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先天還是後天?
過動是先天還是後天呢?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指出,根據目前醫學研究發現,導致過動的因素太多了,包含先天遺傳以及後天高糖、多添加物的飲食習慣、高壓教養方式、狹小活動環境…等彼此互相影響、交互作用。甚至是環境之中的DTT, 也就是常用的殺蟲劑以及為了讓蔬果長得更大、更好而噴灑的農藥,都是造成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
雖然依照目前醫學基因技術,無法隔絕過動先天因子,不過,王宏哲專家表示,即便具有先天基因的孩子,並非百分百會顯現過動症狀,這就端看後天飲食、教養以及環境…等方面的調整,倘若配合得當就能夠改善或避免過動症狀產生。
與兄弟姊妹有關嗎?
過動兒與先天基因有關,那過動與兄弟姊妹是否有其相關性呢?王宏哲專家表示,並非姐姐是過動兒,妹妹就一定也是。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林茂勳則指出研究數據,過動的手足共病率約為20~25%,不過與出生順序、家庭子女數都沒有關係。
林茂勳治療師還表示,目前雙胞胎研究發現,如果是同卵雙胞胎其中一個為過動兒,另外一人也是過動兒的機率幾乎就是100%,這也是因為雙胞胎具有相同基因的關係;倘若為異卵雙胞胎,其共病率則是超過70%。
過動兒之外的孩子呢?
林茂勳治療師還要與爸比媽咪分享看到的國外研究──手足影響比遺傳影響力還高!假設家有姊妹兩個小孩,當姐姐想要專心寫作業時,就被過動兒妹妹被干擾而中斷,還得忍受妹妹不時發出的噪音,若姐姐持續在這樣生活環境成長,因而產生問題行為的比率較高。
對於家中的過動兒妹妹,爸比媽咪一定會將心力與焦點放在她身上,因此身為姐姐的照護與關心條件就較差,並可能衍生自發性問題,因此,林茂勳治療師提醒爸比媽咪不要忽略了另一個孩子的教養喔!
爸比媽咪也有過動現象!
林茂勳治療師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孩子確診為過動兒的爸比媽咪發現有近半數以上也有過動症狀,只是可能較不會有動來動去、活動量很高的症狀,而是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做事情常常未經思考。因此家中有過動兒,也要請各位爸比媽咪注意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建議與孩子一同尋求協助。
分不清,過動還是好動?!
我的孩子是好動還是過動?相信這是許多爸比媽咪心中的疑問。王宏哲專家表示,好動孩子可接受大人下達的指令,並加以完成;但是過動小朋友每天像是閃電麥坤跑個不停,卻無法停下並觀察自己的情緒引擎及不良的行為。
不同環境,相同表現?
過動傾向還會表現於各種不同學習環境之中,而且必須同時發生才能稱之為過動,王宏哲專家舉例,在學校,孩子被老師認為有過動傾向;回到家裡學習,媽咪也發現老師指出的過動情況;即便到了隔壁阿姨家玩,也被質疑「你家小孩是不是有過動?」
有些孩子能夠乖乖聽老師講話,但是在家裡卻活潑地跟一隻小猴子,王宏哲專家表示,這樣的孩子是過動兒的可能性就去掉一半機率了,這可能是教養環境出了問題,爸媽不會教,採取放縱制,但遇到會教規矩的老師以及進入團體,孩子就能服從管教。
「真正的過動兒是不會因嚴格或鬆散的教育結構,而阻止身體活動量與衝動行為!」
動態轉靜態,行不行?
過動與好動之間還有一最大的區隔即為順利轉換情境程度的差異,也就是孩子是否能夠快速地從動態活動轉換為靜態活動,因此,林茂勳治療師提供爸比媽咪最簡便的檢測方式:在原本家裡跑來跑去的動態情境中,請他坐下來安靜地玩玩具或看本書,倘若5分鐘內便可進入情境,表示孩子應該只是好動,喜歡大肢體運動,需要的活動量較高;如果無法順利轉換情境,仍是看東看西、坐不住,爸媽就必須合理懷疑孩子具有過動傾向。
過動,長大就會好?
