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借屍還魂:遊走於虛實之境

撰文/程延年    

重點提要







(照片提供/科學人)





■ 古生物化石的復原圖像描繪,起始於17、18世紀,而由美國畫家奈特於20世紀初集其大成。



■ 古生物復原圖像是在有限的畫作平面上,將既有的科學材料影像化,並讓「科學之真」與「藝術之美」做最適當的結合。



■ 近年「恐龍藝術」漸趨成熟,在古生物的科學研究與普羅大眾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





靈長類是一種視覺的動物,人類尤其如此。我們對20世紀最傳奇的藝術家、穿梭時空的古生物插畫大師奈特(Charles R. Knight)格外讚歎、敬仰,正緣自於他深深烙印在我們腦海中的系列畫作。那群史前動物活生生的再現,成為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們共同的記憶。千言萬語的文字詮釋,抵不過一幅生動的影像。此言不虛!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密爾納(Richard Milner)的著作《奈特:見證時光遞變的藝術家》今年3月由艾布蘭公司出版,已擺在我案頭多日。源自於專業的敏感,奈特的兩張畫作格外撥動我心弦:一是出現在93頁的負傷龍(Drytosaurus)爭鬥(1897年繪),兩隻小型肉食龍躍起打鬥,栩栩如生,或許受到當時恐龍大師科普(Edward D. Cope)所啟發,復原的畫作有著當今後現代的意象,令人讚歎不已!二是刊在書名頁內的一隻海王龍(Tylosaurus),在驚濤駭浪中追逐躍起的魚群,原圖是長達九公尺的巨作(1899年繪)。陸棲恐龍是我的最愛,水棲爬行動物則是我最近20年研究的焦點。一個多世紀前,奈特大膽而激情的畫作,隱喻了這兩群滅絕動物的行為與生態學,這與今日我們所詮釋、辯稱的假說若合符節,真令人驚豔不已!





這些精采的畫作,到底是重建(reconstruct)抑或是解構(deconstruct)生命的過往?一代大師、英年早逝的哈佛教授古爾德(Stephen J. Gould)在1993年《生命之書》的前言中就直言:所有復原圖像,都是企圖重建(並且解構)生命的過往。口傳描繪化石的記錄,最早見諸於希臘的記述文字;最早為脊椎動物化石重建形象,則或許可以回溯到17世紀德國學者蓋里克(Otto von Guericke)。而真正精準的復原、有系統的研究,必然要歸諸18世紀末任職法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巨擘居維葉(Georges Cuvier),這可為他贏得「比較解剖學之父」的桂冠!





而普羅大眾的我們則興味於有皮有肉、血腥、互動、生態場景的另一條路線,這誠然結合了藝術的原創與科學的想像,可以回溯到幽冥的年代。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魯德威克(Martin J. S. Rudwick)在20年前首次嘗試撰寫一本精緻的專書,書名就是《幽冥年代的景致:史前世界的早期圖像描繪》,堪稱經典之作。





借屍還魂的幾個里程碑



化石的復原彩繪圖像,可以追溯到幾個關鍵的里程碑,它們曾經深深烙印、影響著幾個世代人們的宇宙觀、自然觀,與對於史前時代的認識。18世紀初,瑞士醫師薛澤爾(Johann Jacob Scheuchzer)晚年最著名的大作《神聖的自然科學》(Sacred Physics)被譽為「銅版聖經」,呈現了最初始、一系列的聖經故事。其中引用了大量歐陸發掘的動、植物化石,鑲嵌在讓人歎為觀止的畫作之中,成為史前藝術風俗畫的原型,立下了復原圖像的第一塊基石。





接續的第二個里程碑樹立於19世紀前葉,反映了歐陸地質科學的崛起。了不起的藝術家霍金斯(Waterhouse Hawkins)與英國最權威的科學巨人歐文爵士(Richard Owen,他正是「恐龍」一詞的創造者!)共同建立起獨特的風格。他們首先建構實物尺寸、立體的碩大模型,讓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震撼不已!





從此藝術工作者與科學家攜手合作,成為一種典範與風潮,像是接踵其後的奈特與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奧茲柏恩(Henry Fairfield Osborn)、捷克畫家布里安(Zdenk Burian)與科學大師奧古斯塔(Josef Augusta)。他們協同建立起科學上的精準、真實與藝術上的卓越、虛擬。





霍金斯的一生力作在「水晶宮」盛大展示,成為那個年代的美談佳話。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1853年12月31日那一天,兩位大師坐在復原模型禽龍(Iguanodon)體內,進行了一場飲酒高歌的盛宴。往事如煙,而今遷移至英國海德公園的場景、塑像,依然是我每一回造訪英倫必往的景點。





時間進入到20世紀,在整整70年光景中,一統大局的巨擘正是奈特,這是史前動物復原繪畫第三個里程碑。生於美國紐約的奈特,年少輕狂,幸運知遇了美國學術界最聰慧、政治手腕高明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館長奧茲柏恩。奈特精準掌握了那群滅絕動物的神韻,在他神奇的畫筆下成為充滿活力、有血有肉、讓人信服,並因而引發興味亢奮的實體。他讓經典的「風俗畫」更臻成熟,成為「正典」的圖像,將奈特比之於這個領域的畢卡索,或許言不為過。





時序走到20世紀後葉,跨越千禧年進入21世紀的今天,後現代的復原圖像各領風騷。其中值得提出的嶄新里程碑,是美國學術出版社2000年問市的《恐龍心像:失落世界與侏羅紀藝術之科學觀》。





1982年,「奈特藝展」在北美的巡迴格外成功,這鼓舞了北美當代化石藝術家熱克斯(Sylvia Czerkas)與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合作,在1986年結合當代最卓越的恐龍藝術家與最頂尖的古生物學家,再次成功完成第二次巡迴展示。恐龍藝術,誠然已屆成年之禮!接續在2000年下半年,於芝加哥的費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再次轟動、熱烈展出了400多幀平面圖像、立體雕塑與復原模型,這也就是《恐龍心像》的主要內涵。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96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 0 240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