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伊甸不再,台資果農的困境

文/朱立群    

芒果、菠蘿、香蕉、木瓜,海南島的熱帶水果,和台灣一樣多樣豐富。圖為三亞市第一市場內的水果攤。(攝影/林格立)

如果在台灣,這些投資農業的海南台商通常會被冠上「大王」或「達人」的名號,但在海南,他們不是籍籍無名,就是偶爾出現在報導土地糾紛的報紙版面上。更多時候,他們只是安分地守在面積大不如前的農場上,跟著雇來的工人一起整地、除草、嫁接果樹、採收果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養豬起家的龍眼大王



被譽為「國家海岸」、「三亞最後一個高品質海濱」的海棠灣,靜謐、閒適,沒有亞龍灣、大東海的嘈鬧,去年被台灣藝人大S與大陸富家少東汪小菲選為婚禮地點,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



1990年,南投茶農黃進道原本想來此種茶,後來發現此處的熱帶環境不適合台茶精栽細作的生產,倒是島上罕見的養豬業更適合發展,於是改變計畫,租下1,300畝土地養豬,最高紀錄養了一萬三千多頭,成為海南當時規模最大的私人豬場。



五、六年過去,黃進道開始「豬」事不順。原來,「肉豬指數」敏感反映物價上漲,而大陸政府一方面緊縮調控豬價,同時又對國營的養豬集團「羅牛山」給予生產補貼;反觀黃進道的豬場受跌價衝擊,從年賺人民幣200萬元(台幣1,000萬元),變為年賠人民幣100萬。



見情勢不對,黃進道逐批淘汰了豬場母豬,把800畝土地轉型種果樹,將台農一號芒果及日陞木瓜陸續引進海南,幾年下來,下場卻也跟其他台商引進、當地農民搶種的水果一樣,價格從批發價每市斤7、8元高價跌到只剩1元,慘不忍睹。



於是,不斷領先種植新的品種,成了台商在海南經營農業必須恪遵的生存法則。「農業只能爭一時,不能爭一世,」黃進道體認到,沒有任何農產品可以一輩子獲利的道理。



農業台商為海南島的水果帶來技術革命。圖為台商黃益豐展示從台灣引進種植的黑金剛蓮霧。(攝影/林格立)

「10年前開始換種龍眼,直到現在,都還是我們賺錢最多的水果,」黃進道說。不過,這回種的是海南的品種,受訪時黃進道現採現剝,親手展示海南龍眼飽滿、厚實的果肉。



黃進道打從轉做果樹農場開始,就沒有打算開拓通路,他的水果都在農場現金交易,賣給長期合作的盤商,由他們再送到大陸市場銷售。



因為三亞完全屬熱帶氣候,黃進道的龍眼一月就能開始採收,3~4月採收高峰時,一天可以摘到一萬多斤(5,000公斤)。



他說,每次採收大約會有占總採收量5~8%的次級品,這些才會以低於上級品的價格,賣給經銷海南當地市場的盤商。



「黑金剛」與「胭脂紅」的二次蓮霧革命



黃益豐是兩岸政要走訪海南必訪的台商蓮霧大王。在大陸人還不知道蓮霧長什麼樣的時候,1999年他先在海南省東北方的文昌市試種台灣品種黑金剛,即發現海南種出的蓮霧口感及外觀都不輸台灣蓮霧。



2001年他在海口成立金德豐公司,就在決定是否應該全力投入蓮霧種植之前,他心裡有了遲疑。



最後,黑金剛蓮霧征服台灣市場的經驗,重振了他的信心。「高雄、屏東一年種1萬公頃,相當於大陸的15萬畝,台灣2,300萬人都不夠吃了,我種一千多畝,怎麼會怕在13億人的市場賣不出去?」



從正面的想法出發,黃益豐的蓮霧農場2003年雖然只採收了30萬斤,到了2007年大幅跳升至「日」產2萬斤,以每斤人民幣15元批發價賣出,每天的營業額高達30萬元。



金德豐也是第一家在海口市最大的南北水果批發市場開設「當口」(集貨營銷點)的台資果商。「我們走『小城市包圍大都市』的策略,在海口由小販把台灣蓮霧賣到內地各個城市,」黃益豐說。



