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告資訊應該忠實表達出企業經營活動之成果,不僅用以遵循監理機關的強制揭露需求,也是增進企業與投資人間信任程度的基礎,為投資者及債權人了解企業及評估風險的重要參考之一;而企業報告對於使用者有無資訊價值,則可由資訊品質特性來加以評量。例如:提供內容的攸關性(relevance)、資訊的即時性(timeliness)、資訊的可靠性(reliability),以及使用會計準則的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或一致性(consistency)、報告資訊的可取得性(accessibility)或可再用性(reusability)等。
過去的企業報告揭露實務,多數僅偏重於要求企業提供遵循性資訊的供給面議題,而忽略使用者如何運用這些報告資訊的需求面議題,在愈來愈重視企業資訊供應鏈效率的現代投資人眼中,過去以封閉方式為主的揭露機制,確實產生許多企業資訊品質不良的問題,舉例詳見表一。本文即針對上述品質問題,探討導入XBRL技術於企業報告,如何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企業報告的品質。
然本文的部分內容來自於過去的學術研究文獻,其他論點則可能尚未經科學研究方法之驗證,在此謹提供初步的想法給有志於此的研究者,希望未來有機會發展成為實證研究,同時也提供最關心企業報告品質的主管機關與投資人發展政策規畫和實務應用方面的參考,最後,有興趣的國內資訊服務廠商或許也可以覓得投入研發的機會。
XBRL資訊服務架構,導入使用者加值服務
XBRL國際協會定義全球化企業資訊供應鏈(Business Information Supply Chain,BISC)的五階段架構,分別為:1. 企業營運;2. 內部財務報告;3. 外部財務報告;4. 投資、借貸決策與法規遵循;5. 經濟政策擬訂。本文則進一步地將BISC的概念與企業報告品質結合,並加入資訊供給面與需求面的各項可能應用服務,建立了「XBRL資訊服務架構」(XBRL I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XISA)。
XISA的架構圖包含「核心」與「外圍」兩個部分。XISA的核心是XBRL技術標準及IFRS分類標準:以XBRL技術為企業報告標準,透過格式的全球標準化,可以提升企業報告的可取得性與可再用性;而納入IFRS分類標準,則可解決因準則不同而導致的可比較性問題。
而XISA的第二個部分-外圍,是本文焦點所在:無論對於人類使用者或機器而言,單單只是把企業報告轉換成相同準則(IFRS)、相同格式(XBRL),仍然無法直接提升企業報告的其它資訊品質(攸關性、即時性、可靠性),必須再導入各種不同用途的加值服務,方能全面提升企業報告品質。在XISA外圍部分所出現的加值服務,可概略分為針對報告編製者的供給面服務,以及針對報告使用者的需求面服務兩大類;此外,提供這些資訊服務的平臺,則選擇以雲狀符號呈現,代表無論需求面或供給面的服務,未來皆可透過雲端服務平臺來部署和使用。
XISA強調善用這些以XBRL和IFRS為基礎的資訊服務,除了XBRL和IFRS本身即可達到的可取得性、可再用性和可比較性之外,亦可提升企業報告的攸關性、可靠性、即時性等其它重要品質。
XISA如何提升財報資訊的攸關性?
提供「呈現服務」、「計分卡分析」、「儀表板分析」
Hodge, Kennedy and Maines(2004)利用實驗室研究法,探討XBRL對一般使用者(nonprofessional users)於企業報告資訊取得(information acquisition)與資訊整合(information integration)的效益。他們提出:「廣泛採用XBRL,可以提升企業管理當局選擇財務報導方式(或會計方法)的透明度(the transparency of managers’ choices of reporting),亦即可降低管理當局玩弄財務報表數字的可能性。」他們也認為,XBRL將每一段重要企業資料貼上標籤之作法,使得使用者只需透過搜尋技術(search-facilitating technology),不論這項資訊位於財務報告的何處,皆可藉著XBRL標籤自動、準確地找出來。因此,XBRL透過標準化的表達方式,統一了報告元素的格式,因此可以容易地讓使用者搜尋到、且了解到不同企業的財務績效與會計選擇,並指出它們的不同處,同時也可以協助使用者較易取得在財務報告中常被忽略的附註資訊。因此,他們推論XBRL技術可以提升使用者取得與整合比較企業報告資訊的能力,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各報告項目之間的關係,以協助使用者作出更正確的決策,增加報告資訊的攸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