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強收「保護費」
因為二代健保將於明年上路,費率調漲不易,政府打算針對經常性薪資(月薪)以外的六項所得,收取二%的「補充保費」,以增加健保財源。這六項所得包括:高額獎金、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及兼職所得。
保費東扣西扣 怎麼投資理財?
王媽媽辛苦工作一輩子,攢下四百多萬元,打算靠這筆錢和一部分股票,當自己的退休養老金,不必靠子女。她把三百萬存在銀行放定存,另外一百多萬買高殖利率、高配息股票,本以為這樣的分配穩穩當當,萬無一失,沒想到中途殺出「程咬金」──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讓政府可以冠冕堂皇把手伸進她的銀行帳戶裡,硬是拿走她賴以維生的部分養老金,形同收「保護費」。
依二代健保最新遊戲規則,超過二千元就要收二%的補充保費,若以今年的利息和股利所得試算,王媽媽的定存利息所得一年有四萬多元,大約要收八百元補充保費。而手中她有兩張聯發科,今年每股配息九元,股利有一萬八千元,要被扣三六○元;還有六張台達電,今年每股配息三.五元,股利有二萬一千元,要交四二○元;另有兩張台積電,今年每股配三元,股利有六千元,要被拿走一二○元。總計兩項所得,她要繳交一七○○元的健保補充費。而且她是兒子的扶養眷屬,每個月還要依兒子投保薪資再繳交一千多元的健保費。
像王媽媽這樣的退休族,碰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她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去銀行解定存,把三百萬定存拆解成二十一筆、每筆十四.五萬元以下的定存,或請銀行按月付息,政府才不會從她的銀行戶頭搶走她的養老金。還有,她必須改變長期投資高配息股票的策略,不參加除權息,也不能長期持有股票,這都大大增加她的理財困擾。
(圖片提供╱新新聞)
大老闆一口價 小員工看獎金
至於全年累積超過投保金額四倍部分的獎金,也要收二%的補充保費。以台積電為例,今年發給三.四萬個員工的現金獎金及紅利共約一八○億,平均每位分紅五十三萬,若以基層員工月薪五萬計算,超過二十萬的部分要付二%補充保費,等於要被政府扣走六六○○元。
但像郭台銘、王雪紅等大老闆,每年分紅、配股以億計,按二代健保規定,超過一千萬以上以一千萬計算,最多只付二十萬元健保補充費。然而科技大老闆和基層員工所得天差地遠,兩者要付的健保補充費卻只有二十萬和六六○○的差距。
此外,房仲、業務員也屬低底薪、高獎金,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肥羊」,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因應新遊戲規則,他們的獎金也可以變形調整,看是「化整為零」,或轉進「地下經濟」,政府未必收得到預期的健保補充費。
兼差者愈兼愈差? 劫貧濟富又擾民
其中最不合理的,是對入不敷出的兼差者收健保補充費,他們未必符合「低收入戶」標準,但犧牲休息辛苦賺得的血汗錢,只要所得超過二千元,也要付二%健保補充費。對照很多一輩子從未在台灣納稅的僑民「老啃族」,只在年紀大了、身體需要修補時,才想起「祖國」台灣有全世界最好的健保制度,回國居住四個月,就可以只花七、八百元健保費「進廠大整修」,兩相比較之下,向收入不足、必須兼差的人收取健保補充費,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劫貧濟富」。
在衛生署的想法,以經常性薪資為主的行業,像傳統產業,就成為健保保費主要負擔者,而薪資結構以高額獎金為主的行業,像是部分高科技產業和房仲、業務員,因為底薪低而繳較少保費,所以為提升保險對象保費負擔的公平性而加收健保補充費。這原本立意良善,但用健保補充保費去「救濟」租稅的不正義,變相加稅,已經很不妥當,而且又因執行細節太不講究,成為「擾民」政策,更可能讓政府收不到錢,真不是太聰明的決策。
銀行存款大挪移 行政支出幾十億!
目前,利息超過二千元要收健保補充費的規定,已引發民眾拆解定存,或要求銀行按月支付利息的風潮。根據銀行公會統計,單筆利息超過二千元的有一五○○萬存款戶,只要其中有半數挪動存款,就要花費三十二億的行政支出,成本極高,比官方估算可收到的三十億健保補充費還多。
這筆就源扣繳的行政支出由誰付?銀行業者不願買單,健保局也不可能付──因為付了帳上就先虧損二億──雙方僵持不下,民怨衝高,為馬政府爛政策再添一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