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冒險新樂園:緬甸(下)

文/林欣靜    

傳統與現代、禁運與開放,當外資紛紛湧入緬甸,貧富不均與改革陣痛正考驗著新政府。(攝影/莊坤儒)

風險1:物價飛漲、土地成本狂飆



裹著一層糖衣的緬甸市場,人人都想吃一口,但看似機會無窮的表象,卻隱藏著暗潮洶湧的投資風險。



首先,令人咋舌的高物價,常把興致勃勃的投資者潑了一桶冷水。



美國Mercer諮詢公司最近發布的「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排名」中,所得偏低的仰光,竟然高居第35名,甚至還超過米蘭、巴黎、羅馬等歐洲城市,跌破一堆專家眼鏡!



「來到緬甸,你一定要先揚棄『所得低就等於物價低』的成見!」一名台商說。



因為在幾乎沒有工業可言的緬甸,多數民生消費品皆仰賴進口,長期以來就存在著「東西只漲不跌」的現象,過去軍政府又從未祭出任何平抑物價的舉措,以致仰光路邊攤一碗簡單的魚丸米粉湯,也要價新台幣40~50元;外資蜂擁而入後,連設備簡陋的2星級飯店,每晚房價都漲至85美元,更別提一日三市狂飆的房地產!



20年前就進軍緬甸的一名台商,早年曾因緬甸匯率波動而連年虧損(緬幣過去匯率極不穩定,1993年時1美元可兌換120緬幣;2008~2009年時貶至1美元:1,400緬幣,目前回升至1美元:850緬幣),但這兩年拜仰光房地產大漲之賜而一夕翻身。



他指出,這一年來,仰光的住宅用地至少上漲10倍、工業用地則上漲3~5倍,而且常常是有錢也找不到地,例如在明格拉洞、蘭達雅等幾個規劃較完善的熱門工業區,土地早已被搶租一空。



有鑒於仰光的高房價,緬甸政府現已祭出交易稅達37%的「打房措施」,希望有平抑房價的效益。



風險2:令人搖頭的基礎建設



如同所有開放初期國家面臨的困境一樣,緬甸的基礎建設相當落後。



常有人用緬甸的諧音「免電」來打趣此地的缺電景況。發電設施不足的緬甸,多仰賴水力發電,電力供應更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別(雨季較不易缺電、乾季則隨時停電),不但家家戶戶必備發電機,甚至還必須為每一台電器設備加裝安全變壓器,以防電力不穩時耗損家電的壽命。





新開幕的購物廣場,象徵仰光走向繁榮,但背後也有通貨膨脹的隱憂。(攝影/莊坤儒)

7月中至緬甸考察的外貿協會研究員范光陽說,緬甸現階段尚不適合需要大量穩定供電的產業,因為發電成本實在太高,根本賺不了錢;另外,當地沒有自來水,若需要使用較佳水質的產業,如面板、紡織染整業等,也不適宜來此投資。



不僅缺電、缺水,緬甸「地無三里平」的道路品質,以及簡陋的港口設施,都是企業評估設廠時必須多加考慮的面向。



緬甸唯一一家台資合板廠、金獅集團木業部總經理劉肇福就說,從中北部的伐木場,運送木材至位於仰光北邊的勃固省(Bago)合板廠,至少就要2個月,再加上本地人的溫吞習性、效率低落,「如果把時間成本都算進去,這裡應該是全世界運輸費用最高的國家!」



風險3:特殊情勢、台商限制多



除了大環境的限制,台商想前進緬甸,也得特別留意此地的「特殊情勢」。



原來長期接受中國大陸援助的緬甸,對台灣並不友善,雙方至今仍無互設代表處。



缺乏政府奧援的台商,只能在當地孤軍奮鬥,直至10年前,才以「緬甸開拓高爾夫暨愛心聯誼會」的名義,成立第一個台商團體,至今成員約有百人。



聯誼會成員表示,早年在軍政府的高壓統治時期,對於人民的集會結社向來極為反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台商團體只好命名為「高爾夫聯誼會」。





