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紐外交醜聞讓我們反省檢討的,不祇是台灣的領導人是否尊重外交專業人員或體制的問題,我們面對的是二十年來外交政策已到了該全面檢討的時候了。畢竟,台灣的二次政黨輪替標誌著民主成熟的新時期,這時也應該建構起全新的台灣外交風貌。
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之後,台灣開始有外交。兩蔣時代「漢賊不兩立」的對抗,目標與手段明確,但國際環境的變遷,讓台灣外交空間逐漸萎縮,外交工作人員士氣低迷;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曖昧台獨」則是烽火處處,以外交動作衝撞兩岸關係,目的是為了國內政治上的消費,邦交國數字成為外交工作重點,金援外交應運而生,國際惡名亦不脛而走。
現在馬英九即將上任,扁政府留給台灣人民的臨去秋波,竟是一場讓新政府不得不思考未來外交政策的巴紐醜聞。在人民對新政府「拚經濟」的期待之外,又讓新政府多了一項必須即刻面對的重大問題。
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政府領導人不能不正視的國際現實。數位資深外交官員異口同聲地表示,台灣外交的出路在兩岸關係,沒有良好的兩岸關係,台灣外交將猶如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在良好的兩岸關係基礎上,外交戰場上才能休兵,台灣也不必再受國際掮客騙子的壓搾,不必理會某些國家不肖政客的無理索求。
不過,這樣的願景必須由兩岸領導人共同來完成。現在胡錦濤與馬英九站在兩岸關係的歷史轉捩點上,如何避免雙方的外交人員在國際上進行無謂的流血廝殺,如何共同合作、創造雙贏,將會為兩人在歷史上留下重要註記。兩岸融冰機遇已至,就看兩位領導人如何發揮智慧對歷史負責了。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兩度說出要當個「文化總統」,但如此高度的自我期許並沒有讓文化界人士感到興奮,因為過去每年編列的文化預算數字實在少得可憐。我們除深刻檢討文化預算的問題之外,也專訪了即將上任的準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請她暢談未來文化工作的理念。
本周截稿之前大陸四川省發生了強烈地震,台灣也曾有慘痛的「九二一」經驗,此時除了勾起那恐怖的回憶之外,必然興起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心理。台灣震災曾接受來自各國的援助,也曾在其他國家震災中派員協助搶救,四川大地震讓我們感同身受,因此本刊也強烈呼籲社會各界發揮愛心,對四川震災伸出援手,善盡做為地球村一分子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