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走進考古現場當個時空旅人 認識幽冥大軍的8 件小事

撰文/李昀    

1. 沉睡2200 年的秦代戰士



目前挖掘的秦皇陵兵馬俑坑共有三個,加總起來面積超過兩萬平方公尺,佔地很廣;三個坑道是地下巷道式土木結構,距離地表五公尺,深度並不太深。既然深度不深、廣度又廣,按理來說早該被人發現,但是歷代浩瀚的史料中,卻從沒發現關於兵馬俑坑的記載。



其實民間傳說早已透露兵馬俑的存在。據當地老者的記憶,四○年代打井修渠時從地下撈出一堆陶俑碎片,村民稱之為「瓦神爺」,有些村民以為得罪了地下瓦神趕緊拿來供奉,有些村民則視其為怪物,拿鋤頭砸個粉碎。



另外考古活動也發現兵馬俑坑內有一座明代嘉靖年間的夫妻合葬墓,陵墓甚至還挖穿了兵馬俑站立的地磚;坑道內還有超過150 年前的水井,井內堆放大量陶俑,推測當初挖井的居民應該早已發現兵馬俑。因為郊區農民的迷信、缺乏文物歷史概念,兵馬俑就這樣沉睡千年,一覺到了二十世紀。



2. 盜墓賊和考古學家都愛用的洛陽鏟



1974 年農民鑿井偶然發現的兵馬俑位置是一號坑的最東端,僅僅是龐大軍陣中的一個點。但是兵馬俑到底有多大面積?要如何測量?當時靠的就是一隻「洛陽鏟」。傳說洛陽鏟是河南洛陽的盜墓者所發明,外形是2 吋寬半圓形的鏟頭,接上2 公尺長的竹竿,下探時能把地下的東西原封不動帶上來,職業盜墓者就能夠判斷地下土層是否有藏有寶藏。



1928 年著名考古學家魏聚賢看到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靈機一動將其用在考古鑽探,還應用到中國其他著名遺址如殷墟、偃師商城遺址。如今學會用洛陽鏟辨別土質已經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洛陽鏟也成了中國考古探鑽工具的象徵。



3. 彩色的秦俑大軍



現在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清一色陶土黃偏灰黑的色彩看起來整齊劃一、氣勢十足,但是當初秦始皇建造的兵馬俑其實全都塗滿了紅、紫、綠、黃等鮮艷顏色。秦代的工匠作法是先在燒好的秦俑上塗一層生漆,然後上色,這些色彩以銅礦、氧化鐵、孔雀石、木炭和辰砂等原料調製,鮮艷多彩。



但是原本多彩的陶俑在開挖重見天日時,卻好像魔法突然失靈了一般,瞬間掉色。因為生漆老化後,接觸到氧氣的色塊15 秒內就會翹起來,不到幾分鐘就剝落,當時大規模開發的考古隊眼睜睜看著顏色就這樣掉了,十分心疼。



目前考古學家對於如何保存秦俑顏色正嘗試各種不同的技術,中國也與德國巴伐利亞文物保護研究所專家合作,開發一種名為PEG 的防腐劑,希望能夠在未來挖掘工作中,保存原本兵馬俑亮麗的面貌。



4. 一號坑:整裝待發的戰士





一號坑展示廳入口。(攝影/王銘偉)

最早發掘的兵馬俑一號坑考古工作到現在還持續進行著。一號坑內有真人、真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六千件,還有數以萬件青銅兵器;坑內土牆有兩公尺高,以東西方向分為九個開間,四邊各有五個斜坡步道是當時施工的坡道,完工後即用立木封堵起來。

陶俑主隊形為三列橫隊面向東方,中間一列橫隊左右兩端各有一位統帥的君吏俑;東端兩百多件陶俑中大部分是穿長袍的袍俑,只有三位著盔甲,兵陣組織嚴密、排列有序。以這樣的兵陣推測,一號坑並非正在行軍戰鬥,而是整裝待發。



5. 二號坑:4 個獨立作戰單位



二號坑挖掘作業從1994 年正式展開,隨著時間推移了近二十年,國際間對文物挖掘保存概念也變得不同:二號坑保留部份棚木層遺跡不挖掘,另外部份破碎陶俑以原出土狀態陳列,不加人工修復。



一般認為二號坑由四個單元組成:弓弩徒兵方陣、戰車方陣、編伍長方形軍陣和騎兵陣,這種佈陣方法各方陣既是獨立作戰單位,但也能夠隨時合為一個整體。二號坑展示大廳還原了幾件保存較完整的秦俑,包括著名的跪射俑、將軍俑等,參觀民眾可以透過玻璃櫃近距離的觀察這些戰士們喔。



6. 三號坑:運籌帷幄的指揮部



仔細觀察三號坑,發現坑道呈現奇特的「凹」字型,分為南北廂房和正廳。有趣的是坑內還有車馬房,門楣上還釘著環首銅釘,推測當時車馬房與廂房中間是懸掛著帷幕的,只是隨著時間過去,帷幕早已消失不見。另外一樣因為腐朽而消失蹤跡的是木製馬車,現在到三號坑只見御手俑(駕駛戰車者)戴著長冠、披著盔甲、抬著手臂站在坑道中,道盡歷史蒼涼。



三號坑北廂正廳還發現鹿角之類的動物骨頭,是一、二號坑內沒有的。專家推測這些動物骨頭正反映了古代戰前的卜卦儀式。上述各種特色顯示三號坑是統帥一、二號俑坑的指揮部,也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古老的軍事幕府形象紀錄。



7. 線圈狀堆疊做出秦俑



坑道裡成百成千的戰士們面貌各異、裝束不同,重量最輕的也有110 公斤,古代工匠們到底是怎麼製作出這些秦俑呢?陶俑、陶馬的軀幹部份,工匠以手工塑型,手工一層一層地將身體如線圈狀堆疊,如此可以製造出身材胖瘦各異的秦俑;頭部則開模塑型,作成粗胎之後,再覆蓋上細泥做細部雕刻。完成後放入窯內焙燒,出窯後上色、刷上生漆。





將軍俑是俑坑中級別最高的陶俑,目前只出土七件。(攝影/王銘偉)

8. 製作一尊秦俑耗時一個月



考古學家發現陶俑厚度不到5 公分,但身高卻可達近兩米;要保護陶俑不破裂,在每一層堆疊時還得等待風乾;現代工匠如法炮製,發現塑造一尊秦俑需費時一個月。從秦始皇下令建造兵馬俑大軍,到他駕崩入土之間只不過11 年,是如何在短短數年間製造8,000 尊秦俑呢?



答案就是龐大的人力。考古學家在陶俑、陶馬身上的隱密處發現刻有工匠名字共87人,一位師傅帶領約10 人的小隊,如此每個小隊一年可製造12 尊,87 隊共可製造1,000 尊,如此一來八千尊秦俑只需約八年即可完成。另外,刻在隱密處的工匠名字是最好的品管,若遇到品質不合格的秦俑,直接找該工匠帶領的隊伍改善重製。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636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旅讀or一年12期 0 15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