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路念的是公立幼稚園與國小,也不曾趕場上英語補習班。這樣的安排,有可能讓孩子擁有一口字正腔圓的發音、代表班級參加英語小小說書人比賽,還能在國小年紀就拿起英文小說看得津津有味?
對曾是英文老師、現為全職媽咪的廖彩杏來說,這並非天方夜譚。她的一對雙胞胎兒女經常被人問道:「是不是從美國回來的?」但廖彩杏總是很誠心的告訴對方:「與其花錢去補習班,有規律的聽英文有聲故事CD,不僅經濟實惠,而且效果更好。」
不過,究竟該讓孩子聽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勾引孩子聆聽,對她來說並非隨興所至,而是一連串不斷嘗試的旅程。
從聯考世代死背英文上來、也不曾喝過洋墨水的她,坦言對自己的英語口說與腔調一點都沒有把握。因此,她從孩子大約五歲開始,便有計畫的尋找合適的英語有聲書。透過五年多近兩千多個日子的親身實踐,讓她相信只要能掌握住英語有聲故事書的M&M關鍵(Materials & Methods,材料與方法),力行「定時、定量、循環」的播放與記錄原則,以及幼兒階段「不必先認單字、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文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的「四不一沒有」主張,不僅在家就能營造優質的外語環境,也不會打壞英語的胃口。
選對材料:句子重複,圖文合一
在材料選擇上,廖彩杏指出,許多父母都輕忽了「幼兒一開始是透過耳朵來學習」這項關鍵,忽略了有聲書的無比妙用,是非常可惜的。像《鵝媽媽經典童謠》,以及被稱為「現代鵝媽媽」的蘇斯博士(Dr. Seuss)作品,或是以重複押韻歌謠見長的韓國JYBook系列有聲書,都被她視為奠基英語聽力的初階首選。
她一直記得語言學研究中曾提及,同樣的內容,通常要聽七次以上才會產生「聲音記憶」。因此在啟蒙階段,她大量選用押韻多、重複性高的韻文或歌謠,每天至少三次定時定量重複播放,讓不斷重複的語言輸入,一點一滴進入大腦語言庫。
若參觀廖彩杏兒女的書櫃,會發現架上絕大多數的童書都是英文書籍。她坦言自己「從不買中英雙語對照的故事書」,因為她相信直接接觸作者的原創文字,即使看不懂,在過程中不斷猜測、揣摩、推敲也是無比珍貴的經驗。隨著孩子學到的中文愈多,在人類趨易避難的天性下,中英對照書至少就會有一半的篇幅浪費掉了。因此面對來自英美世界的故事書,她往往選擇捨棄雙語或中文版,轉而購買原版英語童書來收藏。
有了合適聆賞的材料,如何讓「有聲書聆聽法」走得長遠,也有技巧?
用對方法:不著痕跡,逐漸滲透
廖彩杏回憶,自己在播放之初,並不會大張旗鼓宣告,而是在孩子玩積木、畫畫塗鴉、用餐休息時,起床後、臨睡前,放學剛進家門吃點心時,或是開車接送小孩通勤等時段,讓這些優質聲音定時定量重複播放,讓聽有聲書漸進成為家庭作息的一環。
在播放數量上,她每週會播放三個故事,下週則換另外一批。一段時間後,再重複過去曾聽過的內容,材料循序漸進,方法則是重複播放。在過程中,她從不要求孩子「專心聽」,更不會要求孩子邊聽邊翻書,她認為「母語可以在家輕鬆學,第二語言就只能正襟危坐在課堂裡好好學」的觀念,其實是有待商榷。像她在播放故事時,會不著痕跡的將這本書放在孩子常使用的空間內,讓有聲繪本的動人錄音與藝術風采,不知不覺吸引孩子從聆聽進入閱讀。
一紙護士紀錄表的啟發
這段播放與聆聽過程,她則是透過「做紀錄、錄影錄音」等習慣,具體看到了孩子英語力的成長軌跡。
她回想自己剛生雙胞胎時,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幫手,每天手忙腳亂得只想掉眼淚;直到有次到醫院嬰兒室尋求照護協助時,發現忙進忙出的護士透過一紙紀錄表,卻能把整間嬰兒照顧得有條不紊,給了她很大啟發。
回家後,她依樣畫葫蘆,透過紀錄表讓自己規律化,這習慣不僅讓她順利帶大兩個寶貝,也成為她在家營造英語環境的好幫手。透過記錄,她不僅避免了播放次數可能落差過大的問題,當累積一段時間後,紀錄表上的日期或小勾勾,也成為自信心與成就感的來源。「就算有段時間紀錄表空白太多,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提醒,」她極力推崇「做紀錄」的好處。
五年來在家奉行有聲書聆聽法的廖彩杏,不斷來回檢視自己與雙胞胎孩子的英語學習歷程,讓她愈來愈相信:家長應看清自身當年的學習遺憾,想辦法從中進行調整與改變。孩子不必複製自己當年沒效率、死背的學習歷程,轉而從歌謠與故事的灌溉中,覺得學習英語就像吃巧克力般甜蜜。
廖彩杏小檔案
政大西語系、中正大學外文所畢業,曾於2011年中華民國英語教師學會主辦的ETA年會中擔任講者。
學習主張:掌握住英語有聲故事書的M&M關鍵(Materials & Methods,材料與方法),力行「定時、定量、循環」的播放與記錄原則,在家就能營造優質的外語環境。
試用年齡:學齡前幼兒、小學生
延伸閱讀:《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一年52週100本英文繪本閱讀計畫》出版社:天下雜誌
彩杏老師的學習3心法
A. 購買有聲書:以韻文與歌謠起步,用耳朵起步。
B. 按下播放鍵:定時定量循環播放。
C. 畫個小勾勾:填寫播放紀錄,留下學習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