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女性而言,分手過後的日子能否過得更好,才是關心的重點。
當法國社會學家為了他的新書《分手後的女性》,而沉浸在一百多個女人分手故事中,他很驚訝地發現在不同案例中共通的常數:所有的人在歷經危機、撕裂、與痛苦後,最後都高唱「自由之歌」。感受到自由、重新找到自我與命運再度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喜悅……
細節顯示:沒有例外,所有女性都提到因為能夠自由運用時間產生的狂喜。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事實上這就是今日自主的定義。」這位家庭兩性社會學家強調:「主宰自己的時間而不需考慮另一個人,就是重新找回自我。」當75%的分手是由女性提出,就表示她們不再懼怕分手?
尋求自我的幸福感
解除義務型的分手不是最近才有。始於七○年代,當時女性希望不只是服侍先生的配偶以及母親,更要求能做自己。歷經以孩子利益優先且分手與憂鬱畫上等號的年代,女人又重新尋求從兩性關係解放出來的幸福。「我最好的姊妹淘告訴我,一旦做出決定,妳就等於有了翅膀。」42歲的Elsa娓娓道來:「我當時的感覺是,無論發生什麼,我會是這一團亂的夫妻關係中的贏家:我留下來,因為問題解決了。或是我離開,展開全新的生活。」
然而,在當下,還是很難下決定:擔心傷到孩子、孤獨一人、成為統計數字上貧窮化的單親家庭……「由於薪資與職場上的不平等,女性因為分手而付出沉重的代價。」Francois de Singly說:「她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說出像是『早知道會那麼辛苦,我就留下來了。』這類悔不當初的話。所付出的代價在能夠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的感覺旁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我們不再身處女性感覺消失在伴侶生活之中的年代,女性也不會因離婚就陷入毀滅的絕境。「當我離婚時,我失去一切。」自己女兒也正在離婚的Francoise陳述:「我當時是先生的助理,並沒有自己的社交圈。一夕之間,我什麼都沒了。跟女兒的狀況完全不同。她比較晚婚,結婚時已有工作以及自己的朋友……她不知道,因為她在痛苦之中,但她運氣比較好,可以仰賴身邊的這些資源。」
投入越深傷越重
在兩性共同生活中投入最多的人總是受傷最深。「夫妻生活就像金融機構:遇到危機與歇業時,損失與投資成正比。」Francois de Singly強調:「所有女性都在與伴侶建立的「我們」以及「自我」間尋求平衡。但當她們感到獨自承擔「我們」的重擔,而另一半把「我」擺在第一位時,她們會要求調整,或以離開收場。」
「我感覺獨自一人建立起「我們的世界」。我希望他能帶孩子去看醫生,我們能夠更團結一些...」Cecile描述,她是兩個分別為11與14歲女孩的媽:「我在這段夫妻生活中感到非常孤獨。似乎扮演除了自己以外所有的角色:迷人但不負責的幼稚女人、承擔所有責任的母親,不是卻有點像是未婚媽媽、和先生吵架抱怨夫妻生活神經兮兮的女兒……」分開後,根據她的描述「所有這些刻板形象都消失了。我背後不再有個批評我的男人。自由自在做我自己。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