「黑金剛」征服內地的冬季水果市場幾年之後,黃益豐發現市場反應慢慢出現疲軟。



從印尼引進的大葉胭脂紅品種。(攝影/林格立)

「蓮霧不耐久放,運送過程拖太長,消費者買到時,有些已經壞了。」把供應鏈流程研究透徹之後,他找出了原因。



為此,正準備在海南台資企業協會會長任內大刀闊斧改革一番的黃益豐,已準備從「產」、「銷」雙重管道進行改善。第一步是從印尼引進抗寒能力較強的「大葉胭脂紅」蓮霧品種,取代黑金剛;第二步則要成立水果運銷公司,整合海南全省的蓮霧銷售管道,目標5年內做出跟台北水果批發市場一樣的營運架構,並調節農企、大農戶、小農戶的產期,避免生產過度集中。



走進黃益豐位於海口市雲龍鎮的金德豐農場,這裡是整個海南最大的蓮霧生產基地。場長周光福是海南本地人,他表示,去年引進的大葉胭脂紅已經開始嫁接成長,預計兩年內完成整場三萬多株蓮霧的改接。



海南農業台商生產的水果,都以高單價賣至大陸內地或當地高檔星級酒店。圖為台商黃進道夫婦與他們種出的木瓜。(攝影/林格立)

黃益豐的蓮霧賣給批發商的價格以每斤人民幣10元來算,賣到內地消費者手上,價格翻了3~5倍,上海每斤30元已算便宜,若在貴陽、北京,每斤至少50元起跳。



其實,論及在海南發動水果革命的第一人,非目前在三亞市郊的崖城經營5個基地、共4,000畝(相當於10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洪肇銘莫屬,當地媒體封他為「芒果教父」。



金黃色的占領



洪肇銘出身台南新市的農家,1988年到福建、廣州、海南考察之後,就打算要以「高端水果」進軍大陸,原本考慮種草莓,某次在海南當地的市場被1顆賣人民幣1元的青皮土芒果嚇到,心想:「農民工一天的薪水才6塊,種芒果在這裡應該會很賺錢。」



洪肇銘沒有料錯,1991年起,他陸續帶著果色豔紅、金黃的愛文、金煌、凱特等芒果品種到三亞定植,幾千畝大面積土地生產下,工作忙到必須雇用上百位工人才能應付市場的需求。



台商在海南從事農業,既是老闆,也是伙計。圖為台商洪肇銘與當地雇工一起在農場工作。(攝影/林格立)

洪肇銘的芒果農場早期6成以上的面積生產台灣人愛吃的愛文品種,很受內地高端水果禮盒市場的歡迎,可惜這品種太「嬌」,不耐碳疽病、易生黑點,漸被比較平實的金煌品種取代。不過,大陸這幾年又開始懷念高品質的愛文口感,所以最近他也準備重新栽種。



他說,現在台灣有的水果,在海南幾乎都能買到,當地有些自行創業的夫妻檔,因為種得少,較能細心照顧果樹,部分產品的品質甚至比大農場種出的芒果更好。



但洪肇銘也說,產量大、平均產品品質穩定是大農場的優勢,因此營銷管道的選擇也較多。



除了從浙江嘉興批發市場轉運芒果到內地市場,洪肇銘6年前另外開拓了外銷俄羅斯、新加坡及香港的通路,目前內、外銷比重為6:4。



塵歸塵,土歸土?



台商在海南經營農業,當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



這些以前被當地政府視如敝屣,被嫌棄成即使開發也毫無價值的土地,一、二十年前被台商以便宜的價格承包下來,租期至少都是三、五十年,現在卻面臨使用期限還沒到,土地就得被徵收的難題,尤以三亞、海口等重點發展城市最為嚴重。



就以農場位在三亞海棠灣開發區的黃進道為例,心裡早有5年內土地被徵到一畝不剩的打算。



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土地是台商在海南經營農業的基礎,在最後一畝土地被徵走之前,台商農民是否已經做好退路的打算?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32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