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na ,一個很具芬蘭特色的單字,意思就是芬蘭浴。有人說, 芬蘭浴之於芬蘭就像榻榻米之於日本一樣,渾然一體成為該國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外面冰天雪地,室內裡燒暖一堆石頭,想要提高浴室溫度就把水倒在石頭上,瞬間產生的水蒸氣把人烘得大汗淋漓。熱得受不了就光溜溜地衝到外面跳進冰冷的湖泊中,反覆跑幾趟,冷熱交替,身體和思緒就被洗得一乾二淨。
有動感的冷熱體驗,是沉澱焦躁迷惑的一種鍛鍊。前幾年,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進行的國際中學生評量計畫裡,芬蘭的科學能力排名第1、閱讀能力第2,頓時引起國際對「芬蘭式思考」的重視。
就像芬蘭浴般,芬蘭式思考認為「冷」跟「熱」同樣有價值,值得親自去體驗。沒有單一價值,而是多元接受,重點是:在沒有標準答案下,你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不想變聰明,打敗別人。而是,我想成為我想成為的人。」這是21 歲的陳聖元,他曾去芬蘭讀高中1 年,歷經芬蘭式思考洗禮,許下對自己的承諾。
今年大二的他,曾在高一時,因為課業壓力的痛苦和茫然,決定休學1 年,給自己思考空間。他飛到離台灣海程最遠的芬蘭,實際去體驗他們的學校生活。回來後,他決定未來人生要自己安排。
芬蘭式思考不僅展現在人生態度上,同樣也延伸到課業教學,陳聖元說:「他們教的重點是思考,而不是知識 。」培養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的學習態度,而不像台灣則是在別人界定的標準答案框架下, 毫無疑問地接受跟記憶。
芬蘭式思考跟台灣典型的主流思考大不同,兩者價值南轅北轍但各有優勢。只不過在世界快速崩解的時代,一向重視學歷、工作、成功的台灣人,更需要芬蘭式思考來沉澱焦躁迷惑的心情。
人本的
芬蘭:自己要成為什麼人 台灣:要做什麼工作才有錢途
芬蘭人跟台灣人一樣,都很務實,但是芬蘭式的務實很人本。
陳聖元說,芬蘭會認為做自己能力所及、會快樂的事才叫務實,跟台灣一味讓大家擠升學窄門,然後做一份像醫生、律師這種高社經地位工作的「務實」很不相同。
芬蘭人從高中開始,就要從興趣跟能力多方面考量,思考自己適合做什麼,決定未來要過什麼生活。而台灣普遍的思考是衣食無虞才重要,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道路。
陳聖元在芬蘭的寄宿家庭裡,有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女兒Laura,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去當威武的女保全。
一個年輕的女保全,這在台灣很難想像。Laura 回答陳聖元的疑惑說:「有能力念書的人可以讀碩士、博士當教授,而我把我興趣和能力範圍的事做好,不也一樣?」在芬蘭人眼中,教授跟保全一樣重要。
芬蘭人很重視個人性格特質,父母不會強逼小孩一定要做什麼工作。對芬蘭高中生而言,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認識自己。
不像台灣有人幫忙安排補習,幫你決定某所大學某個科系的目標,芬蘭人未來的目標只能自己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