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布魯諾.舒茲專輯/收集三百雙高跟鞋的女人

文/林蔚昀    

林蔚昀(以下簡稱林):妳第一次讀到舒茲的作品時有什麼感覺?



安娜.卡舒貝(以下簡稱安):我第一次讀到舒茲是在十四歲的時候。那時我大量地閱讀、吸收各種不同的新事物──那是我探索、發現世界的階段。當我發現舒茲,我了解到我不用去「發現」這個世界,因為它老早就存在於我生命中,在我記憶深處。就像舒茲小說中的父親一樣,在我小時候我曾祖父也養過鳥。他和這些鳥住在一起,他是個園丁,也是個民俗藝術家……讀到舒茲,我感覺好像回到自己的童年,再一次經歷那個神奇的世界。然而,就像小說中一樣,那個世界在我七歲的時候劃下句點,隨著曾祖父的過世一去不返了。



林:所以說妳覺得舒茲寫出了妳的童年?



安:他寫出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寫的事物也剛好引起了我的共鳴。



林:這一點很有趣。因為我也在舒茲的作品中發現了自己的童年,雖然和妳的完全不一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舒茲是我們童年的代言人?雖然寫的是自己的童年,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就像他小說中寫到的真跡一樣──找回自己的「天才時代」?



安:可以這麼說。



林:妳覺得舒茲文學創作的特色是?



安:我覺得他是文字的魔術師,透過他的文字(還有文字的弦外之音),你可以讀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我最佩服他的一點是,他能夠回到創作的「泉源」,回到自己的童年時代,然後以神妙的方式將其再現。



林:妳是什麼時候接觸到他的畫作的?妳的第一印象是?



安:我是在高中的時候接觸到他的畫作,那時候我是個美術學校的學生。第一印象嗎……嗯,我覺得那些畫看起來很恐怖(笑),讓我想到哥雅的作品。但是那時候我並沒有多想,我知道那是他的畫風,也就接受了它們。不過,我現在做的創作可說是一種「重新發現」舒茲的過程,它讓我能以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他的文學及藝術作品。



林:妳要不要談一下妳現在的創作?



安:我現在在華沙的藝術學院念博士,不過我不寫論文,而是要設計一本書,關於舒茲畫作中的女人。在他畫中有許多赤裸的女人、女人的腳、鞋子……充滿了拜物主義和性虐待。那時候我開始思考:他都和什麼樣的女人打交道?在大量的閱讀後我發現,他所接觸、往來的女性都是很不得了、很有天分的女人,她們之中許多人有博士的頭銜,不是研究文學、藝術就是音樂,這和舒茲畫中那些有如妖魔鬼怪凌駕在男人之上、對他們頤指氣使的可怕女人完全連不起來。



我受到的震撼是如此地強烈,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這些女人。關於她們的事,我們所知道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我們多多少少知道誰是蘇菲亞.瑙柯絲卡(Zofia Nalkowska),模模糊糊地知道誰是黛博拉.沃格(Debora Vogel),但是有誰知道誰是女鋼琴家瑪麗亞.哈辛(Maria Chasin或Maria Chazen)?(注1)我們為什麼知道這麼少?因為戰爭,因為大屠殺,因為她們是女人。那時候我就想到,我可以來做一本關於這些女人的書,讓世界重新看到她們。



同時,我也想呈現出我這個時代的「女人映像」,所以我想出一個展覽計畫:我在網路上貼了一個告示,邀請女人把她們不要的高跟鞋送給我,讓我用它們來進行藝術創作。同時,我給了她們每人一份問卷,要她們寫下自己的姓名、年紀、職業、頭髮的長度、眼睛的顏色、最喜歡的花和句子、她們的夢想……還有她們曾經穿這雙鞋子做過什麼。根據她們的回答,我在這些鞋子上畫上花樣,這些圖像可以說是一系列彩色的密碼,讓看到的人可以想像這些女人的外表。



