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2名子女,身為家中財務大臣的張小倩,發覺結婚後因為小孩,財務規劃更面面俱到,並隨時傳授理財觀給子女。
婚姻真的是很棒的事情,你會發現當了媽媽以後很多東西變強了。」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財富管理部副總張小倩說,不是消費能力變強了,而是抗拒誘惑能力變強,因為有了小孩,會讓人一切為家庭著想。
「我們家是標準的現代家庭,一家4口,女兒比較大,唸高一,兒子唸國中。」張小倩強調自己是寬大博愛的水瓶座,先生則是王者之王的獅子座,她開玩笑的說,不能說自己是家裡的財政部長,這樣會掠奪了先生的光芒,只能說大方向由先生來抓,而自稱是「帳房」。
理財第1步 設定目標
很多人常問張小倩身為家裡「帳房」要怎麼理財,她回應發問者應先問自己「今天為什麼要理財?」張小倩說,理財一定要先設定目標,不是因為你手上有一筆錢就要理財,有些人甚至還沒有錢就說要理財。還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是為了購屋?買車?還是為了教育基金,或是為了退休規劃?
「我和先生都有個夢田,退休之後能夠在離都市遠一點的地方,買一塊地,蓋一個小屋,種種花草等等。」張小倩的第一理財目標是未來退休生活,她強調,有目標才會有執行計畫,才有企圖心去達成。
「很多事情道理是相通的。」張小倩以自己每個禮拜都會去畫室學畫的經驗表示,老師在教畫時也是如此,例如人像畫,要先找出邊界,再畫出一個大輪廓,找出每樣東西的位置,像臉要在幾分之幾的位置,最後再修整細部的地方。
理財也是一樣,要先訂出一個大目標,再注意過程中的幾個重點,最後再反覆的檢視成果。
理財大秘笈 PDCA操作法則
整個投資決策過程被張小倩稱為PDCA,最前面的P即為Plant,表示投資前必先做好計畫;接下來就實際執行它,說到做到,稱之為Do It;C就是指Check,之後定期檢視成果,是不是如同當初所想像的,還是市場起了很大的變化;A則是說該調整的就要調整,簡稱Action。
理財目標決定後,接下來要想的是「做這件事情需要花上多久的時間?」以自己的工作舉例,張小倩說,如果有2個同樣有300萬元的客人,第1個人計畫1年後買房子,另一個則願意放得比較久,以追求得到高報酬率的機會,兩種情境之下的理財操作截然不同。買房子的人有時間壓力,保本比較重要,而另一人則重視機會,也願意承受更高風險,忍受市場一時的震盪。
「任何一個好的投資都不該讓自己生活受影響。」張小倩認為在做投資時,必須考量自己風險的承受度,心臟有多強,她認為投資者該想想「買什麼樣的東西讓你可以睡得著覺。」
對一個母親而言,除了理財規劃以外,還必須具有家庭財務全貌的觀點,包括收入和支出,「遠東銀行對客戶建議的一個法則,我覺得不錯,自己也奉行。」張小倩解釋說,每個月把收入分成6份,其中的3/6當作一般生活支出,2/6當成理財、儲蓄,剩下的1/6投資自己。
理財準公式 奉行321法則
為什麼要投資自己,因為自己才是真正去操作投資的賺錢工具、核心的價值,如何累積自己的專業能力,讓薪水更高,或者創造更多的生意機會,就能產生其他5/6的錢。
對子女的投資,則是張小倩理財的第2目標,「在他們國小4、5年級,就開始做教育基金規劃。」不過張小倩再度以數字為例子說,8%的年報酬率下,每個月拿出1萬元投資,20年後可得到500多萬,若只做10年,只能拿到184萬元,由此可知時間效果威力。張小倩補上一句:「最好從0歲就開始做起。」
張小倩說,現在是學歷的通貨膨脹時代,除了物價漲以外,大學錄取率達到99%多,以後小孩子的學習生涯可能拉得更長,大學絕對不是終點,可能還要出國留學,讀碩士、博士,意味著要花更多的錢。
理財最前端 從小就學起
至於理財教育上,張小倩給子女的零用錢,也是奉行前面提到的321法則,她在小孩上國中開始給零用錢,「雖然給的不多,但是要訓練他們的理財觀。」國中的兒子每個月1200元,其中3/6的600元零用,買個飲料喝等等,剩下2/6可以叫他存起來,他們有個存摺本會記錄金錢的收支。
所剩1/6仍是投資自己,張小倩強調,父母給小孩最好的資產,就是給他學習的能力,快樂的小孩懂得去練就一身「武功」。還記得女兒在國小5年級時對哈利波特非常著迷,於是張小倩就跟女兒說,哈利波特也不是進去魔法學校第一天就會魔法,而是經過一段學習的過程,所以那零用錢的1/6就當成練魔法的資本(投資自己)。
「我們家有個魔法銀行。」張小倩提到對小孩自我投資的贊助制度,這是仿造哈利波特故事內容設立,若子女打算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向銀行融資,金額差距太大的甚至可全額贊助,但是必須講出一個合理的目的,例如去年女兒要去加拿大參加國際成長營,她以自己的獎學金出一半,剩下的由「魔法銀行」贊助。
家庭新理財 設個魔法銀行
「我幫他們各買了不同的基金。」希望小孩能建立基本概念的張小倩,每個月還會要求他們看對帳單,因為自己職業的關係,孩子們對基金多少都有瞭解。她還會對孩子們說:「媽媽現在為什麼要幫你們存錢,就是因為媽媽年輕的時候太慢做這些動作了。」她叫孩子們去計算,如果年輕時的第1份工作,每個月只要存下3千元,今天就有不少錢了。
偶爾,張小倩還會抽考唸國中的兒子說:「你工作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兒子一開始還記不得,後來能夠明確的說:「每個月至少存5千元,做定期定額投資。」
張小倩說,對一般民眾而言,想要訓練自己的理財觀,可以「就近取材」多吸收資訊,「現在的銀行不一定是貴賓理財客戶才給你投資建議,個人可以找自己往來的銀行,透過和行員互動,蒐集資訊,想好要問什麼問題,多問幾個人。」
當銀行理專介紹幾檔基金後,可以上網去看基金的報導,有些基金公司網站、網路銀行也有相關報導。張小倩還指出,現在很多銀行常常辦投資講座,大家可以多加利用免費資源,像在遠東銀行,只要滿8個人就可以請銀行辦一個微型講座,當成學習的過程,「也用不到你那1/6的錢。」
「以前單身的時候,錢好像永遠不夠花。」張小倩提到自己當時喜歡去買最新的東西、衣服、坐計程車,還會跟媽媽借錢,以前是「收入減去支出等於儲蓄」,現在成家之後,會把儲蓄放在最前面,「收入減去儲蓄等於支出」,張小倩說,自從當媽媽之後,一切為了孩子去設想的強烈信念讓她更懂得理財,天下的媽媽真是偉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