仰光的供電不穩為人詬病,一般平民則無力負擔高電價,入夜後的路邊攤,只能依靠燭光做生意。(攝影/莊坤儒)

正因為國與國沒有正式往來的關係,過去台商在此地的經營,只能採「借人頭」或「第三地資金」的轉投資方式,「人頭強占資產」的糾紛也層出不窮。



聯誼會副會長曾春雲特別提醒有意來此投資的台商,切勿再循舊有的人頭模式,且最好能準備足夠的資金,並在當地建立深厚的人脈關係後,再投入熟悉的產業。不然就會很容易像以前的投資者──「十個來有九個半回家」。



展望未來,當緬甸逐步開放後,對台灣的貿易與投資限制也可望改善。曾與多位緬甸官員交換意見的中經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就說:「緬甸已注意到台商苦心經營越南,讓越南富起來的現象,很希望台商也能在此複製相同經驗。」



中華民國外交部派駐泰國的代表陳銘政,最近更積極協助緬甸台商「正名」,年底前「緬甸開拓高爾夫暨愛心聯誼會」將正式改名為「緬甸台商愛心聯誼會」;加上協助全球台商擴展市場的外貿協會,亦計畫前往仰光設置辦事處,未來緬甸台商也可望脫離「異域孤軍」的打拚處境。





渡輪靠岸,人們從擁擠的船艙中跳離,各奔前程,下一站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攝影/莊坤儒)

準備:多看多聽、審慎評估



徐遵慈指出,幾乎所有的外商,都在等待該修正條文出爐,再根據合資比例、資金上限、優惠條件等內容,決定投資緬甸的方式與幅度。「緬甸內部目前仍有保守與開放兩股勢力在拉扯,才會讓法案延宕了如此久;但換個角度想,這種透過正規議事制度的意見斡旋、而非強人意志的貫徹,不也正是緬甸逐漸走向民主的象徵?」



在外資與台商個個躍躍欲試的此刻,究竟是不是挺進緬甸的最佳時機?



所謂「富貴險中求」,做生意當然得承擔一定的風險,如今緬甸已不再蒙著神秘面紗,反倒像是剛剛意識到自己是坐在金磚上、等待蛻變的灰姑娘,台商若想在群雄環伺下提前一親芳澤,就必須做足準備──因為最壞的時刻往往擁有最好的機會。



緬甸小檔案(2011年資料)



面積:67萬6,578平方公里



人口:5,913萬人



GDP 502億美元



經濟成長率:2012年約6%(IMF預估)



平均國民所得:1,306美元(以購買力指數計算)



外債:110億美元



資料來源: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緬甸大事紀



1886年:中英簽署《中英緬甸條約》,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



1941年:緬甸國父翁山將軍在曼谷成立緬甸獨立軍,結合日軍抗英。



1947年:翁山將軍遭暗殺。



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



1962年:尼溫將軍發動政變,開始軍人獨裁政治。



1988年:爆發學潮及死傷數千人的「8888民主運動」(1988年8月8日發生),同年翁山蘇姬籌組「全國民主聯盟」(NLD),並出任主席與總書記。



1990年:NLD在國會大選中贏得82%的議席,但軍政府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1991年:已遭軍政府軟禁的翁山蘇姬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7年:爆發「袈裟革命」,數以萬計的僧侶和民眾走上街頭示威,但遭軍政府武力鎮壓。



2010年:11月翁山蘇姬獲釋。



2011年:1月緬甸新國會成立、新憲法生效,宣告軍政府走入歷史;2月國會選出首屆文人總統登盛11月翁山蘇姬獲釋。



2012年:NLD在國會補選大勝、翁山蘇姬當選國會議員並展開密集的國際出訪行程、歐美相繼宣布暫停或漸進解除經濟制裁。



資料來源:林欣靜整理。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504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