當爸比媽咪發現孩子行為有些異常,想要尋求專業協助時,家中一旁的爺爺奶奶時常會說,「孩子小時候就是皮啦,你以前還不是這樣!長大就會好!」因而陷入迷思。
根據一份長期追蹤過動兒的醫學報告指出,隨著孩子成長,有三分之一的過動兒,因為大腦發育成熟可能恢復與正常人一樣;三分之一者過動現象持續至終生,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因不處理過動現象,而更發嚴重。
但是你敢賭這三分之一的機率嗎? 對此,王宏哲專家鄭重警告爸比媽咪,不要等,也不要賭!當孩子3歲以後,爸比媽咪就要更仔細觀察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因為專注力不好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會影響到學齡前的整體學習效率。林茂勳治療師提醒,「大隻雞慢啼」的傳統育兒觀念將會錯過訓練的黃金療癒期!
3歲前,多觀察!
在兒童心智領域上,以往是7歲前判斷孩子是否過動;但根據最新兒童研究指出,4~6歲階段是過動發展的關鍵期,不過,基本上,臨床醫學評估不會在3歲前,就診斷孩子是個過動兒。因此,王宏哲專家建議,針對3歲前孩子,爸比媽咪盡量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時間來發洩體力與精力;採取更明確的教養方式與態度,透過簡單易懂的口語搭配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切勿認為孩子還小,說什麼他又不懂,就放棄耐心的教養態度。
進小學才發現是過動兒!
多數過動兒是在進入小學的第一學期才被老師發現!林茂勳治療師表示這是因為小學與幼稚園的環境差異大,幼稚園自由度高,較無秩序概念;但是到了小學環境的要求變多也變高了,這些注意力不集中、動來動去狀況就變得非常明顯,這時候爸比媽咪才開始擔心:「天啊!我的孩子怎麼會這樣?」但是當治療師介入,回溯至5歲前,就發現其實症狀早就出現了,只是爸媽忽略而已!
從小就有過動症狀的孩子,到了小一已習慣用自己樣貌來面對大家,林茂勳治療根據臨床案例看到,小一才介入治療相較於幼稚園中班的進步幅度就十分緩慢,因為其主觀意識已經開始養成,挫折感也都出現了,而產生無法融入班級或社交障礙…等問題。
診斷‧我的孩子是過動兒嗎?
過動兒的診斷是相當專業,必須經由專業人員做測試診斷。因此,懷疑孩子有過動傾向的爸比媽咪,林茂勳治療師建議,可向各大醫學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又稱心智科或是其他精神專科醫院求診。
精神科醫師除了依照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版)的評估項目來問診與會談評估,藉此瞭解孩子在日常生活的情況;臨床治療師還會輔以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行為檢核表、視知覺技巧相關評估測驗、感覺統合評估…等。
另外,由熟悉孩子的爸比媽咪或老師來填寫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障礙測驗,更能收集到不同情境的資訊,這份測驗包含3部份:過動性,評估孩子的活動力表現;衝動性,評估孩子行為衝動的狀況;不專注,評估孩子在做一件重要工作時,集中注意力的狀況。
而王宏哲專家表示,爸比媽媽可以帶孩子至兒童發展中心及復健科進行全面性的兒童發展評估,透過不同專業人員來評估孩子的整體發展,因為過動兒通常不僅是活動量問題,還可能合併了動作協調、語言、情緒管理、專注力、智力的問題。或者至兒童心智科進行諮詢、評估。
過動程度3等級
過動兒有程度之分!王宏哲專家表示可分為三程度:1.輕度,屬於稍微注意力較不集中的小朋友,在臨床治療經驗之中,通常經過半年~1年就可得到很好的效果;2.中度,通常需要1年以上訓練;3.重度,這類型過動兒可能有合併攻擊行為與暴力傾向或是不受管教到嚴重程度,時常頂嘴,任何人管教都不理,這一群孩子除了透過兒童復健科進行療癒治療之外,可能還需要合併兒童心智科給予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