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企業對我們提供的「工作、生活教練(EAP)」服務詢問度極高。我想主要成因是景氣低迷,很多工作者面臨必須轉變;有些企業則因為組織整併或裁員,造成員工與主管之間不信任,組織幾乎要瓦解了而尋求我們的幫助。
舉A 公司為例,該公司去年人員的流動率相當高,當顧問進一步與人資處長及訓練經理討論現況後,希望透過「壓力檢測」來了解員工所面對的壓力及壓力源,並學習如何改善員工工作壓力,幫助他們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進而提升留任率。
再舉個例子,原本擔任工程師的志明,半年前獲得老闆的賞識晉升為主管職,不管是工作內容、管理幅度都大幅提升。但變成主管後的志明,加班已成為家常便飯,通宵達旦的情況也不少見。但志明發現當自己離開辦公室時,並未因工作告一段落而感到輕鬆,反而覺得自己永遠有做不完的事。單身的他,週末就是補眠睡覺,鮮少從事休閒活動,造成體重直直升,心情卻直直落。
另一個例子,則是在工作表現一向獲得主管及其他同儕的肯定的小馬,但他總覺得自己內心深處有一些情緒在擾亂自己。有時,明明是一件小事,卻讓自己非常暴躁,不但容易得罪人,發完脾氣後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跌到谷底,他經常自我質疑:「我到底怎麼了?」、「我的心裡生病了嗎?」、「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這些問題不斷地困擾他。
船到橋頭自然直!?
中國人在遇到困境或瓶頸時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來自我安慰。仔細思考這句話其實是種錯誤。划船時是需要專業與詳細的規劃,如果沒有事前的計畫、沒有地圖,是很難順利將船划到碼頭,過程中更要努力的。
天力顧問於2011 年針對全球使用服務的百家企業;涵蓋高科技、金融業、零售業、公部門等產業進行「2011 工作/生活」的調查。結果顯示,造成全球工作者工作困擾的前三名分別為:1. 工作壓力;2. 職涯發展;3. 領導統御;在個人層面,造成困擾的前四名則為:1. 家庭(婚姻);親子關係;3. 心理健康;4. 法律諮詢。
然而,在台灣地區的調查反應出不同的結果:困擾台灣工作者個人議題前三名依序為:1. 法律諮詢;2. 婚姻問題;3. 親子教養。其中婚姻諮詢問題,會隨著性別、年齡有所差異。男性所提出的婚姻諮詢,多半已在瀕臨婚姻破裂的關口,這樣的現象可能與華人文化中,男性比較不會向外求助有關。而女性則傾向在夫妻關係有變化的當下諮詢。
雖然在組織學中,我們著眼組織的發展、組織的管理或是架構。但事實上,組織是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員工所組成;因此員工的身心靈健康更是關鍵。我們強調的是心理與管理的結合。目前台灣企業多著墨在SOP、架構及Skill 上反而忽略了協助員工找到「動能」的重要。一位身心靈健全的員工,更有能力接受改變。
員工鬱卒變Lady卡卡
絕大多數的員工心理功能都是健全的,但當他們突然遭遇家庭變故、親子衝突,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等問題時,往往會被這些問題所困擾,Performance 很難不受到影響。
一位身心失衡的員工,就如同未爆彈。一般企業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多半從病理的角度,協助員工就醫。無形中,就用一條隱形的線將員工一分為二貼上標誌,標示出「身心健康」與「身心失衡」兩類員工。
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已經有憂鬱症或躁鬱症傾向的員工,也並非會立即發病,而是會有一段醞釀期。這時應著重釐清問題,找出員工所面對的壓力及壓力源,依據其身心靈的狀態,並配合心理發展階段,協助員工改善工作生活的平衡。
在實務經驗上,企業與工作者面臨了工作環境引起的種種挑戰,如員工濫用病假、高醫療保險需求、高員工離職率及人才流失、管理者的時間分散、低迷的士氣、因缺乏警覺心和覺察,導致意外事件及安全疏忽、早逝、身心耗竭以及許多其他職場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挑戰是環環相連,因此,不能倚靠單一解決方案,需要擬定一套符合組織不同階段的需求整合。
我們服務即是以WLC 工作生活教練(EAP) 為主軸下,將人員管理諮詢(PMC)、高階主管教練(ECP)、學習與發展(L&D)、健康工作生活(WCS)、轉職服務(OCS)、調遷適應(RAC)、危機處理(CISM) 一系列的服務結合,整合為「全方位人員管理」(Integrated People Management Solutions, IPMS) 顧問服務,為企業建構全方位的「組織防護網」。
探討困擾期而非疾病
多年經驗發現,員工在心裡、生理健康的情況下,比較願意或有能力去突破困境。人們經常是經過巨變的痛苦後,才會想從現有的模式去做改變。所以,我們藉由「教練」方式,利用保密的專屬熱線、e-mail、一對一面對面等管道提供諮詢,協助客戶自我成長與精進;其次,協助重點著重在探索員工心理上的困擾而非疾病;再者,貫徹賦權(Empower) 的真諦。
在實務上,會來求助的員工多半因某種困擾卡住而讓身心靈失衡。天力顧問所協助是讓其能恢復能力、縮短困擾期、盤點現有資源以及陪伴支持,讓其能以新的眼光去看待面臨的困境,並在過程中增強韌力面對挑戰及轉變。
以上述個案中志明的境遇。顧問採取的步驟為:
第一步驟
教練協助志明擔任主管與員工不同角色的期待與責任,以及生活與工作失衡的情況,會導致他產生身、心問題。並讓他想像這樣的生活過了10 年後,自己會不會後悔,藉此找出他內心的渴望,並調整現在生活與工作的型態。
第二步驟
鼓勵志明找出工作無法完成的原因並處理。例如:是否因自己凡事都要求完美。若是,則協助做適度調整;或者是察覺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協助志明檢核想法的真實性並將它合理調整。
第三步驟
提醒志明適度的運動,減少無形的壓力。我們的實務經驗中,員工的問題在經過諮詢後,都能有所改善,並產生預防的效果。甚至,當員工的問題改善後,更會對公司的心存感激,增加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