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林來瘋」(Linsanity)熱潮從美國一路席捲到台灣及中國。一夕暴紅的林書豪,擁有哈佛大學高學歷,選讀經濟系,卻在籃球運動場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豪小子」的故事,宛若灰姑娘傳奇,但更多人好奇的是:他的父母如何教養出林書豪?
美國華裔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將嚴格教養女兒的心路歷程,撰寫成《虎媽的戰歌》,去年出版後引起不少爭議。「虎媽」蔡美兒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父母嚴加教管,所以為人母後便以嚴厲的管教方式培育兩位女兒。她近乎苛刻的教養方式,在大女兒蔡思慧(Sophia)身上奏效,但遇上叛逆的小女兒蔡思珊(LuLu)卻失敗。
不論東西方國家,許多父母都費盡心思於孩子的教養。然而,在孩子成長之路上,專家歸納出最重要的教養五堂課,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參考。
第一堂課:同理心
親子作家番紅花坦言,原先只育有女兒Milla時,她曾試圖採用美國東岸菁英教育模式,但當第二個女兒Nana出世後,開始有不同的體驗:「孩子在比較輕鬆的照顧下,反而得到更大的靈活與獨立。」
自此,她決定踏實過生活,相信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安全、活得好的環境,以及只要培養孩子有「自由的靈魂、獨立的意志、樂觀的個性」,就是盡責的母親。
至於培養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特質,她說:「最重要的第一堂課是同理心。」當孩子有同理心,才不會過於自我或自私,也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
番紅花每天至少會在家開伙一次,如果丈夫未能在家一起進餐,她會特別叮囑女兒,必須留下一些可口溫熱的食物給未歸的父親,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因此,餐桌上是引導孩子建立同理心的最好場域,適時讓孩子知道必須捨得奉獻,關心同桌他人的飲食需求,長大後才會考量到別人的幸福。
然而,現代雙薪家庭中,一天能在家開伙、甚至是同桌用餐的機會愈來愈少。番紅花表示,雙薪家庭不應成為欠缺陪伴小孩的理由,可以利用平日下班時間或周末假日陪伴孩子,比如全家人圍坐吃飯時,父母願意關掉電視,引導孩子將感情關注在餐桌上的食物;或者關上電腦和網路,陪孩子散步、打球或看書,「教養,不是物質給予,而是感情和陪伴,關鍵在於你願意給孩子多少時間?是否能專注投入於陪伴孩子?」
第二堂課:責任感
愛孩子,不等於寵孩子。在教養的第二堂課中,番紅花最重視的是責任感,從小有責任感的孩子,才會成為獨立和負責的大人。
對於女兒的功課與考試,她完全放手、尊重,也避免坐在書桌旁緊盯她們的考卷進度,希望讀書應該是來自於內心對知識的渴望及探索。而她的兩個女兒也都認真地自我管理每一科的複習計畫,但某次卻試圖拖延來逃避練琴時間。
番紅花非常不喜歡孩子取巧與企圖蒙混該做的事情,並堅持即使準備期末考一整天很辛苦,但當天該做的事還是得做,即使是年紀小,也要學習克服人性裡的惰性。隱忍一天後,眼看女兒完成練琴進度的可能性愈來愈低,番紅花決定處罰孩子留在家裡自我反省,和先生倆人出門用餐。
但丈夫一想到Milla和Nana被罰在家裡吃冰冷無溫的晚餐,就吃得有點心不安,擔心女兒挨餓。不過,番紅花堅持,教養是持久的紀律,該處罰的時候,她是從不心軟的。
她解釋說,女兒被處罰,是因為過幾天就要期末考,週六並未做戶外運動遊戲的安排,以便她們能全心投入期末考最後複習與衝刺;小學生雖不必背負分數壓力,卻應以認真嚴肅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評量,這是孩子願意為自己負責任的開始。
所以,她認為,處罰是要讓孩子一次就記住、感受到震撼,偶爾餓個一餐並不礙事,況且國小都曾舉辦過飢餓三十的活動,讓他們體會餓一天的滋味,孩子了解「為自己負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堂課:生命力
在打造教養生活的藍圖時,番紅花決定,要讓孩子從小建立對大自然、環境保護的知識,這是父母的責任;而且絕不要讓女兒因性別關係,失去在大自然享受與各種昆蟲對話或嬉戲的樂趣。她相信,透過對昆蟲的觀察,孩子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番紅花小時候,從來沒人告訴她關於生命萬物的尊重與憐惜,但因為她很喜愛放學午後和金龜子、蟲子的陪伴,也就油然而生「昆蟲也該受人類自由、平等、博愛對待」的念頭。
