而Tutti Frutti便是經典之作。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清代,同時認識西方十九世紀,卻不願透過嚴肅的歷史教科書,那麼,就翻開這本由卡地亞、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瀋陽故宮,共同用珠寶所畫的絕美浮世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