除此之外,我還會在鞋子中放一塊印有QR碼的紙片。透過電子儀器(手機、網路)的解碼,參觀展覽的人可以「看」到這些女人的內在:她們的姓名、居住的地方、職業、夢想……以及她們鞋子的故事。這個展覽將在舒茲的故鄉德羅霍貝奇展出,在美術館前面的草地上將擺滿這些女人的鞋子(一共有三百多雙)。如果有誰想要看清楚這些鞋子,他就得彎下身,做鞠躬的姿勢──就像是舒茲畫中那些男人,以恭敬、崇拜的手勢舉起女人的腳或鞋子,觀看它們。之後,當他們穿過這些鞋子,他們會來到美術館的中央,在那裡也會有一場展覽,展出我設計的書。



林:所以說,舒茲畫出了他心目中的女人,而妳受到他影響,也「畫」出了妳心目中的女人。或者說,每個(女)人內心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女人的形象」,而我們可以透過妳的展覽看見她們。



安:對。



林:我想問一下,在妳的國家人們怎麼看舒茲?



安:我的回答可能比較主觀……我一直覺得舒茲應該像維凱維奇(Stanislaw Ignacy Witkiewicz)、貢布羅維奇(Witold Gombrowicz)一樣,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注2)不過,我在做這個高跟鞋的計畫時,有認真思考:事實是不是真的像我想的那樣子。所以我在問卷中也有問這個問題:妳聽說過布魯諾.舒茲嗎?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不管她們是十五歲還是八十七歲,都知道舒茲是誰。照這樣看來,舒茲應該是很廣為人知的吧。



林:舒茲的作品《鱷魚街》和《沙漏下的療養院》中文版將在台灣付梓。妳對此有什麼看法?妳認為台灣的讀者有辦法了解舒茲嗎?



安:哈哈,我對中文一竅不通,所以不知道台灣的讀者能不能了解……但是對我來說,這件事真的太酷了!我只能說,酷斃了!



注1:蘇菲亞.瑙柯絲卡(Zofia Nalkowska, 1884-1954),波蘭知名女作家。因為有她,舒茲的作品才得以出版,可以說是舒茲的伯樂。黛博拉.沃格(Debora Vogel, 1900-1942),猶太女作家,用雙語(波蘭語、意地緒語)寫作。她是舒茲的紅粉知己,舒茲的《鱷魚街》原本就是在給她的信件中寫成的。她可說是《鱷魚街》最初的讀者,也是它的繆思。舒茲的作品能被瑙柯絲卡讀到,也是感謝沃格的努力不懈、四處奔走。瑪麗亞.哈辛(Maria Chasin或Maria Chazen),波蘭女鋼琴家,可惜的是,關於她的資料少之又少,根據安娜提供的訊息,她曾和法國交響樂團一起演奏。



注2:維凱維奇(Stanislaw Ignacy Witkiewicz, 1885-1939)、貢布羅維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是波蘭戰間二十年時期數一數二的作家,也是舒茲的密友。因為他們創作風格和關心題材的相近,三個人常被放在一起比較。



◎受訪藝術家簡介



安娜.卡舒貝.鄧柏絲卡(Anna Kaszuba-Debska)



波蘭畫家、插畫家、廣告及動畫導演,她是克拉科夫前衛藝術咖啡廳「衣櫃」(Cafe Szafa)的負責人之一,也是其內部裝潢的設計者。自2007年起在華沙的藝術學院攻讀博士,畢業呈現是與舒茲相關的展覽,將在烏克蘭、波蘭及美國展出。



◎作者簡介



林蔚昀



1982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戲劇系學士。曾獲全國巡迴文藝營散文首獎。在波蘭生活已七年。曾於亞捷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攻讀比較文學碩士。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創作詩、散文及小說。致力於在台灣推動波蘭文學及文化。創作及翻譯作品散見各大報、劇場及文學雜誌。著有《平平詩集》,譯有《獵魔士:最後的願望》及《獵魔士:命運之劍》。現與丈夫及兒子居於波蘭克拉科夫。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46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