從Milla和Nana就讀幼稚園開始,她和丈夫經常帶著她們一起漫步山林間,逐漸引發姊妹倆對昆蟲生命的好奇與關愛。進入小學後,即使同班女生一看見蜘蛛爬或蜜蜂飛就高聲尖叫,也無損於她們對自然學科的興趣發展。
番紅花說,啟蒙孩子的生命教育,昆蟲生態觀察是最容易入門且方便的起步。但要如何讓兩個女兒不怕蟲?她會從她們一、兩歲,會聽話、說話、認識圖文開始;而且絕對不在女兒面前,看到毛毛蟲、蟑螂、蜘蛛時,就露出任何不快、害怕或噁心的表情;當孩子不覺得蟲是恐懼,再陪伴她們一起看昆蟲圖鑑,讀出昆蟲世界的趣味。
如今,番紅花的女兒在昆蟲生態裡,已學會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情,也啟發她們的想像力,這樣無形的生命教育才是最珍貴的!
第四堂課:學習力
對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而言,最關心的教養課題,仍圍繞在如何培養子女的學習力。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首先應啟發孩子求知的熱情,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而非讓他們在壓力下學習。他常形容,現代學生被動學習,就像是「便當盒」,每天帶著空的便當盒到學校,等待老師填滿內容物,完全是單一方向學習;相反地,應該要仿效美國人potluck聚餐方式,每人準備一道菜,大家一起分享,老師和同學之間也要能互相交流彼此的學識。
其次是資訊蒐集能力,但資訊力不等於電腦操作能力,要培養孩子能透過網路找到需要的資訊,並擁有抽象思考能力,才能將資訊吸收、消化、歸納、分析,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而,許多家長總以成績為導向,只要求孩子專心準備考試,拉高成績分數。不過,賴鼎銘強調,學習力不等於考試,應該要讓孩子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興趣,快樂學習,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女兒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又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後,決定放棄學術研究之路,改做麵包;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女兒同樣念完博士後,自認對父親的責任已了,選擇赴日改學音樂,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一輩子都不會停止學習,」賴鼎銘說。
第五堂課:理財力
實現夢想,需要決心毅力,也得要有金錢作為後盾。當父母在孩子面前掏現金或信用卡消費時,願意耐心與孩子說明背後的動機與意義,孩子就不會誤以為花錢是容易的。
理財作家夏韻芬表示,教養孩子首重正確的理財觀念,首先是誠實的態度,即使是路上撿到錢、店家找錯錢,都不應視為己有,長大後才能安然面對金錢的變動與誘惑。
其次是計畫儲蓄,適時延遲孩子的消費欲望,例如買電腦、運動鞋,並讓他們知道儲蓄是為了實現夢想,將來長大後才不會寅吃卯糧。她建議,若是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買透明的小豬存錢筒;上小學後,再教導他們利息的概念,存在小豬筒裡的錢不會生小錢,但郵局或銀行裡的錢可以生小錢。當孩子就讀國小五、六年級時,就應讓他們了解家中經濟狀況。
最後是計畫支出,區分需要與想要的差別,除了約束孩子的物欲外,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奉獻也很重要,比如到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吃飯,一餐要700~800元,卻是貧窮家庭孩子一個月的餐費。
提供孩子物質上最好的條件,並不等於就是給孩子最幸福的生活。夏韻芬說,其實理財教育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工具,透過跟孩子多聊天,了解他們如何使用零用錢,「有助於知道他們的生活作息及交友狀況,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日後成長將有深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