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時國內會出現,文學獎項太多了的聲音。多或少,個人標準不同,角度亦殊,實在沒個準兒。
個人看法,尤其與日本全國四百多個文學獎相比,覺得並不多。至少,有比沒有好,多比少好。就絕對數而言,還好,不算多。會覺得多,可能是因為各獎之間的差異性太小,以及得獎者常是熟面孔,以至於讓人產生「太多了」的感覺吧!
感覺國內最欠缺的是像芥川賞或直木賞那樣、足於改變得獎者一生的獎;而不是獎項數量的多寡。
擔任第一任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期間,實際體驗到芥川賞與直木賞的強大威力。拿最近兩個例子來說吧。例如2010年下半期、第144屆芥川賞得主之一的西村賢太,得獎作品《苦役列車》。得獎之前擔任「碼頭搬運工、酒店的小廝、警衛」等勞力的工作,租一個月8000日幣的房間,還常常因為繳不出房租被趕出去。
得獎之後「一個月《苦役列車》銷售19萬本」。大約兩個月前西村上電視,說目前每星期戶頭裡版稅進帳以百萬圓計,可以三不五時去找女人發洩一下。從無固定收入,一下子變成年收入至少五千萬日幣。
再說,第146屆(2011年下半期)芥川賞得主的田中慎彌吧,更絕。1972年生的這傢伙,得獎之前不要說沒上過班,就連打工都沒有過,靠老媽子養活。可是,得獎之後可不得了了。作品幾個月之內賣出25萬本,邀稿不斷。從「無業遊民」搖身一變變成「先生」(sensei),他說突然被叫「先生」還挺不習慣的。故鄉的下關把他當「成功例子」,成了家鄉之光,變成景仰的對象。
這兩個人可說都是因芥川賞一下子從社會底層,搭直升機上頂樓的。
2
不過,細究芥川賞的歷史,可不是一開始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1935年1月號的《文藝春秋》菊池寬發表〈芥川直木賞宣言〉正式設立兩獎。菊池寬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兩個獎?菊池寬與芥川龍之介是第一高中時的同學也是好友。菊池寬曾念過早稻田大學,與直木三十五(本名植村宗一,直木係由植字拆成的。詳情請參閱筆者著作《日本文學導遊》)有同校之誼。三人都有過赤貧生活的共同體驗。菊池寬擔任過記者,後來創《文藝春秋》極為成功,累積鉅富,買下整棟大樓,成了出版界的鉅子,資助過川端康成等文士。
芥川龍之介的經濟情況一直不理想,經常舉債過日,菊池寬當然也是他借款的對象之一。菊池寬在他的回憶中說,芥川自殺的前一天,他回文藝春秋社時看到芥川從馬路對面走過;第二天報紙就出現芥川自殺的消息。菊池很後悔,當時沒回頭找芥川。菊池推測芥川可能是來找他借錢的,要是能見上面說不定可以挽回一場悲劇。菊池深為懊惱,一直耿耿於懷。
自1924年《文藝春秋》創立之後,芥川每期於卷頭發表〈侏儒語錄〉,直木也常寫文壇軼聞,對《文藝春秋》的發展貢獻良多。直木三十五逝世時,菊池即有為芥川與直木兩人設獎的想法。1935年設立時正獎是懷錶,副獎日幣500圓。評審委員有川端康成、佐藤春夫、山本有三、瀧井孝作等,與《文藝春秋》關係深且為菊池好友者,共十一人。現在正獎依舊,副獎為100萬圓。
那時兩獎的頒發並未引起媒體注意,菊池還為此不滿;1954年以《驟雨》獲獎的吉行淳之介說:「並未成為社會性話題,得獎者也沒有突然忙碌起來。」翌年以《白色人種》獲獎的遠藤周作也說「出席頒獎儀式的只有報紙關係和文藝春秋社的人大約只有十人左右,沒什麼話題性,得獎之後並未因此對生活有大的影響。」十人左右觀禮,多寂寞呀!作品也沒有因得獎大賣特賣。
有了重大變化的是1956年,石原慎太郎以《太陽的季節》獲獎,內容有大膽的描寫,本身又是學生作家,引起很大的話題。不只是作品暢銷,連作品裡頭的「太陽族」都了流行語;年輕人到理髮店指名要理像石原一樣的「石原cut」,可說掀起一陣石原旋風。之後芥川與直木賞成了媒體報導的對象;而1958年上半期大江健三郎以《飼育》獲獎時,不僅報紙,連廣播、電視都加入報導的行列,至此,兩獎成了社會性話題。現在得獎名單公布時有的電視節目還以快報方式插播呢。
3
芥川與直木賞由日本文學振興會主辦,一年兩次,上半期是以前年12月至該年5月為止,下半期以6月至11月為止發表的作品為對象。第一階段由文藝春秋社職員二十人組成評審員,分成四組,每組五人大約每十天各組需閱讀三、四部作品。各組推薦的作品提到全體會議討論。組會議和全體會議各約召開六至七次,共約十二至十四次會議,最後選定五至六部作品進入決審。
各階段的評分皆採「○△×」方式,依序為推薦、可考慮、不推薦。進入決審作品者,先詢問作者有無受獎之意,再公布候選作品。決審會議上半期於7月中旬,下半期於1月中旬,在築地新喜樂料亭的一樓舉行。直木賞決審會議在二樓舉行。
芥川賞給獎對象是無名或新人作家。可是新人或無名如何界定,其實有時評審之間看法不一。例如,三島由紀夫未被列入,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四年停止運作,而恢復頒獎時,三島已闖出名號,因此被認定不符合給獎對象。此外,如島木健作、田宮虎彥、井上光晴,即使被列入候選名單也都因為「非無名」而被剔除。
