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水土米──吳晟與濁水溪的故事│農鄉筆記】茶米之鄉

文/向陽    

1960年代的台灣,是農業的台灣,尤其在台灣中部濁水溪流域,農田、圳溝、山林,是主要的意象;農田種作稻米、香蕉、茶葉、菸葉、檳榔……,山林則以竹林、杉林為多。農民的生活,並不富裕,長年耕作,使他們皮膚黝黑、手腳粗壯;但是自給自足,只要勤於耕作,總能養活一家大小。



農業的鄉村,以稻田為多。稻作收成兩期,從播種到收割,約四個月。春天插的秧苗,綠油油地鋪滿鄉村的土地;夏末秋初則是澄黃的稻穗,在青空下隨風搖曳。對於來自南投農村的我,這是幼時最美麗的回憶之一,舊居後門走幾步路,就是農田,春天漫步於田埂,秋天嬉遊於已收割的農田,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一如詩人陳秀喜詩〈台灣〉改編的歌〈美麗島〉中唱的那樣,到處充滿著美麗和香氣。



我的父親出生於產茶的凍頂,但從小多病,成年後到廣興村成家立業,從傭工、會計到經營茶行、木材行,狹義上不算農夫,他的兄弟,我的伯叔父則都是百分百的農夫。凍頂山村是個台地,海拔只有750公尺,多霧,因而適於種茶,但在1960年代,凍頂烏龍茶的茶價仍然不高,因此茶田之外,仍可見稻田;山坡則種竹林和檳榔樹。小時候跟隨父親回凍頂掃墓,竹林、茶園和稻田是沿路可見的景觀。走山路約30分鐘,多半赤腳,踏在泥土和石塊間雜的山路,那種和土地親密的感覺、和山林田陌親近的感覺,可能是我最鮮明的童年印象了。



凍頂,或者擴大來說,整個鹿谷鄉可說是台灣的「茶米之鄉」。凍頂台地之後,是偉岸的鳳凰山,清朝總兵吳光亮曾率兵於1875年由此開闢「中路」,經八通關直通璞石閣(花蓮玉里);凍頂台地之下,則是濁水溪及其流經的平疇田野。背高山,面平疇,更遠處就是台灣海峽,山明水秀之地,使得這個茶米之鄉所種的稻米分外甜美、茶葉分外香郁,再加上此地所產清澹可口的孟宗竹筍,整個鹿谷,四時就都洋溢著播種與收割的喜樂;對農民來說,這是不斷耕作和勞動的成果。一整年流在他們額上、身上的汗滴,換來的是收成的稻米、茶葉和竹筍,這讓他們得以營生,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農事和改良產生成就感。



凍頂茶以春茶為最,每到清明之後、穀雨之前,就是採收期。茶農採下一心二葉的烏龍茶之後,得將剛採下的新鮮茶葉曝曬於大埕上,讓茶發酵;接著移入茶房內進行室內萎凋,以便讓茶菁繼續發酵,維持香氣;再接著是炒菁的階段,透過高溫破壞酵素活性,抑制茶菁發酵;炒菁後的茶身變得柔軟,這時就開始進行揉捻、團揉,來使茶葉外觀形成半球狀;最後則是乾燥和烘焙。這樣複雜的過程,細碎繁瑣,就為了讓茶葉保有香醇的品質。在凍頂,幾乎每戶茶農都有製茶的茶房,茶房裡飄出的茶香,隨著製作過程的不同而變化,從清香、淡香到濃郁之香,從清晨到午夜,飄浮在空氣之中,彷彿有一群茶仙子,鼓這翅膀,從這塊茶園飛到另塊茶園,從這個茶房鑽到另個茶房。雨前的凍頂,是茶香瀰漫的台地。



我18歲離鄉之後,服役、進入社會,兒少時期的農村生活逐漸遠離,殘存的記憶,就是茶香、米香和筍香。直到今天,我喝的還是故鄉的茶,經由回鄉的弟弟林彧之手寄來北地。



金黃的茶湯,藏有我的童年,以及我的鄉夢。



◎作者簡介



向陽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現為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副教授。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著有詩集《向陽詩選》、《向陽台語詩選》,散文集《日與月相推》、《為自己點盞小燈》、《我們其實不需要住所》,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等多種。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60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