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靜不下來,是不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啊?」「那個人好惡非常強烈,真像亞斯伯格症」……。近來在日本,這種對話愈來愈多見。
ADHD和亞斯伯格症,都屬於發展障礙的領域,近十幾年來逐漸得到日本社會的理解,有關發展障礙的書籍也開始激增,對象包括小孩到成人族群,甚至還以漫畫形式呈現。
最近剛出版的書,包含了結集獲得2012年「科學報導大賞」新聞連載的《記事.發展障礙:就在你身邊》(下野新聞編輯局取材組,下野新聞社),以及《別叫我發展障礙》(岡田尊司,幻冬社)等。此外,之前出版的《發展障礙的孩子們》(杉山登志郎,講談社)一書更創造大賣十八萬本的佳績,作者和出版社去年還續出了《發展障礙之今日》一書。
此外,也有適合剛開始接觸發展障礙者閱讀的書籍,例如《難道我是有發展障礙的成年人!?》(田中康雄著)、《擁有亞斯伯格症患者伴侶之女性應該知道的22件事情》(露蒂西蒙著),討論各式各樣的案例。漫畫書部分,則有描繪自身經驗的幽默短篇集《我老公是亞斯伯格》(野波著),以及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的《專業爸爸》(逢坂Mieko著),主要是描寫有發展障礙的家庭主夫之育兒奮鬥記。
為什麼發展障礙相關書籍會在日本激增呢?
事實上,日本這幾年被診斷有發展障礙者激增,《別叫我發展障礙》一書中便指出,日本有6%的ADHD兒童,美國則接近10%的比例。如果將亞斯伯格症列入自閉症範疇,三十年前一萬人中只有數人,2000年的調查則顯示一千人中就有7~8人;而最近的調查則顯示一百人中就有1.4人。
不過,這些書籍的出版卻也引發一些日本成年人對此議題的過度敏感反應;比如說,《理解發展障礙的小孩》(小西行郎著)集結了許多發生在醫院和保健所的案例,詳細介紹各種發展障礙的行動特徵,像是「一直哭,都不聽大人的話」、「不看人的眼睛」……。《發展障礙的記號》(松本雅彥、高岡健編)則認為,日本現下一些相關流行語,例如「KY」(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便是肇因對於發展障礙的過於關注,致使社會大眾將「KY」視為大敵,因此而傾向過度聽從公司團體的指示、害怕別人為害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極度想避免給別人添麻煩等偏頗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