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海灘上骨骸四散的景象,我心想,這究竟是凶案現場,還是時間與潮汐聯手的創作?無論這隻白鯨過去遭遇了什麼,我敢肯定絕對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風化的脊椎骨由鵝卵石堆穿出,彷彿是廢棄鋼琴上的巨大琴鍵一般。
這些骨骸可能是一隻過去被原住民獵殺的白鯨所留下的。
岸邊的凶殺疑案
這兒是加拿大哈得遜灣的西部沿岸,白鯨的死因可能有很多種。在我們跋涉登頂的路途中,就撞見其中一個嫌疑犯所遺留的痕跡。我的嚮導泰瑞‧艾略特(Terry Elliott)對我指向一圈由青苔披覆的石灰岩板所排列而成的環型構造,因紐特人1曾用它們來固定馴鹿皮,好搭造帳棚供狩獵集會用。過去好幾個世紀,這裡的原住民會獵捕鯨魚,而格陵蘭的原住民至今仍保有這個習慣。他們利用鯨脂所提煉的油脂獲得了光和熱,用鯨魚肉做出一道名為muktuk的菜餚,而鯨魚皮則成了雪橇犬的食物。
每到嚴冬,哈得遜灣總會冰封,冰封面積廣達四百萬平方公里,這也可能是殺死這隻鯨魚的凶手。秋季時,白鯨群會朝北方開闊的北極海遷徙,這隻白鯨有可能是太晚啟程,而被困在海灣動彈不得。食物耗盡後,牠只能聽天由命了。
正當我們從山頂向下眺望沙灘時,第三個嫌疑犯闖進我的視野。那是隻北極熊。這個大型獵食動物的黑鼻子噴著氣,牠涉水穿過淺灘,惹得三趾鷸倉皇四散。「大個兒,放輕鬆!」艾略特低聲安撫牠。但這隻北極熊對我們並不感興趣,牠緩緩步向海岸邊,啪嗒一聲趴在海草堆鋪成的「活地毯」上,閉上雙眼享受晨光。北極熊確實偶爾會抓到游不出去,或是受傷的白鯨,但牠們找到的多半還是白鯨的屍體。這也是為什麼時序入秋時,當地的北極熊總是不斷地來回巡視海岸線,期待冰川趕快形成。
北極熊聚集在哈得遜灣的岸邊尋覓腐肉。夠幸運的話,牠們可以找到去年冬天被浮冰困住而死亡的白鯨屍體。
姑且不論這疑案的謎底是什麼,這附近倒是不乏活跳跳的白鯨。牠們在沙灘外的淺水處騰空躍出海面,白色背脊和噴出的水柱在陽光下閃耀。我看得越遠,就看到越多白鯨。艾略特告訴我,每年夏季聚集此處的白鯨有兩萬五千頭,眼前這些只不過是當中的一小群。
哈得遜灣的SPA療程
就在兩天前,我飛抵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最北端的小鎮,邱吉爾鎮。飛機尚未落地前,我便見到了我生命中的第一隻白鯨。當浩瀚的哈得遜灣映入我的眼簾,牠們就在那裡,彷彿一粒粒白米般散落在吹皺的海面上。就像坦尚尼亞的牛羚、乃至英國的椋鳥,遠遠看到一大群動物所構成的畫面,總是令人讚嘆不已。
邱吉爾鎮自詡為「世界北極熊之都」,但每逢七、八月,白鯨就搶走北極熊的風采,成為當地最不容錯過的白色大型哺乳動物明星。夏季的時候,這類喜歡結群活動的鯨魚會從北極的浮冰地區往南遷移,其中約四分之一最後會停留在哈得遜灣(五月至十月之間,哈得遜灣是開闊無冰的淺灣),多數則會繼續前往西部沿岸,最後有數以千計的白鯨聚集於海豹河(Seal)、北奈夫河(North Knife)和邱吉爾河等河口處。
擁有完美白皙膚色的白鯨,因其頭上輔助回聲定位的額隆而更顯不凡。此外牠沒有背鰭,因而能更輕易於浮冰下優游。
牠們為何要聚集在這些地方呢?
食物是部分因素。河水富含營養物質,加上以逆時針方向沿著西邊海岸沖刷的洋流,使得哈得遜灣的西部沿岸蘊含著豐富的魚類、蝦蟹,以及其他白鯨愛吃的海洋珍饈。
此外,夏天也是白鯨生育的季節。在開闊水域會有殺人鯨對牠們虎視眈眈,這些地方要平靜得多,懷胎的母鯨魚得以好好安頓。
最後一個原因是,白鯨們得蛻皮。這兒環境慵懶愜意,白鯨們有機會磨擦海床來蛻去一身舊皮,再讓清爽的河水將身體清理乾淨。如果你喜歡的話,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北極去角質SPA療程呢!
我在邱吉爾鎮下榻一晚,時間只夠讓我散步到河岸。在黑夜微光下,有隻白鯨在離岸一百公尺遠的地方浮出水面,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以雙眼平視的角度看到白鯨。隔日一早,我又搭上了水上飛機,啟程飛往西北方六十公里外的地方,希望能和白鯨更近距離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