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麗卿約採訪的那天,室外豔陽高照。張老師一身素雅走來,完全不見被烈日「荼毒」過後的狼狽,我隨口問:「今天太陽好大,老師你都怎麼防曬呀?」
她笑著秀出「法寶」:黑色遮陽傘、長袖外套。這些還不夠,平常她白天外出時,一定會戴黑色寬邊遮陽帽、袖套,穿暗色衣物;開車時,還會把脖子也遮起來,包得密密實實,就是為了隔絕從車窗照進來的皮膚大敵─紫外線。
跨足學界、業界 填補國內化妝品科學的知識斷層
張麗卿說,最好的防曬策略就是「躲太陽」,她自己只有在連遮都不方便時,才擦防曬品。「我只有臉上有擦防曬,身上是不擦的,不然會太悶,」但她也提醒,臉上要擦1.2~1.5克(約一顆大花生米的量)防曬品,才能有防曬效果,而大多數人都擦得太少。
張麗卿在專欄裡、在書中告訴讀者的保養觀念,她自己每天都在認真實踐,一點一滴,累積出白皙清爽的「真美肌」皮膚資本。
張麗卿是少數在化妝品學界、業界都有深厚資歷的專家。
她碩、博士班都主修應用化學,專攻「化妝品科學」領域,之後進入化工系任教,校方依照她的專長開了一門選修課「化妝品學」,但在她準備課程時卻意外發現,台灣根本沒有一本中文化妝品專業書籍可作為學生學習參考,市面上也只有零星幾本翻譯自日本20年前出版的化妝品書籍。
國內化妝品專業的「知識斷層」讓張麗卿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為了能定期看到國外最新的學術與化妝品技術類期刊,她向國科會毛遂自薦擔任《科學月刊》的特約譯稿專員,在第一時間就能參與文章的摘譯工作,也能閱讀到最新的國際化妝品知識。
吸收愈多國際新資訊,愈讓她覺得台灣必須與世界接軌,因此張麗卿在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書《化妝品製造實務》。出書後,她發現有需求的社會人士不少,也開始有原料商、化妝品公司與工廠業者到學校來向她拜訪請益。
此後張麗卿陸續寫了十幾本書,除了教育業者外,也希望能把正確選擇彩妝保養品的知識普及,教出聰明的消費者。
保養專家的化妝品選購原則:不貪多、不複雜
不像網路上常見的所謂「保養美妝達人」,經常投大眾所好,屢屢推薦時髦新奇的產品,研究化妝品科學出身的張麗卿,她自己挑選化妝保養品的原則其實非常簡單:不貪多、不複雜。
化妝品裡每種原料的來源都各不相同,貪多、複雜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成分愈陽春就愈有保障,」她舉例說,製造化妝保養品就像打果汁,純蘆薈汁只要確定蘆薈來源安全即可,但如果要打一杯綜合24種蔬果的果汁,就要去確定這24種來源都是安全的,「然而來源的安全性沒人能把關」。
張麗卿直言,只要成分有效,一兩種就能發揮作用了,如果成分無效,堆再多層也沒用;愈是敏弱型的肌膚,就愈該選擇成分種類簡單的產品。
化妝保養品廣告總是鼓吹消費者往臉上塗抹很多東西,化妝水、乳液、精華液、隔離霜、防曬乳、粉底液、蜜粉……,若真的照單全收擦在臉上,化妝品堆疊的厚度恐怕好比一副面具。
不怕得罪化妝品業者,張麗卿大方說道,自己從不在臉上塗抹這麼多產品。她在出門前會先擦保濕產品,接著是防曬,最後再簡單上一層粉底,三瓶就解決了。
適當透氣,是皮膚保健最基本的要點。而要讓皮膚透氣,就從使用減量、降低堆疊複雜度做起。
保養品看似各有巧妙,但事實上,一罐保養品中80%以上都是基礎原料,真正的活性成分很少。
張麗卿說,擦四罐保養品,等於是擦四層基礎原料在臉上,徒增皮膚的負擔;與其買四罐便宜的保養品,倒不如選一瓶高單價但品質好的產品,即可減少塗抹堆疊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