可是,另一方面大江健三郎1957年下半期與開高健競爭,以些微票數落選;然而,半年內陸續發表新作,名聲大漲;1958年上半期獲芥川賞,但並非無名。又,2011年下半期獲獎的田中慎彌,2008年已得過川端康成文學賞(當時是最年輕的得獎者)與三島由紀夫賞,照說不應該給獎;不過,老實說之前雖然獲得前述兩獎(非新人獎),一般人並無印象。得獎後,有「咦?這是哪號人物?怎麼突然冒出來」的感覺。
直木賞當初設定的給獎對象是大眾文學,也必須是「無名或新人」;然而,就實際的得獎者而言,有中堅作家,甚至也有超過60歲的,如Nakanisirei得獎時61歲,星川清司得獎時年紀更大,68歲。
作品的長度,芥川賞以短中篇為對象,大抵不超過八萬字;村上春樹曾以中篇兩次被列為候選,後來改寫長篇,不符芥川賞規矩,因此,與芥川賞無緣。
4
設立當初芥川賞是純文學的新人獎,直木賞是頒給大眾文學的;然而,認定上有時分歧或者模糊。例如第6屆的直木賞得主井伏鱒二原以純文學聞名,然而,評審委員的久米正雄主觀認為這樣的好文章,應該放到大眾文學的世界,因此而得直木賞。反過來,1952年下半期的松本清張以《某「小倉日記」傳》獲芥川賞;其實,本來是被列為直木賞候選作品,依評審永井龍男的建議移到芥川賞候選作品。就後來松本清張大量書寫所謂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一般可能把他列入大眾小說家之列。
就我個人看法,另外,1961年下半期(第46屆)宇能鴻一郎得芥川賞,伊藤桂一得直木賞,得獎名單公布之後讓人覺得兩獎應該互調才是。給宇能芥川賞是個錯誤,後來宇能撰寫了系列的官能小說,也證明事實如此。
此外,如柴田鍊三郎、山田詠美、角田光代等曾被列為芥川賞的候選作品,後來成為直木賞得主。
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分類,歷來就不容易。好的作品可能歸類到哪邊都行。如上述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有趣、易讀、吸引人又暢銷,具有大眾小說的質素;可是,另一方面,故事中巧妙描寫人性,有讓人省思思考之處,又具有純文學的特性。現代讀者幾人在意是大眾或純文學呢?
5
有些「特殊」芥川賞的界定,完全是主觀認定,以下介紹僅供參考。
安部公房的《壁──S卡兒曼氏的犯罪》:第25屆作品,非常前衛,描寫某一天男子醒來發覺喪失名字,辦公室的名牌雖然寫著「S.卡兒曼」,但自己毫無感覺。而寫著「S.卡兒曼」的名片坐在男子的座位上。名片從男子身上逃走,男子感到空虛走向醫院。他察覺到院內雜誌的卷首吸到自己胸前,於是把雜誌還回去;可是,當男子走向動物園,把駱駝吸過來時被發現了,被以竊盜罪名送審。
石原慎太郎的《太陽的季節》:第34屆作品。掀起新流行語「太陽族」,使芥川賞具話題性、社會性的關鍵作品。描寫年輕人浪漫放蕩的生活,大膽奔放的性描寫引起話題。1956年改拍成電影,慎太郎弟裕次郎首次參與電影演出。
大江健三郎《飼育》:第39屆作品。大江另一作品《死者的招待》被列為第38屆候選作品,被開高健《裸體的國王》打敗,未獲獎。《飼育》以大江的故鄉四國的村子為舞台,描寫與被我和村民抓過來的黑人之間的關係,受沙特的影響。評審之一的舟橋聖一說,大江的《死者的招待》時我就想給獎了。
村上龍《無限接近透明的藍》:第75屆作品。評審時歷經兩小時的激辯,始勝出。以接近東京的美軍基地市鎮為舞台,描寫主角龍和複數男女之間──藉藥物、性、暴力、與士兵的交流──的生活。詩樣的表現與無前例的文章表現給當時文藝界帶來巨大衝擊。
池田滿壽夫《獻給愛琴海》:第77屆作品。池田本是名版畫家享國際聲名,獲獎時引起大話題。主角在美國的攝影棚和日本的妻子邊通電話,同時欣賞眼前的美國女性裸體。評審的永井龍男因村上龍與池田得獎憤而退出評審行列。
綿矢莉莎《欠踹的背影》:第130屆作品。綿矢19歲11個月與金原睛20歲5個月一起獲獎,創下芥川賞最年輕的得獎者紀錄。女主角高中生初實不喜歡跟人交往,卻對同班的蜷川產生微妙的感情……。或許初實想踢的其實是蜷川的背部吧?
◎作者簡介
林水福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暨副校長、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暨日文系主任及所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啄木學會會長、國際芥川學會台灣分會會長。現任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著有《源氏物語的女性》、《日本文學導遊》、《讚歧典侍日記之研究》(日文)、《他山之石》、《日本現代文學掃描》、《中外文學交流》(合著)、《源氏物語是什麼》(合著);譯有谷崎潤一郎《鍵》、《卍》、《痴人之愛》、《細雪》,遠藤周作《深河》、《醜聞》、《武士》、《沉默》、《海與毒藥──遠藤周作中短篇小說集》、《我.拋棄了的.女人》,井上靖《蒼狼》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