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環境來看,相較於過往,台灣企業正面臨訓練資源限縮,但人才發展如接班人計畫、高階主管培育等需求擴張的現象。因此,組織會遭遇到兩項挑戰:
一是從主管的觀點來看,多數的一般主管對員工受訓,除了對專業、技能訓練能馬上對工作有幫助外,針對常見的管理訓練、職能訓練、態度訓練,他們常會質疑的是,為什麼要訓練這些?這些課程與實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及金錢到底有什麼成果?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很多企業都自傲自己公司有設立「企業大學」,但企業大學究竟對組織帶來何種效益卻很模糊。是提高收入多少的百分比?還是增加多少投資報酬率?也就是說,一般主管認為不能為訓練而訓練,要能產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結果。所以,訓練單位會面臨要訓練什麼?怎麼訓練?如何衡量訓練成效?的挑戰。
二是針對高階主管或者是接班人的培育,面對激烈競爭,企業需要創新、需要轉型,必須倚賴高階主管的創新作為。我舉某一台商企業要轉變為跨國企業,就需要培育高階主管國際觀的能力。然而,從實務面來看,這些高階主管多數具備卓越戰績、有成功的經驗、上課經驗豐富,再加上他們相對資深,通常性格上比較定型、主觀以及不易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訓練單位立即面臨如何讓高階主管行為改變、保持新鮮感及學習動力的挑戰。
3A Model 發展人才按圖索驥
企業面臨兩極化的訓練挑戰。以實務經驗來看,建議組織要能掌握人才發展關鍵三部曲「3A Model」,也就是評鑑(Assess)、學習(Acquire)、應用(Apply)。
以我們與企業交往的過程中,的確所有的組織都會辦理訓練需求評估,但我也觀察到,企業的訓練需求方向,往往欠缺根據組織3至5 年的策略目標做連動。
舉例來講,某家科技公司要從代工模式轉向經營品牌模式。在這裡面員工的屬性及經營模式就非常的不同。所以,企業內部的訓練結構就需因應策略目標不同而做調整,如此的訓練是配合公司的腳步規劃,根據組織發展做設計,才不會發生學用落差的情況。同時,依循此大架構,組織再依據策略目標來評估訓練需求,進而確認團體、個人發展方向來規劃學習歷程。
而組織要關注的是,在規劃個人發展的學習歷程時,必須掌握該員在工作面臨的挑戰、所需的能力以及學習意願。有時主管遭遇的問題是,自己立意良善希望員工接受訓練、提升能力,但員工的意願不高,這般的學習規劃是難以展現出效益。
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
理論上,大多數的人都認同,組織安排學習、訓練是為了達到結果,但結果是人做的,所以要培養其具備好的能力,來達到好的結果。但在培養的過程中, 管需區辨出訓練是為了學習(如提升知識、技能),或者是協助員工發展(如行為改變及成效)的差異。
如何區辨呢?以學習而言,多數主管會採取要求員工在參與學習課程後,繳交心得報告,從中評估員工是否已藉由上課學到知識。但就發展而言,主管要確保一件事情,發展員工的能力時,他是否將在組織所教導的技能正確且妥善的運用。舉例來講,主管希望發展員工的業務開發能力,研擬了一套從陌生拜訪、建立客戶關係、了解客戶的需求、提供客戶建議,完成業績目標的訓練課程,以協助該員建立紮實的基本能力。主管怎樣才能知道,該員確實學到這套能力,並且運用在工作上?很多主管會透過設定業績目標來確認該員的學習成果。
問題是,我觀察到多數的主管多偏重任務的「結果」導向,而非過程。所以,就有可能員工棄訓練所學的技能不用,而改以取巧的方式,來達到上級所希望的「結果」。就像20、30 年前的保險業從業人員,採取類似老鼠會的方式達到業績目標,而為人所詬病。但現在的保險從業人員,就會被要求建立起專業、關懷的形象。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先生曾說:「魔鬼藏在細節中。」,相同的,學習效益也在藏細節中。主管希望發展員工能力,不僅要重視結果,過程也不能疏忽。要能細心觀察員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究竟是用組織所教授的技巧來達成呢?還是沿用老方法來達成呢?主管重視過程的細節,學習效益也才能看到見、摸得著。
刺激五感學習旅程
組織經過訓練評估後,規劃學習方式。但實際上,組織是由不同份子組成,對不同的學習手法吸收的程度也不盡相同,組織規劃上要了解多元學習方法、理論以及工具,像是在知識類的學習,適合採用老師講,學員聽的手法,但其他應用類、實務類的學習課程,就不適宜採取上述的方式,以避免讓學員各個變成「講光抄」、「背多分」,無法達到訓練的目的。
我建議組織要能體貼不同人員對學習的需求,運用多元的手法。舉個例子,企業針對團體發展訓練,可以善用e-Learning、Social Media、KM、Power cam;針對個人學習需求,則能利用Youtube、免費大學資源、Note、ever note 等工具,刺激學員的五感,使學習更有效率。
目前也有很多企業採取「行動學習」的方式,讓高潛力人才針對如策略、創新、顧客等組織議題,組成專案小組深入分析,找出解決方案,期望在過程中,提高人才的視野。
DDI 近年來則進一步提倡學習旅程(Learning Journey),也可稱混成學習。學習旅程結合不同學習內容,如e-learning、虛擬教室加上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行為學派、認知學派加上不同形式的教育科技如Internet、CD-Rom以及與工作結合。也就是在一個學習課程中,結合4 到5 種的學習方式,其中有行動學習、有體驗學習,來刺激學員的眼、耳、鼻、舌的感官,進而刺激學員的心智。而實務上,學習旅程需要非常的精緻規劃,在投入期間更需要企業高度的承諾與資源,不是上上課或安排很多活動就可以了。這是企業實施時必須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